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天城的西城,这里是小商贩的地盘。每天,来这里赶集的老百姓,比肩接踵。
这是朱元璋在地府登基之后,第一次离开皇宫,来到民间。在上一世,自从马皇后薨逝之后。除了一些大典,朱元璋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皇宫来到民间。也就是说,这是朱元璋两世近二十年,第一次走入民间。
“这里头,还怪热闹的。”朱元璋最喜欢这样的人间烟火气。他笑呵呵的走在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
偶尔,会有着急的路人,将他撞开,匆匆离去。对此,朱元璋也不恼,仍然是一副笑呵呵的样子。“你瞅瞅,这才是老百姓过的日子。在咱看来,他们过的比咱好。”
“皇爷,在大明朝治下,百姓安居乐业。正是因为皇爷您的,文治武功,才有了大明朝的国泰民安。”李文忠接着朱元璋的话说下去,又顿了顿,继续说道,“恰如皇爷您说的,咱们大明百姓日子过得比您还好,这不正是说明咱们大明朝在皇爷您的治理下,大明百姓安居乐业啊。”
“呵呵。”所有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看好看的人,朱元璋也不例外。李文忠的几句马屁,让朱元璋十分的受用。
朱元璋的眼光,看向了不远处的一个小商贩。
这个人坐在鱼桶旁,拉低帽沿,让旁人都看不清他的脸。别的小商贩都在卖力的吆喝,唯独他,静静的坐在小木头凳子上,一言不发。大有一种,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味。
顺着朱元璋的目光看去,李文忠也看到了那个商贩,“皇爷,那人好像是朱文正。臣和他一块儿打过仗,那身形,错不了,臣没看错。”
朱元璋点点头,表示赞同,“咱记得,朱文正他傲气的很。咱当时论功行赏,忘了赏他,他就要说投奔张士诚。”
“可现在再看看他,一副受委屈的样子,哪能想到他是那个在洪都把陈友谅六十万大军挡住的,不可一世的将军。”
走近摊位,朱文正发觉到有人走来。可他还是没有抬头,也没有做出任何动作,全当不知道。
“卖鱼的,这大浑子得多少银子。”
听到声音,朱文正也没有抬头,只是嘴里回应着,“二十文你拿走吧。”
“卖鱼的,哪有你这么做买卖的,来了客人,看都不看一眼的。再说了,旁家的大浑子都是十五文,怎么到你这儿就要二十文了。”李文忠蹲下身子,随意的抓起一条鱼,笑着问道。
朱文正不耐烦了,“爱买买,不买就滚。”随后也是抓起一条大浑子,“听你们口音,像是同乡人。既然是同乡,这鱼送你们便是了。”
朱元璋笑了,这样做买卖的方式,他还是第一次见。“朱文正,咱要买这条鱼,你也让咱滚蛋吗。”
这声音可太熟悉了,朱文正抬起头,看到了朱元璋的脸。短暂迟疑之后,略带惊喜的脸又显得有些复杂,“叔父,您还是来了。上回,遇到了三叔。我就知道,您一定也会来。只是没想到,会这么快。”
朱元璋蹲下来,让朱文正有些受宠若惊。蹲下来,就代表着,朱元璋是以一个长辈而不是一个皇帝来和自己说话。
“你婶儿,可一直念叨着你呢。当初,咱要杀你,也是你婶儿劝阻咱,咱便留了你。这一次,也是她劝咱来找你。她说,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不可化解的。他老李家能,咱们老朱家,也能冰释前嫌。”朱元璋说的很慢,吐字也很清楚。
其实,在来的路上,朱元璋就想过这样的问题。朱文正,不管怎么说,也是他的子侄。而且,朱文正骁勇善战,立过很多的功劳。
朱元璋能够统一南方,建立大明,朱文正可以说功不可没。
虽然后来,朱文正犯了错,扬言要投奔张士诚。但朱元璋生气,却也没那么生气。最后不了了之,朱元璋并不愿意再去为难他的这个侄子。
“你不来见咱,也该见见你婶儿吧。她待你如亲儿,可不比咱标儿差上多少。”
朱文正有些动容,朱元璋和马皇后夫妇俩,对他那真是没话说。自己后来也是有些大逆不道,才遭到冷落。
他点点头,没有说话。
“怎么,愿不愿意,跟咱再回去朝廷。”朱元璋笑了一下,他是真心的。如今的京师三大营,需要一个有着丰富打仗经验,而且有一定威望的人来带。
李文忠在殿前军,蓝玉又去了大都督府。剩下的这个京师三大营,除了朱文正,朱元璋确实想不到还有谁更合适。
“咱打算,把老四组建的京师三大营,交给你去带。咱的要求是,尽快让三大营成为咱大明朝的一只王师。”朱元璋需要尽快的拥有一支大明朝自己的强大军队,一支足以对抗汉廷和元廷的军队。
朱棣即将启程去封地,那留下来的京师三大营,让谁来带,就是一个有点棘手的问题。
现在看来,朱文正就是十分不错的选择。
思索片刻之后,朱文正重重的点了点头。他也想打仗,重回战场。现在朱元璋亲自来找他,他再拒绝,就真的有些不识抬举了。
只是,这往后,大明朝下来的将军只会越来越多。他要想保住京师三大营统帅的位置,就不能再和朱元璋耍心眼。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的不知好歹了。
“叔父,今晚,侄儿给您做鱼吃。侄儿别的没学会,就是学会吃鱼了。”朱文正越想越兴奋。
李文正打趣道,“君子远庖厨。”
朱元璋哈哈大笑,对于朱文正的能力,他是不用去怀疑的。只要朱文正能够踏实下来,那朱元璋就又多了一个可用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