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长平长平 > 第124章 复兴河东

第124章 复兴河东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汾阴和皮氏的居民还都是故魏的老居民。在秦国治理下生活了半个世纪,他们早已断了与魏国联系。张禄发现,这里的耕作发展得很好,田亩相望,而且还经常能见到牛和铁器。

张禄对这两县的县令大加赞赏,道:“劝农力田,而业兴民庶,令何功业之胜也!”

皮氏令的话,让张禄似乎领悟到什么:“臣初至,以秦令行之,每不能成。乃悟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关中之艺,未可用于汾也。”

张禄道:“臣观安邑之治也,农粗难兴。非官司不力,亦非民刁猾,必有其艺不同也。令其能治乎?”

皮氏令道:“安邑又与皮氏不同。皮氏,颇有旧民,其艺存焉。但顺民意,略变秦法,则业兴焉。安邑,故魏地。自归于秦也,魏民尽出,其艺不存焉。今其地之民,皆出关中,所艺皆渭,固与汾异,而与安邑犹恐难通。必得故魏安邑之众,知其旧艺,执而教之,颁而令之,其业乃兴也。”

张禄沉思半饷,拱手道:“皮令之教,臣当谨记。必有所报也。”

张禄匆匆结束了在安邑的巡查,回到咸阳。不及休息,就一一走访了各位君侯,报告他在安邑的所见,特别提到,由于安邑农业发展滞后,可能影响安邑的修路工程。

秦王将张禄所言下于朝议。张禄建议以河东九县设河东郡,准以晋法治之。经过几天辩论,秦王决策:“可!”

就命客卿张禄为河东守,皮氏令公大夫皮绾为河东尉,新晋的官大夫郑安平为河东丞,设立河东郡。

张禄不等到任,就发出教令:“其有植艺于安邑者,皆赐宅田,赐爵一级。其有教于农桑者,以其功赏之。”

就于咸阳宫请人刻写于木板之上,以朱填之,做了九块。等领好节符,带着所有的家人一起上任。

郑安平的五名亲卫名额也被批准了。这样五旺走了以后,郑安平的地可以暂时由这五人耕种;平时就住在郑安平的宅院里。——当然,他们要先完成乡里的普法教育。这五人之所以愿意来咸阳,就是在家乡没有家,属于流浪者,犯法而成为刑徒;所以没有什么家眷要迎取。

虽然他们紧赶慢赶,出发时还是到了开耕的时候。一家人从渭河直下蒲坂,到县里紧急召集了官吏,宣布了设立河东郡的命令,同时颁下招贤教令。让蒲坂派出驿卒,传令皮氏令立即到上任,皮氏令一职由县尉代理。

张禄让蒲县先将可以动员起来的力量投入春耕,不等皮氏令到达,立即赶往下一县猗氏。猗氏令以军功出任县令,他执法甚严,几乎每天都有邑民被捆打。即使猗氏令如此尚武,猗氏的士兵也不过百人,只能维持当地治安,打一打乡民。

张禄传达完秦王设立河东郡的教令,颁下求贤令后,立即赶往下一个县:盐池旁边的解县。如果说蒲坂和猗氏虽然农业搞得很不好,毕竟还是在搞农业,那解县就几乎没有农民。这里的人基本都在晒盐、打包、运盐,这里是所有县中,人口最为繁庶的县。

解令很无奈地向张禄解释,虽然尽了最大努力,仍然无人进行耕种。张禄传达了设立河东郡的教令。并宣布安邑各县可暂行旧魏法。解县旧来以贩盐为生,可以继续。解令如释重负,连连称谢。张禄让解令把招贤令树立起来,解令毫不犹豫地派人复制了十个,树在各大盐场以及大道旁边。

终于到达安邑。安邑令和皮氏令一样,也是公大夫,比其他县令的爵位要高上一级。与之相应的,他的压力也很大:此前的几任安邑令都被评为“劣”,而惨遭贬爵。听到河东设郡,而郡守就是客卿张禄,安邑令亦喜亦悲:喜的是当考评的功能下放到郡守时,他的考评等级应该不会差;悲的是,自己可能再无机会返回咸阳了。他听到张禄的施政方略,是招募原魏民返回,让他们协助安邑的生产安排,心中不觉有气,觉得小看了秦人。不过眼看着安邑一天天衰败,自己好像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得姑且听令,以后再说。他也把招贤令复制了十根,树立在各要道上。

曲沃是真正的前线。曲沃令竭力维持一支五百人的部队,希望能够守住城池,但几乎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发展生产。张禄也只传达了秦王设立河东郡的教令,并颁发了招贤令。曲沃令也让树立在道口。

返回解县,张禄让解令找了一队南下的盐商,带路前往吴城。这条险峻的山道崎岖难行,盐商们或用牛,或用骡马,驮着盐包,在这条险峻之路上艰难地穿行。到了山那边的吴城,张禄依然只是传达了设立河东郡的教令,颁发了招贤令。然后折向西,到达了魏城。

魏城是魏氏祖先毕公万首封之地,也是张禄的故乡,张禄的族亲都在这里。但由于自己已经隐姓埋名,张禄不敢去家中探望,仍然只是例行公事地宣布了教令,颁发了招贤令。再向西,经过大峡谷回到蒲坂。这样,除了汾阴以外,张禄走遍了河东八县,行程千里,耗时约一个月。

回到蒲坂,皮氏令已经来过。他没有去追赶张禄,而是从皮氏带来了一些农家,依次到各乡里教授种植之艺。原来这里,除了种植粟以外,还可以种植黍和稷,后面两种是秦人所不知的。黍稷的种植季节比粟还可以晚一些。这样,同样的农人可以套种三种不同的作物。

另一群人则教人在湖中打渔。渭河中虽然也有鱼,但秦人几乎不会打渔。结网、撒网、捕捞,这些工序的完成需要反复练习。

还有人教放牧。牧牛、牧羊,养鸡、养猪,这些在中原十分盛行的行业,秦人由于专业化分工,这些技能基本掌握在专业人员手中,集中在官府,这些人到安邑的人多是刑徒,以社会边缘人士居多,基本都不会。

已经升为河东尉的皮绾让蒲令把还能组织起来的秦人都组织起来,按什伍乡里的位置,安排他们的工作。

由于大部分劳动力都被吸引去贩盐了,留在乡里的只有千余人,蒲令只得把妇孺都组织起来,给他们安排适当的生产。——其实,有些妇孺比那些男丁更能干!

张禄到达蒲坂时,皮绾已经去了下一个县猗氏。张禄很惊讶地发现了蒲坂的变化:如果说一个月前蒲坂还是死气沉沉,那它现在可以说欣欣向荣了!它已经有了三大产业:农业、牧业和渔业。

张禄十分高兴地让蒲令陪着巡视了各乡里。他让蒲令重点关注张扬泽周边,如果有可能,尽量往这个方向安排耕田和乡里。然后,他让蒲令向自己推荐几个人当吏员。蒲令道:“蒲坂之中,能文者少。臣有一吏,能通文,愿荐之!”

张禄道:“蒲令相赐,深荷厚恩。”

在蒲坂盘桓了两天,与蒲吏相谈,倒也颇通文书,便令掌文书。一行人出发,前往猗氏。在猗氏,张禄终于见到皮绾。皮绾依然依靠带来的农人,下乡里传授各种农艺。这里没有湖,捕鱼的技术无用武之地,但山坡闲地可以种枣。猗氏令以强硬的手段,推行着皮绾他们传授的技艺。张禄等看着他每天炸炸呼呼,把乡民吓得胆战心惊,心里觉得好笑。猗氏令虽然炸呼,但凡事身先士卒,皮绾教授什么,他总是第一个学,而且学习能力很强。这也让张禄暗暗称奇。

五旺特别有感觉,几度跃跃欲试,要去种地。别人没学会,他主动上去帮忙。只可惜,他是一口魏音,秦人多听不大懂。皮绾自然知道,张禄是魏国来的客卿,他的门下也多是魏人;但猗氏令不知道这点,还以为是张禄请回来的魏人。

猗氏令简单粗暴的做法,效率却是奇高,猗氏只用了不到二十天,就完成了改造,推行了农艺,安排好一年的工作。张禄也让猗氏令给自己推荐一名属吏,猗氏令把一名武士推荐给他。

解县的情况最为复杂。皮绾召集了解县的大盐场主,向他们宣布科税的办法。盐场主自然不同意。皮绾道:“秦自商君以来,专山泽之利。盐,山泽之利也。所以未之专者,盖生之众,不忍相夺。今者与诸君分之。”

经过一番软硬兼施,连哄带吓,盐场主们终于同意了半成的税率。作为交换,皮绾同意,盐商的钱不必解库,而是按市价折成官府需要的商品,由盐商代为办理。

张禄除了要解令推荐一名属吏以外,还专门让盐商们推荐了一名属吏。

到达安邑时,已经是初夏,安邑的粟已经开始收割。只不过由于种植不得法,长得并不茁壮。

一行人在安邑的馆驿中住下。皮绾继续传授适合安邑的种植技术。安邑是整个地区的重心,移入的秦人最多,品行也最优。在皮绾的教授下,掌握新技术很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