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是一种很难把握的无形概念,而适度就更难把握,但在与人交往时我们还是必须去把握。这个“适度”真可谓是一个人际交往中的难题!与人走得远了,别人会觉得你难以接近,高傲怠慢;与人走得近了,别人会觉得你故意亲热,黏腻无趣。总之,近了也不好,远了也不对。不远不近,不疏不亲才是“适度”。那么,这个度该如何衡量和把握,就要视你和对方的条件而定了。而且,这个适度的问题需要你在生活的过程中慢慢体会,积累经验。尤其是在与你关系至亲的朋友和爱人之间,“适度”是更加重要的一个概念。如果你掌握不好这个度,再亲密的友情和爱情都会在“高温”之后,分崩离析。虽然朋友失去了还可以再交,但新的朋友未必比老朋友好;爱人失去了也可以再找,但新人未必比旧人更适合你。失去任何一份珍贵的感情都是人生的损失。为了避免失去朋友,避免让多年的友情随风而散,有一个原则值得考虑——保持距离!这话似乎有些矛盾,既然是好朋友,亲密爱人那为何还要保持距离?这样不就彼此疏远、缺乏诚意了吗?而现实中很多人感情疏散,问题就恰恰出在这种形影不离之中。人为什么会有“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之感,就是因为被彼此的气质所吸引,一下子就越过鸿沟而成为好朋友,这个现象无论是在同性还是异性之间都一样。但两个人不管相互之间的吸引力有多大,他们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彼此所处环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因此人生观、价值观再怎么接近,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如果没有差异那就是两个同一体了,就不存在彼此之间的吸引力了。一对处于“蜜月期”的新婚男女,当蜜月期一过,便不可避免地触碰彼此的差异和缺点,并且这种差异表现得越来越多。结婚之前,他们一直在求同,眼里闪烁的总是对方的优点。而经过一个阶段后,求同的动力变小,差异就显露出来。于是从尊重对方开始变成容忍对方,直至最后要求对方!当要求不能如愿,便开始挑剔、批评,然后人离情散。密友之间交往的艺术与夫妻之间相处的艺术有些共同之处。如果你有了自己的“好朋友”,与其因为太接近而彼此伤害,不如适度保持距离,以免碰撞,而且还能增进双方的感情。所谓“保持距离”,简单地说,就是不要过于亲密,一天到晚形影不离。也就是说,心灵应贴近,但形体应该保持距离。“保持距离”能使双方产生一种“礼”,有了这种“礼”,就会相互尊重,避免碰撞而产生矛盾。但运用这一技巧时,一定要注意一个“度”,如果距离过大,就会使双方疏远。尤其是现代社会,大家都在为自己的事业奔波,实在挤不出时间,这样很容易忘了对方。因此一对好朋友也要经常打个电话,了解对方的近况,偶尔碰面吃吃饭,聊一聊。否则就会从好朋友变成一般的朋友,最后变成仅仅是一个熟人,两人的友情等级会逐渐递减!林颖把王怡看成比一日三餐还重要的朋友,两人同在一个合资公司做公关小姐,公司的工作纪律非常严格,交谈机会很少。但她们总能找到空闲时间聊上几句。星期天,林颖总有理由把王怡叫出来,陪她去买菜、购物、逛公园。王怡每次也能勉强同意。林颖每次都兴高采烈,不玩一整天是不回家的。有一次,林颖说有人给她介绍了男朋友,要王怡一起去相看,王怡说:“不行,我得去学习。”
林颖怕王怡偷偷溜走,一大早就赶到王怡家死缠活磨,王怡因此没有上成电脑班。从那之后王怡开始有意疏远林颖,她们的聚会少了,可是林颖却惊奇地发现,她们的友谊反而更加深厚了。与朋友交往,适当保持一点距离对双方都有益无害。而且多数人都不愿被别人紧追不放,失去该有的心理空间和自由。所谓不即不离才有吸引力也就是这个原因。而且,你一旦对朋友总是黏着不放,很容易让他觉得你是在有意讨好他。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你大可不必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