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改变思路才有出路 > 勤奋是迈向成功的捷径

勤奋是迈向成功的捷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最短路径,也是实现梦想的最好工具,无论你身处哪种环境中,勤奋都是你最有力的武器,只要你肯勤奋努力,即使你天资较差也一定会有所收获。勤能补拙、天道酬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勤奋往往能使你脱胎换骨,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都是将勤奋当做金科玉律的人,再也没有什么比做起事来懒惰耍滑更能阻碍一个人成功的了——它会分散一个人的精力,灭失一个人的雄心,使我们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不是主动地去主宰自己的生活。《闲话集》中把对社会毫无价值的人当做死人,而只有当他们对别人有价值时才把他们看作是活着的。这样的话,有的人实际上20岁才出生,有的人则是30岁,有的人则是60岁,而有的人直到离开人世都没有真正生活过。有人将人生比作一段旅程是因为人生的艰难曲折,人在旅途上,他的目的不仅仅是游山玩水,他肩负着人生的使命,他要向前走,不停地走,一直走到人生的终点,体味人生的意义,无怨无悔地走完人生之途。旅途上的食粮是勤奋。没有它,一个人不能在人生路上走很远,即使能走远,也是碌碌无为的,走了很长的路,却依然两手空空。只有勤奋,才能走好人生的路,获得事业的辉煌。无论是做到的亦或是没有做到的事,勤奋都可以让你做到。圣贤不是天生的,而是勤奋造就的。南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朱熹,是个从小就立志学孔子的人。在他上学时,一天上午,老师有事外出,没有上课,学生们高兴极了,纷纷跑到院子里的沙堆上游戏、打闹。不大的天井里,欢声笑语,沸沸扬扬。这时候,老师从外面回来了。他站在门口,望着这群天真活泼的孩子们“造反”的情景,摇摇头。猛然,他发现只有朱熹一个人没有参加孩子们的打闹,他正坐在沙堆旁,用手指聚精会神地画着什么。先生慢慢地走到朱熹身边,发现他正画着《易经》的八卦图呢!从此,先生便对他另眼相看了。朱熹这样好学,很快成为博学的人。十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读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儒家典籍了。孟子曾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人。”

当朱熹读到这句话时,高兴地跳了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是呀,圣人有什么神秘呢?只要努力,人人都能够成为圣人啊!”

高高在上的圣人其实并非可望不可及。治学之路,就如同登山,惟有攀登不辍,才能一步步靠近峰顶。“一览众山小”的圣人们的成功其实亦是由勤奋得来的。《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读《易经》竟然能把编联简册的牛皮翻断三次,可见其勤奋。不管你是一个凡人,还是一个圣人,“勤”在你成为圣人的努力过程中,始终不可缺少。世上成功之事,缺了勤就会变得不易实现,如果有了勤,成功也就不会太难了。伟大的劳动造就伟大的成功,而勤勉耕耘也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在其父司马谈死后第三年被任命为太史令。司马迁立志要写一部史书,通过网罗天下的旧闻轶事,考察事情的起始终末,“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如饥似渴地读了许多国家珍藏的书籍,同时整理各种历史资料,目的只有一个,完成这部著作。有一天,上大夫壶遂来拜访司马迁。他看到司马迁埋头看书,孜孜不倦的样子,有点不明白,就问:“子长,听说你想写部史书,很好啊!可那不是件很容易的事,你没日没夜苦读,不觉得太辛苦了吗?”

司马迁说:“先父在世的时候说过,周公死后五百年,出了个孔子,写了《春秋》。孔子死后到现在又有五百年了,应该有人能写出像《春秋》那样的书。先父去世了,这件事我应该承担,我要当仁不让,也不敢谦让啊!”

壶遂理解了司马迁的写作意图,了解他的心思后,高兴地点头说:“子长,我明白了。你是要把这盛世的美德发扬光大,真是在做件大好事。我祝你早日成功。”

不久,司马迁开始写作了。他反复研究和比较历代的史料,也认真整理自己亲手调查来的事实。经过多年的努力,一部史料详实全面、叙述生动感人的《史记》诞生了。它把远古时代的黄帝至汉武帝几千年的历史全部记录下来,气势宏大,比《春秋》有过之而无不及,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世界上有许多卓越的人物,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大多是靠勤奋得来的。他们中甚至有许多人资质不是太高,但却取得了别人无法取得的成就。所以,天生的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一个人应有的勤奋精神。如果你要有所成就,就不该让懒惰控制了你的精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