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孩子,你的性格我在乎 > 隔代溺爱,你们都把孩子宠坏了

隔代溺爱,你们都把孩子宠坏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有一幅漫画:孩子做了坏事,爸爸拿着鞋底子追着,要教训孩子;爷爷亦拿着鞋底子紧跟其后,要教训孩子的爸爸。漫画刻画得入木三分,叫人看后拍案叫绝。还有这样几个实例:其一,小姨子家的孩子爱吃零食,因而不好好吃饭,饭菜都端上桌子了还在那磨磨蹭蹭东游西逛,妹夫决定治一治孩子的这个毛病,并采取相应措施限制他吃零食。这时孩子爷爷说话了:“别人家孩子都吃,为啥不让我大孙子吃?你爸舍不得给你花钱,爷爷这有。”

当孩子吵着要吃零食时,爷爷二话不说就去给买了一大堆。妹夫在说这件事时,一脸的无奈之色。其二,弟弟让看了两个多小时电视的孩子关上电视写作业,孩子冲着他没好气地骂了一句,弟弟严厉批评孩子没教养,我们家老太太却在一旁说话了:“别说了,他比你小时候聪明,你这么大时还不会骂人呢!”

有个朋友,孩子刚上幼儿园,死活不愿意去,每天早上真是能拖就拖啊,送他去上学真要费好大的力气。爷爷奶奶心疼孙子,就不让孩子去,说自己看孩子,比幼儿园还周到呢。朋友责问父母:“你能教他知识吗?你懂得拼音吗?”

结果惹得俩老人非常不高兴。但最后,无论孩子怎么哭闹,不管他耍什么伎俩一拖再拖,爸妈还是坚持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而有些父母,因为孩子哭闹,爷爷奶奶反对,就没有送孩子上幼儿园,乃至学前班都没有上。结果,上了一年级之后,不会学习,不知道团结,没有跟小朋友的交往能力。到这时,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都傻眼了。诸如此类,屡见不鲜。在当今家庭,有不少儿童从小是被寄养在祖辈家中的,因此与祖父母、外祖父母关系密切,而与父母相对要疏远一些,甚至有些祖辈与孙子们,在某种程度上还成了互相间的精神寄托。这种祖辈对孙辈超乎对子辈的感情,俗称“隔代亲”。老人对孙辈的疼爱,大大超过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仅用血缘关系解释还不够,其中还有心理上的原因。孙辈犹如日之东升,祖辈恰假装夕阳的余晖,他们之间有相同性,更有互补性。俗话说“老小孩”“小大人”,就是说这隔代人相同之处;祖孙在一起,幼者受到爱抚,长者得到欢乐,他们之间互相补充了中间一代人由于工作家务繁忙而留下的时间空间的空白及遗缺,这就是形成隔代亲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年龄的关系,父子辈在生活观念等问题上更多具有自己的主张而易产生隔阂、矛盾,甚至冲突;而祖孙辈同样关系而互不设防,所以更易亲近,这无疑也是形成隔代亲的重要因素。有人认为,“隔代亲”有三大优点:一是对孙辈的发育成长有利,很多“神童”就是得到了知识经验丰富的祖辈的超前引导才脱颖而出的;二是对子辈有利,子辈忙于工作,孩子由祖辈接去教养,得以解除后顾之忧,专心致志于事业;三是对祖辈有利,不仅可以解除孤寂,从孩子的成长中获得生命活力,还可为老有所为、发挥余势提供机会。这种与孙辈玩耍游戏的天伦之乐对帮助老人保持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态大有裨益,“隔代亲”的优越性尽管不少,但也带来了很多不利儿童健康与成才的“隐患”。其中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就是教育观念的不统一,彼此间沟通配合较少,导致在教育孩子方面形成漏洞,其后果是孩子很容易钻管理和教育的空子。因此两代人育儿应该统一要求,不能各行其是。如果爸爸妈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爷爷奶奶放纵,孩子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耍小聪明,无法形成规律的习惯。事实上,只有全体家庭成员坚持一致的标准要求,通过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行为意识才能“定型”。那时孩子会认为他做的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会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反之,如果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之间的教育存在分歧,一方面孩子会感到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他们会觉得自己有所依仗,因而随性而为不肯按爸爸妈妈的要求做事,当爸爸妈妈的态度严厉时,他们又会感到被压制、强迫,更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积极主动的习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