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阻截金字塔 > 第一章 谁在企业金字塔底部无休止地膨胀

第一章 谁在企业金字塔底部无休止地膨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不管在什么地方“肉”都是有限的,企业膨胀得越快,人所分到的“肉”就越少。倘若每次干不干活儿落实到财富上都差不到哪儿去,整个企业就会在无休止的膨胀中濒临休克。很多人西装革履地坐在宽敞的办公室,貌似待遇可观、工作体面,可事实上工资却少得几乎难以养活自己。倘若一个企业是一座金字塔,塔底的那部分必然会耗费更多的资源和财富,这不禁让我们产生疑问,无休止的膨胀背后,究竟是谁在吞噬着企业财富?又是谁在企业金字塔的底部不知所措呢?底端与塔顶究竟还有多远的距离随着企业规模的膨胀,整个财富金字塔也开始膨胀起来,人越来越多,钱却越来越少。偌大的公司不知有多少人深陷在金字塔的底端左右徘徊。在那底端和顶端的中间位置,看似简单却十分复杂繁琐。正是因为彼此之间难以交流,所以才会觉得彼此的距离是如此的遥远。这就好比,一个人在山顶上一个人在山脚下,两人对望谁看谁都渺小。山脚下的人觉得山顶太高,最终离开,山顶上的人又因为下不来,所以终日寂寞,看不到下面的情况,听不到下面人的声音,这就是当下企业的弊端。看似近在咫尺,实则深不可测。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类人,他们每天西装革履,穿行于城市中最高档繁华的中心地带,工作环境也相当不错,每天大会小会开着,似乎非常忙碌的样子。在外人开来,他们似乎从事着某种高端的工作,而且工资待遇也应该是相当优厚的。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尽管我们常常看到他们在人前谈笑风生,似乎每一天都过着相当体面的生活,可在这种假象的背后却是每月几乎难以维系正常生活开销的可怜工资。人生的每一天就这样随着台历上的数字一页页地翻了过去,几年之后有些人成就了事业的辉煌,而有些人仍然在原地踏步,尽管两者之间从表象来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都穿着体面温文尔雅,但只要他们走进办公楼,级别档次就会自然拉开。在一个企业的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可以说是相当分明的,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财富的金字塔,从塔底到塔尖每一级别的人之间,都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差异的。从个人发展角度来说,大多数人都是希望企业组织新部门的,其主要原因在于,只要部门成立就不可能群龙无首,即便是两个人也必然要有一种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因此,只要设立新部门,自己就必然会有一个晋升的机会存在。或许这个机会就会成为一个起点,使自己不断向着企业更高的职位发起冲刺。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过度地增设新的部门不但不会事半功倍,反而会使得整个系统流程运作缓慢。一件事情要想办成,必须几个部门协同运作,也就是说,本来一个人就可以走下来的事情,需要多个人分流完成,一旦其中配合不够默契,或者中间有人因为一些意外没在岗,整个流程就将陷入瘫痪,这一天不论是从时间上还是从财富资源上都将是一种相当大的损失。A公司是业内规模比较大的企业之一,下设很多部门,不论从办公用地还是从人员配置上都可以说相当齐全。在企业内部,大小部门就不下二十多个,人员上也超过300人。可就是这么大一个公司却让很多员工怨声载道。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举个例子来说,当企业下达了一个目标指示,为员工分配了定额的任务,并许诺当这项任务完成到怎样一个程度就可以拿到怎样一笔可观的提成收入。看到这笔提成很诱人,员工便开始鼓足干劲儿进行工作。按理说假如整个流程由自己走完,部门间流程都比较简洁的话,这项任务根本不算是多难的事情。但当这件事真的付诸行动以后,烦恼就紧跟着来了。由于,这件事情前前后后要上报到很多部门审批,而每个部门也都分别有大大小小数位领导。也就是说倘若员工要想办这件事情,就必须拿着材料历经这些部门自下而上大大小小所有领导签字。部门之间配合得好不好先放一边,但从人员来说,倘若其间某个人因为特殊情况不在岗、出差或者离职,那么整个系统流程就难以走下来。员工很可能要抱着这份没有问题的东西等对方回来把字签上,才能再继续下一步的上报流程。这样一来,一个员工真正做事情的时间并没有多少,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跟其他部门搞好关系和联系签字事宜上。可即便是如此,也很难在企业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任务,试想一下倘若一个要签字的人物一出差就是一个星期没有签字,而部门上下谁也不愿意为他承担责任的话,整个流程必然会陷入暂时的瘫痪中。因此,在很多人看来,工作能力再高,倘若一字难求也是证明不了自己的办事效率的。一面是挖空心思想往高处升,一面是怎么也升不上去的困境。底层与上层的距离往往夹杂着多种时间、精力以及各种资源的巨大浪费。部门越多,各种矛盾也就跟着风云迭起,层出不穷。倘若中间有一个环节怠慢一下或者纠结一把,整个事情的解决就会变得遥遥无期,企业许诺的高额提成就会成为一个难以兑现的奢望,要想真正实现几率跟摸彩票中奖没什么差别。因此很多员工还是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努力工作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与其这样不如自己得过且过,拿着底薪混吃等死。试想一下假如企业上下只有上层几个人运作正常,而金字塔底部的人却根本没有什么工作动力,那必然是一无所获。相比之下,有些小公司运作起来反而要比大企业灵活得多。由于公司人员不多,能拿主意的只有一个老板,因此也就没有所谓各种中间环节的阻碍。员工有事情只要直接找老板对接就可以了,只要他决定做还是不做下面就知道该干什么了。就算是真的有中间环节,无非也就只有一个总监或总裁助理而已,其间的中间环节越是简单,办事效率也就更快。因此现代社会也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大公司的人学历高,穿着考究,办公环境体面,却拿着并不满意的收入。而小公司的员工,学历可能还差一点,穿着也比较随意,办公环境也不过那么大的地方,却拿着比前者高出两倍的工资。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公司越大,支出越大,人多了是要养着的,整个支出花费高昂,再加上部门间的合作关系复杂,有些甚至难以沟通解决,因此就限制了效率。效率不高也就直接影响到了大公司对外的收入,长此以往,只要其收入与支出难以成正比,或者某一单回款没有到位,就必将危及到整个企业的生死存亡。相比之下,小公司却要灵活很多,因为公司无非就那么几个人,来来去去没有那么多繁琐的环节,且这些人也用不了太大的地方,只要老板脑袋灵活能够有效地控制成本,就很容易快速发展。对于员工,由于不存在中间环节,员工做事情也就没有那么多障碍,他们每天几乎做的都是创造财富的事情,而没有将大部分时间耗费在来来去去的签字流程上,所以赚钱的业绩效率是可以保证的。或许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同样一家大公司和一家小公司,抛开流程问题的话,所真正完成的业绩几乎不相上下,即便是这小公司的业绩只有大公司的百分之五十,倘若他们人员上就只有几个,也是可以满足大家提高工资收入的愿望的。此外,由于小公司的制度比较简单,大公司的制度比较繁琐,真正变通起来,恐怕大公司也不及小公司。具体来说,小公司矛盾再大也不过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作为决策者,老板一个人就可以摆平,能调节的就调节,不能调节的该把谁留下,该让谁走人,说话是相当算数的。但到了大公司,矛盾就会升级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矛盾,面对这个矛盾,很多领导都会束手无策,第一他不可能把某个部门解散,因为部门里有很多人,第二他很难决定要哪个部门领导走人,因为只要一走人就必须要赶快找到一个合适的,如果没有找到,部门就会群龙无首,整个公司流程体系就会处于瘫痪状态,这样做的风险和所要付出的代价都是相当高的。如果说企业这个金字塔的顶端是老大,底层是基层员工,要想在整体上满足彼此利益,做到财富最大化。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压缩从顶端到底端的距离。能一个人完成的事情,绝对不让两个人做,能一个部门独立完成的事情就绝对不让其他部门干预,这样一来公司不但可以解决人员开销成本,还可以有效提升办事效率。而对于员工而言,由于“分羹”的人少了,工作没有了阻碍,整个流程也就走得更顺畅,倘若这个时候公司承诺的待遇提成能够及时兑现,自己干起活儿来也会更有动力。由此看来,大企业的主要问题是在于自己将人员金字塔累积得太高,权力下放分支太过繁琐复杂,结果企业没赚到钱,员工自己也没赚到钱,唯一剩下的只有一个庞大肥胖的身躯,想灵活地转转身子恐怕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倘若能够有效地为自己瘦瘦身,尽可能将中间环节压缩,说不定业绩就会有相当大的改观了。所谓管理并非是硬性的,而是需要彼此交流沟通的。所谓塔底和塔顶,无非是心的距离,而并不是真正相差甚远的距离。假如一个管理者可以意识到这一点,就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对自己的企业进行调整,不管是缩减,还是增加,不管是你到底要把自己的企业运作成什么样的规模,至少也要掌握平衡二字。所谓平衡,说的就是心与心之间的平衡,这个世界上,没有谁高谁低,只有谁的作用大,谁的作用小。不管是提拔干部,还是举贤任能,甚至是选择基层的员工,都必须遵循这个道理,若是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完全可以解决彼此之间距离的问题,因为这个距离已经不再是距离,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渠道,把从上到下的人放到了一个平台上,成为了一模一样的人。你在金字塔的第几层偌大的企业人来人往,偌大的金字塔层层叠叠,而你究竟站在整个体系中的哪一个层级。偌大的金字塔,不管站在哪一个层面都缺少安全感,尽管忧虑的角度不同,但都直接影响到了这个庞然大物的稳定性。偌大一个企业,这么多人,你到底在哪里?哪个层级?在当下这个复杂的社会,生活在金字塔不同层级的人们到底应该怎样生存?怎样更好地发展自我呢?企业是自上到下一个相当庞大的金字塔体系,从顶尖的一号人物到最底层的第N号自上而下的层叠排列,你究竟身在哪个位置呢?在职场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正是由于彼此的眼光不同,本来同在起跑线上的人们却在最终有了截然不同的宿命。有的人没到几年就失业下岗;有些人在反复尝试着新兴的工作之道仍然没有什么结果;有些人虽然在自己的岗位上站住了脚,却始终不上不下,最终在原点上退休回家;而有些人却最终找到了自己施展才华的空间,并最终站在了金字塔的高位,成就了自己稳定下的卓越;其间还有很多人最终选择离开,在平地上构建了属于自己的企业财富帝国,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和神话。由此可见,一个人在金字塔上的层级位置,往往取决于他对于自己的选择。人们常说,做人一定不能知足,只要一知足必定会将自己置身于被淘汰的边缘。正如当初很多人选择任一个闲职,工作不累还有稳定收入是件不错的事情。的确在很长一段时间,大部分人都因为有了这样一份工作保持着知足常乐的生活状态,可当企业面临改革,开始大肆削减人力,这些长时间处于闲职状态的人就因此成为了第一批裁员的对象。由于长时间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这些人大多工作懒散且早已失去了重新就业的能力,甚至很多人早就已经过了去其他用人单位再就业的最佳年龄。因此,在离开企业以后,他们面临的往往是沮丧和无助。作为企业的一员,当我们年龄尚属年轻的时候,面对职场的风云迭起,首先要做的就是定位准确。我们必须明白,尽管当下企业规模很大,那些可有可无的部门乃至部门领导的美差也很多,但从长远角度来看,我们一定要禁得起诱惑,这个时代缺的不是闲人,缺的是无可替代的重量级角色。倘若在自己可以决定的时候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那么说不定就给自己的下半辈子定下了一个相当悲惨的结局。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之时,一种叫做BP机的传呼设备走进了千家万户,在当时,倘若谁身上挂着一个这样的物件,必然会引起别人羡慕的眼神,它似乎成为了一种身份的象征,一件可以引以为豪的事情。也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很多女孩儿都将就业方向转向了BP机的传呼客服方向。认为这种职业是一种新兴的时髦行业,而且待遇优厚,企业效益也相当不错,按照常理,变动一定也不会太大。但当之后手机业务悄然兴起,人们很快就将BP机这东西抛到了脑后,心想:“有了手机,有什么事情,直接打电话就可以彼此联系,不愿意说的话还可以用短信解决,谁还闲的没事给你传呼小姐打电话啊。”

就这样,风靡一时的BP机业务悄然陨落,最终销声匿迹,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而随之更加悲惨的一件事是,藏匿在BP机业务背后的强大职业阵容也因此饱受失业之苦。没日没夜的传呼工作已经将姑娘们的青春消磨殆尽,其间有很多人已经结婚生子,生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很多人都开始后悔于自己当初的选择,看着别的姑娘在职高毕业后选择了银行、销售等其他业务,如今发展得相当出色,而自己当初与其不相上下,如今却被遣散回家,内心的痛楚可想而知了。金字塔的层级就是这么现实,它虽然残酷,却相当公平。每个人在当初都有着无数次驻足远眺的机会,只不过要看你是不是在意它罢了。其实,一个人的位置,外界只能决定三分,而其间的七分往往都在于我们自己。尽管有句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但即便是状元,也一定要符合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即便你在某一行业上做得再出色,再优秀,假如有一天整个社会不再需要这个职业,作为你而言,即便技术再熟练也是于事无补的。要想让自己能够长时间地保持在稳定状态,除了入职后与上下层搞好关系,将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以外,作为一个年轻人在此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好好权衡一下这一职业的发展前景。第一,权衡利弊。这个工作是不是只要经历简单的培训就可以上岗,是不是只要是个正常人看一看就能把整个流程学会。如果是这样,自己在选择的时候就一定要慎重,既然简单培训一下就可以上岗,那么很可能自己会在青春耗尽之时就会沦为被淘汰的对象。到时候,真正的能力没有,年龄不占优势,之后的生活必然会面临窘境。第二,了解自我。对于即将就职的工作,我们在权衡发展前景以后,也要认真考察一下自己。自己是不是很喜欢这项职业?是不是对它很感兴趣?这项工作究竟是可以用来当事业做的,还是仅仅只能成为自己的一种谋生手段?假如自己觉得这件事情单调乏味,那么即便是待遇已经达到了自己的标准,也不要妄下决定。因为当一个人仅仅因为薪水去从事一项工作的时候,是很难达到这个职位的工作标准的,假如你很长时间都很难做出任何成绩,不但对于自己是一种挫败,还很可能因为不够优秀而过早地被判出局。第三,预计机遇。当我们作为初到者步入企业之前,我们首先要对自己在这里有多大的晋升机会进行一个系统的把握。我们不但要分析行业人员变动的频率问题,还要考察一下自己顶头上司的年龄。假如企业人员流动量不大,团队十分稳定,而部门领导的年龄还很年轻,那么对于一个刚刚入行的基层员工来说,晋升的机会是非常渺茫的。尽管你以后可以利用诸如跳槽等一系列的手段进行一番努力,但有两件事是绝对改变不了的。第一,由于长时间处于基层,有很多事情都接触不到,自身整体的工作能力就会因此受到局限,即便是跳槽也会有很多事情都不知道怎么去做。第二,至少在这个公司,自己会长时间的处于金字塔的底层阶段,耽误大量时间不说,还很有可能消磨自己的意志和斗志,使自己在自我定位上产生可怕的盲点。作为一个企业而言,金字塔体系或许是一个难以打破常规的体系架构,而在这一架构中的每一个人,究竟未来的命运如何,往往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定数和未知。不管你究竟想站在这座庞大塔系的哪一个层级,首先要做的就是认真思考自己脚下的每一步路,并严谨地做出自己生命中的每一个选择。尽管企业与员工的命运息息相关,但企业在用人方面也存在着相当残酷现实的逻辑观念。假如你真的无法满足它的需要,无法顺应企业发展的轨迹,那么总有一天,你们之间的和谐主顾关系就将走向终结,而你只能成为企业改革中被裁减掉的牺牲品了。都说企业中的人也会分为三六九等,事实上,这种三六九等首先是自己的内心分出来的。当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中,别人看你级别高,就很尊敬你,别人看你是个普通员工就对你爱答不理的时候,我们首先就把自己的位置分成了三六九等分。而这种等分,恰恰也是我们最终无法成就自我的一个主要原因。或许我们在刚入职的时候,首先听到的一句话是,所有的员工在这个单位都是一视同仁的,没有大小,没有分别,要比工作,而不是考虑薪资。但究竟有多少人做到了呢?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我们都很清楚,假如你能够顶住这一切,做好本职工作,就一定可以出色地上升到你想到达的那个级别,一切只是时间问题。这就是层级之间,最大的差别,也是这个社会以及社会中的企业产生层级感的主要因素。膨胀的体系不堪重负部门越多,企业的开支越多;金字塔层级越多,员工工作的突破口就越难找到,以致于工作效率低下,甚至不了了之。既然难以找到突破口,员工自然渐渐怠惰,久而久之,利己主义出现,企业整个体系瘫痪。膨胀的金字塔体系,常常会因为各种压力不堪重负。没错,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的现实,不管你曾经怎样,只要当下面临瘫痪,哪怕是一座摩天大楼都可以顷刻间变成瓦碟。我们没有必要去考虑谁当下实力的雄厚,而是要纵观发展前景,看看企业这个庞然大物到底能撑多久,内里是不是真的坚实,是不是真的可以抵制住体系中的重重压力。金字塔底端逐步扩大,部门越来越多,员工越来越多,企业开支自然增加。正如僧多粥少一样,企业大笔资金用于维持各个部门经费的正常和非正常支出。随着部门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部门的经费只能是有增无减。举个例子,A公司的市场部和销售部,两者关系“暧昧不清”,经常发生冲突。A公司为了重点推出一款B产品,划拨一大笔经费给予市场部做品牌推广,比如做媒体活动、打广告,等等。同时,A公司还得给销售部一大笔经费作为销售费用,比如聘请优秀的销售人员、销售过程中各种花销,等等。到目前为止,A公司已经发出去了大量资金只是为了维持部门的正常运转。接下来,比如一个季度过去,A公司召开会议,考察B产品的销售业绩。由于B产品的销量远远低于预期,A公司高层需要知道原因。市场部可以推卸责任给销售部,销售部也可以推卸责任给市场部,矛盾激化后,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大家唯一能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加部门经费,努力提高业绩。带来的问题便是企业掏更多的钱给两个部门,两个部门在你争我斗的情况下,经费越报越高,最后高层和两个部门妥协一个预算。这时,还只是两个部门,随着部门设置的繁杂,各种经费的名目出现,企业的钱最后都不是花在真正能实现财富最大化的点上,最后把自己拖垮。如果企业内部矛盾不断,为了维持品牌形象或者客户口碑,领导就会为平息内部各种部门纠纷和人际纠纷不断消耗精力、时间和金钱。如果企业金字塔层级尤其之多,可想而知两个部门的纠纷如同金字塔顶滚下来的雪球一般压垮领导的神经,从而让企业不堪重负。接下来呢,部门纠纷必然导致人际纠纷,因为一切都是人在主导的。在部门纠纷中产生的怨恨和不甘,如果领导能及时化解,还可以给企业免去损失或者灾难;如果人际纠纷恶变为企业丑闻,可想而知,企业形象将大受影响,生死一线了。金字塔层级越多,底端员工想要提高工作效率就越困难。员工太多的另一个副作用也会随之而来:对于别人的隐私,人们总是抱着巨大的好奇心挖个底朝天的,“八卦”一发不可收拾。“八卦”和工作的时间都在企业的效率时间内,“八卦”时间越长,自然工作时间越短。即使员工效率很高,如果这个尺度没有控制好,企业的财富最大化将遥不可及。而且,“八卦”还会滋生谣言,对于深受谣言之困的员工来说,情绪的恶化以及面子问题会直接降低工作效率,更不用说为了平息谣言付出的代价。长期来说,一个决策总是得不到落实,员工的利己主义就会产生。举个例子,C公司刚入职的D员工是一个很想有一番作为的年轻人,公司在面试时也给予大力支持,希望D员工能给E部门带来新鲜血液和新面貌。D员工满怀激情地去做每件小事,在此基础上他发现很多问题和很多机遇,但是每次在和同事讨论的时候,都被同事劝说最好不要提出这个建议,否则吃亏的是自己,因为做事的最后只有你一个人。刚开始,D员工还怀疑该同事是不是怕自己做的突破会威胁到他,于是还是把这个提案交给了上级。上级很是欣赏这个提案,让D员工积极推动,有什么阻碍尽管提,一定给予大力支持。D员工倍受鼓舞开始执行,可是执行的过程中,只有D员工把这个提案当回事,同事完全不帮忙,子公司该配合的部门也敷衍了事,最后发现只有D员工自己在忙乎这件事,领导也爱莫能助。久而久之,D员工也学会了怎么保护自己,反正工资就是那么多,做多了也没有什么好处,于是开始瞎混度日,应付领导。这就是利己主义的开始,膨胀的体系逼也逼出一堆这样的员工。不在职权范围内的事情自己是懒得管的,即便是管了也是费力不讨好。因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风气不断蔓延,油瓶倒了都不扶一下的事情时有发生。时间长了,人就现实了,那么多人,自己能少干就少干,能多拿钱就多拿钱,完全的利己主义,自然整个体系就会瘫痪。所有人都在不断做那个搜刮财富的,不做那个卖力气的,摊子又那么大,能好得了么? 大家都知道,开会的团队不做事,做事的团队很少开会。举个例子,A公司B部门每周至少有个例会、其他业务会议、与其他部门会议、内部员工讨论会议、分享会议,等等。每个会议少则一小时,多则三小时,再加上会议前期准备和后期推行等消耗大量时间的无意义劳动。为什么除了必要的会议外还会有这么多大家不愿意却又不得不参加的会议呢?开会有时只是一个象征,象征一个中级领导的权力和权威,或者象征这件事的重要性需要大家铆足劲支持,等等。过多的会议对于金字塔底层的员工来说是一场折磨,还不如一封下达邮件来得痛快。以上种种都说明一个膨胀的企业是会自己拖垮自己的,根本不需要竞争对手来打败你,内患就可以让企业一败涂地。一个膨胀的体系,领导将更多精力花在处理部门纠纷和人际纠纷、业务部门的意见不断、员工八卦时间增加、部门会议的不断增加以及决策的迟迟不能落实等问题上。相反,一个精简或者设置合理的企业则可以减少这些问题带来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财富最大化。膨胀到底从何而来的?一个企业又是怎样无端地从好端端的体型,变成了庞然大物呢?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不安分的内心,这种不安分的内心,会直接导致躁动后的浮躁。在浮躁中人会不由自主地有跃跃欲试的膨胀感,当他回过味来的时候,想变回以前的自己,却真的就不容易了。纯粹的自己,事实上是最美好的自己,可惜很多人在纯粹的时候,并不觉得很美好,在顶不住诱惑的时候,迷失了。企业也是如此,假如真的想让自己在纯粹的精进中慢慢强大,至少还是要掌握好一种平衡,在自我平衡的情况下,稳步向前,不断拔高层次,不断获得超越,这样一来,膨胀的痛苦就不会再有,那种不堪重负的情况也就荡然无存了。为什么企业总要去花冤枉钱天天都看到企业不断地在向外投入,但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很多钱花的没有意义。明明2000块钱能搞定的东西,却要花上小一万元,而大部分企业老总却对这些开销不屑一顾。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作为一个企业形成规模的那一天,花了多少冤枉钱?而这些冤枉钱又都花在了哪儿呢?正所谓花出去的钱泼出去的水,当下作为普通老百姓还经常抱怨赚钱的日子太辛苦,花钱的日子太痛苦。有些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钱拿到手,可当别人从我们兜里“掏钱”的时候却如此的轻而易举。走进超市,明明是想买包方便面,结果一下子200块钱就交代在那里了。的确,花钱这件事情是一个人一辈子不想做却必须去做的事情。作为一个企业也是如此,作为一个经营个体,企业无论大小,成立之初都是希望借此来不断地累积财富,花费降到最低,产品做到最优,最终最大限度地把赚来的钱存起来。但事实上,这种事说着轻巧,做起来可真的相当不容易。不论是从电视上,还是从新闻报纸上,乃至网络传播中,我们不难看到很多大型企业的风波。不管是自身金融危机,还是产品出现问题,或者是员工最终罢工,一系列的问题搞得整个企业上下都疲惫不堪。假如翻阅历史,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成规模的企业,曾经都有着相当辉煌的历史,也曾经是当地赫赫有名的纳税大户,但现在为什么就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呢。仔细分析衡量,我们就会突然发现这样一件事,那就是长久以来这些企业似乎都在大规模地承载着一些支出负担,而这些负担往往花的都是一些可花可不花的冤枉钱。明明2000块钱能摆平的事情,一定要花个上万心里才舒服,要不然似乎根本证明不了自己企业的经济实力。钱在这种不知节制的花费中被肆意散播出去,最终成为一种受益为零的死账,而企业自身盈利与储备资本又难以成正比式增长,体制问题也没有得到领导者的足够重视。倘若有一天整个国家政策,乃至世界金融体制真的出现了变革,首先影响的就是这些企业的生存问题。没有钱企业就没法维系正常运用,而当初本应积攒下来的资本,早已随着那些没有必要的花费相当冤枉地被外人盘剥一空,这时候的企业不过是一个胖墩墩的空架子,既要养人,规格不能缩减,钱还不够花,那么这个企业最终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那么企业究竟花费了哪些冤枉钱呢?这些高昂的无形消费究竟都装进了谁的口袋呢?现在就让我们将那些场景还原开来,睁大双眼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打量一下别人,看看自己所在企业的运营中,是不是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吧。首先,各部门可支配资金数额过多。一个企业的部门是相当多的,而每一个部门顾名思义都是要花钱养着的。而一谈到钱,就必然要谈到对这个部门开销的供养问题。除了工资、办公设施外,员工本身还要有诸如请客户吃饭、交通费、电话费、保险、节日津贴以及年底分红的各项福利待遇和报销费用,此外对于客户礼品花费以及正常办公用品购置、用电结算、产品生产必备材料购置、商家谈判租用场地等一系列费用也都是一个需要精打细算的关键点。然而很多企业却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也就因此而莫名地花了不少冤枉钱。其次,无效的员工培训费用,也令企业头疼。为了体现企业的文化精神,但凡是上了规模的企业,总是会定期为自己的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并进行一些工作日程会议。这本来是基于一种积极向上的善意,可达到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在大公司效力过的朋友想必都有这样的经历,很多企业常常会组织员工定期学习,这种学习有可能在本地,有可能在外地,也有可能在国外。一提到学习,很多员工都会热情高涨,为什么呢?因为又多了一次旅游玩乐的机会。一般来说,企业会把员工学习安排得有声有色,高级的酒店会所,有温泉,有泳池,有体育设施,KTV包厢可谓一应俱全,吃饭水准相当好,住得也相当舒适。几天下来,员工学习不过是一种过场,真正的目的还是享受一下酒店会所的优质服务。而外地自不必说,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到那里体味一下当地的优美自然风光,整个学习日程下来,员工几乎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在学习,而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几乎都在进行着娱乐项目。更高昂的代价还是出国学习,访问不过是过场,很多企业的员工出国以后无非是好好的机会旅游了一番,花着公司的钱,享受着自己舍不得去享受的一切,那感觉别提多舒服了。细细想来,这种高档生活条件的学习培训真的有必要吗?长时间以来,耗费了那么多人力物力,对于企业本身究竟有什么好处呢?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说,员工培训,本身就是为了充实他们的职业素质和工作知识,引导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所以才会下这么大力气去投入培养。但这种类似疗养的培养真的收到多少功效,恐怕还是需要经历一些时间验证的。其实,对于这件事情,企业想有效地加以管理并不是一件多难的事情,可难的是很多企业的高层领导都对这种所谓的培训生活心怀向往。单从这一点来看,企业要想不花这笔冤枉钱似乎也不太容易,这都是个性中自私的一面所造成的。以上两点不过是企业冤枉花费的九牛一毛,之所以说是九牛一毛,是因为这些钱不过是大家都知道的,很多隐性的冤枉消费,外行人看不明白,内行人可都是明镜一般。一个企业的生命力在于人,但更重要的还是资本。假如你的资本不断外放,被人肆意盘剥,不断去当那个糊里糊涂掏钱的冤大头,那么当企业真的成为一个空壳的时候,后悔药可就难买了。因此,作为一个拥有固定规模的企业,要想维系自身的生命力,就先要动脑子缩减那些可有可无的开支,既要把有用的人留住,又不能让本能留起来的钱被这样一点一点抠走了。冤枉钱为什么会花呢?很多人都产生过一种疑惑,当钱花出去的时候,感觉很需要,也很过瘾,但是当真的花出去以后,恨不得那一瞬间心就好像被掏空了一样,开始自责,开始后悔,开始觉得自己真的太无奈了。可是,真的有了结果又能怎么办呢?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一样。天天投入,觉得是个可以盈利的事情,最终盈利了那肯定是高兴的。但是假如天天投入,自己也知道它不是一件盈利的事情,内心的激荡,谁能明白呢?但是有些时候,做一些不能盈利的事情,尽可能地支出一部分开销,自己还是很过瘾的,也是很愉快的。其主要问题还是在于,他觉得这件事情有必要做。一切还是在于企业自己的认知。假如你觉得一笔钱花的冤枉,那下次就知道要少花,悬崖勒马是有必要的。假如你觉得这件事情还是有必要的,即便是不盈利,那也不叫冤枉钱,或许潜在的收益,就在不远处,一步,两步,还是三步,谁站得高谁看得见,内心想什么,等什么,也就成就什么了。庞大体系,生命力还有几许一般的老板只要自己手里有了钱,第一时间想的就是让自己的企业进行进一步扩展,最大限度地扩大规模体系。但当规模真的扩大以后,他们却发现了一个相当难摆平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直接影响到了自己企业的生命维系问题。这不禁让他们掉过头来重新审视企业的体质,这样庞大的经营体系,环环相扣间存在多少危机,而这些危机会不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命力呢?当一个企业日渐庞大,逐步走向了所谓的正规化,不但对外面子好看,可以很好地展现自己的经济实力。对于社会价值来说,其规模的扩大无疑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首先规模一上去,就会给国家创造相当丰厚的税收,还可以帮助国家解决很大一批人员的就业安置问题,从这一角度来说也绝对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在兴奋之余,有这样一句一直不招人待见的话充斥在很多人的耳畔:“没有金刚钻,就不要揽这个瓷器活儿,小心整垮了自己。”

乍一听,估计很多雄心勃勃的人都会眉头一拧,我这里正趾高气扬呢,你上来就给我泼冷水,什么意思呢?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印证以后,很多企业老总都开始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企业规模是扩大了,可是企业真的需要这么多员工么?企业整个经营运转起来,所得的收入真的能够养得起这些人么?假如刚刚够大家吃饭,没有很好的红利津贴待遇,员工怎么会对你感恩戴德呢?这个时代,人除了感性的一面,也有着相当现实的选择能力。假如我能通过劳动在你这里得到一笔不错的佣金,而且你宽以待人,从来不为难我,那我还是会对你感恩戴德的。必定你舒服,我也舒服,大家相安无事,拿你钱财为你办事,过程还是需要以和谐为本的。但是倘若有一天,你告诉我你很不容易,现在效益不好,让我跟你风险共担,当下所有人都得陪着企业一起领低工资,维持温饱即可的话,恐怕有不在少数的人会选择到别的地方应聘,或者拿钱不干活儿,上班做兼职。总而言之,钱和工作质量是成正比的,尽管大家不愿意说得那么清楚,但大多数的人对于薪资这方面的看法还是本着这样一条至理名言:“多劳多得。”

话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将视角转回企业本身,当初起家不过是一个小公司,碰到的招人不待见的事儿多了,也没见自己招架不住,怎么最后做大了,却落得这么一个下场呢?倘若真的想回到这个问题,绕来绕去还是得先从企业的规模体系谈起。当初生意难做,但花销不大。因为员工不多,做生意换回来的流水,好说歹说发个工资还是没有问题的,即便是一时公司没有钱,临时管身边的朋友亲戚借一些也是给得起的。但当公司变成了企业,体系日渐庞大,部门也越来越多,那么其中人员的开销必然是有增无减的。假如算一笔账来说,小公司一年只接了五单生意,每单的平均收益在十万元钱左右,而公司里的员工总数也不过是五个人,以每个人月工资3000块钱为例,12个月下来,即便加上奖金20万元钱应付下来也是可能的,也就是说一年下来公司还有30万元的利润,倘若除去房租水电,以及杂七杂八的开销,一年下来净利润也可以保持在20万元左右。但若这时候,这家企业要扩大规模,一味招兵买马,一年之内接比以前多十倍的订单,可企业一下子由五个人变成了100人。那么后果是什么样呢?粗略来算,50个订单,全部顺利完成且没有死账的情况下是500万元。而企业里的大大小小员工不计高低,同样按平均工资3000元计算的话,单结算给员工的钱也起码要在400万元左右。而剩下的100万元也并不是说全都是自己的,首先要纳税,房租由于规模的庞大肯定是要成几倍长上去,再加上水电、物业、暖气,以及企业内部用来周转的流动资金,恐怕最终剩下的也是寥寥无几的。或许有人会说,不管怎么算,扩大规模不是还是赚得比以前多了么?但事实上倘若你再仔细一算,事情就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了。规模越大,风险也是越大的,做生意谁也免不了有翻车或赶上行情不好的时候,小公司做不好,大不了关掉,裁员只要没把自己裁了就行,一切成本都是可以进行自我控制的。但大公司呢?假如一下子有那么几笔钱因为各种原因变成了死账,或是整个大环境都在闹金融危机,那么不论是在裁员问题上,还是在成本问题上都将是一件非常头疼的事情。体系太庞大、人太多,只要钱没回来那只能是借外债,结果外债越来越多,怎么也还不上,最后只能是落到一个资不抵债被迫破产的下场。可大公司的破产跟小公司的破产还不一样。从社会角度说,小公司倒了不会有人太在意,作为老板也是很好处理的,大家和和气气,最后尾款一结算,也就缘分尽时各自飞了。可在大公司里面,倘若真的破产,那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将是个灾难。对于老板是灾难,对于员工是灾难,对于曾经合作过的客户说不定也是不小的灾难,这是一个连带反映,直接危及的是企业的生命力,也危及的是成百上千人的生存饭碗问题。因此,看到这些以后当我们再次打量那些不断膨胀规模的企业时,心中会掀起怎样的波澜呢?当我们对一家企业的经济实力心存向往的时候,是不是也该好好考虑一下他们的运营体制是不是真的符合时代的要求呢?人们常说:“有风险的事情可以做,但是也要少做。”

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一个企业,没有一定承担风险的自我意识,必然会将自己推向失败的边缘。风险是需要去担当的,这个世界上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做好付出惨痛代价的准备。风险在与代价画上等号的同时,也意味着比曾经高出几倍的利润价值。对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坦然,但也不能莽撞,即便是一定要去冒险,也要提前算计好自己有几成的胜算。就体系膨胀这件事来说,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企业家想让自己的企业形成规模或许还基于别的什么原因,但是一味地求快不求稳,时间一长就很有可能会出现自己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因此,从这一系列的问题中,我们还是要意识到这样一件事,那就是万事都要考虑到自己的承受能力,庞大的体系背后或许背负的不是更多的希望,相反那很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这一庞然大物的生命安危。你想壮大企业,还是要从内心去做,而不是一定要让自己的体积多么的强悍。身体过于庞大,却没有能够真正施展拳脚的地方,也是很糟糕的一件事情。正所谓,一切事情都是要顺应自己的需求,也要顺应时代的需求,你自己想过分地壮大,超过了自己承受的范围,也超过了时代能赋予你当下条件的局限,其结果只能是让你前后为难,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因此,假如你想让自己的生命力不断地延续下去,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尽可能地去顺应自己的真实需要,尽可能地去顺应这个时代所赋予你最应该去做的事情。只有这样,生命才能长久,改变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底层部落吸走了多少生命之氧金字塔最为耀眼的是它的塔尖,但其根基却始终驻足在底层的基础。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站在顶上的人是很累的,因为只要下面一出现问题自己会因为距离太远,出现很多不可控力。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倘若让底层吸走了自己维系生命的养分,即便站在塔尖上的人被托得再高,也实在免不了摔下来时的悲惨状况。翻看历史,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但凡是得了江山的人,创业的时候虽然艰难,但只要是江山定了,不论是从政策方面还是从员工的忠诚度方面都是相当稳定的。一个朝代,在开国皇帝管理的那些岁月里,只要这个皇帝没有太残暴,肯定可以多过几年国泰民安的好日子,国库会一点点充盈起来,粮食也够全国上下老百姓享用的。但时间长了,人力资源配置慢慢强盛起来,矛盾却开始一个一个接踵而至。什么基层干部贪污腐败,什么扩充军费倾尽国库存款,再加上从基层干部到高层管理人员的不给力,整个国家就开始渐渐走向衰败。尽管皇帝每天都会上朝,尽管底下的部门领导每天都会写报告,一切都跟以前没什么区别,但里面谁说的是实话,谁说的是假话,想必只有说话的人自己知道了。时下虽然已经没有皇帝,但管理一个国家和管理一个企业似乎也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在历史朝代的无数次变革中,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皇帝在位于金字塔体制顶端的时候,做得相当不到位,但底下的各个部门相比关键时候负面行动也是没少做的。人越是居高临下,大局越能看清楚,但一些细微末节的事情是容不得自己说了算的。尽管我们在电视连续剧中看到很多皇帝偷偷微服私访在外面替老百姓办实事儿,但当时作为皇帝真要想做些事情也是很困难的。即便是做了,一个大活人外加那么点贴身侍卫究竟能管几件呢?调转头来,结合历史,我们再说说当下的企业。顶头的肯定是总裁,而下面分支的必然是各部门的高级领导人员,而高级领导下面是各中心主任,主任下面很可能是中心的分支主管,而分支主管下面很可能会有若干个车间,若干个业务部营销人员,或是质量监督人员,这里的人数就真的不知道有多少了。但从这个角度来考虑,顶头上司与基层员工之间的距离似乎真的太过遥远,基层真的出了什么问题,就算是他们想知道,估计也是不会明白得太全面的。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总裁再能干也是人不是神,怎么可能把每一件事看清楚呢?再说如果自己真的能五项全能,要那么多高管干什么?可世界就是这么不可思议,自古以来中国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里面说的是谁呢?是高层么?不,真正载舟覆舟的绝对不是零星的几位高层,而是距离他们金字塔层级差距很多的基层员工。别看他们平时工作并不是多么突出,或者干的都是一些人人学学就会做的事情,但真到了关键时候不给工资,他们可以说是最先起义的那一位。作为一名企业的至高领导,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想过自己有这么一天。那一天,自己像往常一样,穿着规整很有风度地来到企业最为豪华的总裁办公室,准备开始进行一天的工作安排,本以为这是很普通的一天,却没想到过得如此不容易。首先先是很多员工集体罢工,说某位主管对他们实行不平等待遇,已经给整个车间的员工心理上带来了不小的创伤,因此一定要向总裁讨个说法,如果没有说法他们就拒绝工作。这时候另一件头疼的事情也来了,说某个基层主管,在收到一笔企业的专用款项以后,卷包潜逃了,其间本来有很多迹象,还有人说这个人前段时间似乎一直请假,说是一个朋友求他协助办移民手续,而自己却对这些事情一无所知。那么作为一名企业的高层领导会不会心头为之一震呢?基层的声音没大事儿的时候消息没有进到自己耳朵里,真出了大事儿,自己似乎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一下子仿佛天都要塌了。是的,当基层与高层之间的距离太过遥远,他们那里出现的一些问题,是不会进入到上级的眼帘的。即便是一个高层领导下面有那么几个得心应手的左膀右臂,但规模太大,他们手里的人会出问题。因此,我们不能一味责怪谁对谁的管理不善,而是应该好好斟酌一下企业本身的管理体制问题。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可靠的方法,将底层跟高层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地缩短一些?这样一来,基层有点什么问题,告知的速度也会快一些。底层人员虽然在上级看来没有一个高级领导人员有用,但假如他们那里吸走了太多企业的生命之氧,频繁发生问题,恐怕十个高级管理人员也是很难摆平那么多人的。中国有句老话:“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

底层人员出现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即便是身边的高层人员脑力再好,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因此,作为企业的顶尖领导,在谋求企业规模的同时,也要认真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摊子铺得越大,出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如果真的要扩张,首先一点就要确保底下出现什么问题,自己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或者说,底层还没有出现问题,但是作为领导者自身通过各方面的渠道看到了不好的苗头,在自己还具备强大可控力的时候及时地将这种不良的势头进行有效处理,避免不必要的漏洞和麻烦。这样一来,不但企业基层与上层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和谐,对于存续企业维持生命力的元气来讲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人在高处风景的确是少有人能看得见的,但要想活在这个高度,首先要做的还是能够保证底层补给的养分及时而畅通。倘若由于自己的一时忽略,没有意识到底层部落已经吸走了企业的大部分生命之氧,那么即便上层风景再美,想必自己也不会在那里待的时间太久的。一所房子,到底哪里是最接近大地?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台阶,而且还是最低层的那一个。而下一个问题又来了,我们的生命从哪里来?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生命来自于尘土,也并将归于尘土。”

也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是从大地而来的,大地是我们的母亲,因此真正的补给一定是来源于大地。因此底层部落就好比刚刚起步的竹笋,而能不能真正成为参天的竹子则要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所以,有些时候,企业会觉得,底层的人,也可能是成就自己的人,也可能是毁灭自己的人。成就自己,是因为他们永远让自己接地气,将营养源源不断地供给到上面。而毁灭自己,则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因为过分贪婪和庞大,而过多地占有了上面本应拥有的那一份,而最终导致整个体系深陷衰弱和崩塌的危险。想解决这个问题,不在于天,也不在于地,更不在于企业上下的哪一个特殊的层级,而在于真正的平衡二字,把这两个字调整好,企业的生命才能真正做到生生不息。章节小结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假如你不能创造价值就很可能被这个社会淘汰。这句话似乎已经被整个社会所接受,尤其是在企业竞争中。然而这个世界却充斥着一种矛盾,那就是有人光说不练也可以得到补给,而对于企业来说还真的就没有脾气。在企业偌大的金字塔体系下,究竟有多少人可以不用,有多少钱可以不花,有多少部门可以精减,或许他们自己都没有好好的算上一笔账。然而在每一天繁重的工作中,我们最要紧的生存问题尽在于此。每一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都是危机,每一天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都将面临生存问题,我们真的不要等到金字塔塌陷的那个瞬间才想起自己当初为什么没有预见到这一点,假如我们可以早一点抑制住自己那颗膨胀的心,膨胀的身体,膨胀的赤字,该有多么好。或许我们真的不知道底层部落吸走了多少生命之氧,却始终分担着他们的诸多开销,当我们真的无法负担得起时,很多人都会选择“现实”二字,既然如此,如何选拔有用的人,及时将那些贪婪的人,贪婪的花费,贪婪的支出全部杜绝掉,也就必须成为我们企业早点面对现实的重要课题。所以,不管是员工还是企业我们首先要考虑下面的一些问题:如何缩短企业上下级之间的沟通距离?每个人的定位,你究竟在金字塔的哪个层级?有效地缩减开支,如何做到最合理?怎样控制不花冤枉钱?如何维系企业自身生命力?如何杜绝底层过分庞大带来的病态体系发展?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而这一系列深刻思考的问题,决定着我们企业未来必须要去走的道路,企业无休止地膨胀早晚影响的就是自己的生存问题,而生存问题,也必然会是企业当下所面临的一项最为重要的问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