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我,朱元璋:地府再创大明 > 第51章 祸端

第51章 祸端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皇帝做了俘虏,纵观历朝历代,也就赵宋一朝,有这样的待遇。正如于谦所说的,岂不见钦徽乎。这就是以宋朝这个惨痛的教训,来劝谏太后不要南迁。

如果真的选择南迁,就等于放弃了北方的半壁江山。两种情况,一是也先入主北京。重新开始蒙古对北方的统治。第二种,也先无意中原,撤出北京。那北方就会陷入群魔乱舞,一片纷争之中。

无论是哪一种的情况,大明朝就很难重新打回北方。因为曾经的武将勋贵们,已经被朱元璋杀光了。那时候的大明朝,几乎没有武将的传承

而且,皇帝也没有开国明太祖朱元璋那样的魄力。大明朝,也说不定会因此成为一个短命的王朝。

朱元璋默默的翻看着,那个李文忠从功曹司抄录而来的《人间万年录》。

这《人间万年录》上写着:大明对于谦有知遇之恩,于谦对大明有再造之功。

这是实话,朱元璋用火烧了李文忠送来的折子。脸色阴郁的盯着前方发呆,他仍然没有想明白。那二十万大军,是怎么输给蒙古的几万人。而且是惨败,一败涂地。

“让朱瞻基来见咱。”想了许久,朱元璋决定去见一下这个朱祁镇的老爹。也就是《人间万年录》中,仁宣之治的延续者。

他突然有这么一种感觉,人世间的大明朝,土木堡之战过后,将会一蹶不振。

“孙儿参见皇祖。”

来的路上,朱瞻基都快哭了。他的心里有一万头的草泥马奔腾而过。那确实是他的儿子,但他几乎没对朱祁镇有过什么正统的教育。

对朱祁镇进行皇帝教育的,基本上是他的老娘,也就是明仁宗皇后张皇后。

“起来吧,甭跪着,自己找个地方坐。别让你皇祖母以为,你受了什么委屈似的。”朱元璋的脸上,看不出什么喜怒哀乐。语气平淡,语速也不快。

“于谦,什么时候生人。”开门第一句,竟然是有关于谦的。这让朱祁镇有些诧异。

他想了一下,开口回答,“回老祖,于谦是洪武三十年生人,永乐十九年的进士。爷爷曾经说过,于谦是大明朝的麒麟臣。”

“嗯,不是你爷爷的麒麟臣,咱大明就没了!”朱元璋一声怒喝,把手中的奏折狠狠的拍在桌子上,怒视着朱瞻基。

被朱元璋看的发毛,可朱瞻基还是不敢接话。毕竟这是实话,明眼人都看的出。如果没有于谦,大明可能真的就没了。因为,满朝文武,几乎都力主南迁。只有那堪堪几个人,站在了于谦这边。

几乎可以十分肯定,没有这个于谦,也不会有第二个于谦。

见朱瞻基不说话,朱元璋更加生气,“怎么了,不说话了,怎么变哑巴了!咱记的,你当皇帝的时候,不是挺威风嘛。废皇后,斗蛐蛐儿,教太监认字儿。你咋就这么能呢,这个王振,他还把咱立下的内臣不得干政的牌子,给砸了。”

突然想到了什么,朱元璋的眼睛里,射出无限的杀意。

“李文忠,你给咱进来!”

李文忠听到声音,赶忙进了奉天殿,听候吩咐。

“你,去阎王那儿,带着蓝小二一块儿去。把王振的给咱要过来。咱要活活劈了他。”

“你,跪下!”

吩咐完了李文忠,朱元璋又看向朱瞻基,大喝一声。对于自己的子孙,他一向还是十分宽厚的。但是,一想到是朱瞻基教太监识字,然后蝴蝶效应,造成了土木堡之变。他就气不打一处来。

朱瞻基也十分委屈,土木堡之变,是他儿子搞出来的,又不是他。如果真的要追根溯源,那他朱瞻基还是朱元璋的曾孙呢。

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朱瞻基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只是朱元璋,对人世间的大明朝,产生了深深地忧虑。

后宫不得干政,内廷不得干政。这是他立下的祖训,这才第六代,就已经出现了干预朝政的太监。这再往后,还怎么了得呢。

朱元璋觉得这是朱瞻基开的一个头,所以才将所有的怒火都倾泻给了朱瞻基。

“待这个于谦下来了,咱要重用他。”几十年下来,都没有哪个文臣,能入的了朱元璋的眼睛。无论是那个三杨,还是大才子解缙。

在朱元璋看来,都不堪大用。唯独那个铁铉,被朱元璋封为了兵部尚书。

不仅仅是因为铁铉的赤胆忠心,更多的是因为铁铉是一个熟知兵法的文官。这样的文官,比起武将勋贵们来说,更值得朱元璋放心。因此,他重用了铁铉。甚至在驰援亳州时,将主帅的位置给了铁铉。常遇春只能为副。

但是,仅仅一个铁铉,是绝对不够用的。这也成了朱元璋所苦恼的一件事。这下好了,又出来了一个于谦,还是大明朝的麒麟臣。

这样的人才,朱元璋必须要抓住他。

“皇祖,孙儿知错了。”朱瞻基已经快十多年没跪过了。生疼的膝盖,让他开始向朱元璋求情。

朱元璋挑了挑眉毛,“你错在哪了。”

朱瞻基讪笑一声,“孙儿不应该教内廷识字。孙儿知道,太监绝对不可以干政。毕竟,李唐的教训,都摆在那里呢。只是,孙儿觉得,那些文臣们,只知道在孙儿耳边聒噪。孙儿心中烦闷,朝廷大事又离不开他们。”

“孙儿说句大不敬的话,自从建文之后,文官便有抬头之势。爷爷靖难时,为了稳固朝政,也重用了一批文人。可到了孙儿这,文人已经开始肆无忌惮起来。因此,孙儿才想了这个法子。让太监,帮孙儿抗衡文臣。”

这些,朱元璋自然是明白的。用一个集团去抗衡另一个集团,这一直都有。这就好比,他朱元璋用武将勋贵去抗衡文官集团,又用文官集团去抗衡武将勋贵,一样的道理。

“唉,你能镇的住那帮没卵子的,可你儿子即位时才八岁,他怎么镇的住呢。”

无奈,朱元璋叹了一口气,事情已经发生,也改变不了,只能看后世之君如何处理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