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相声崛起:一首同仁堂艺惊四座 > 第19章 教坊村见闻

第19章 教坊村见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天在牛守镇中学的演出后,几个演出分队就形成了,开始下到各村去演出。

第二天苏文峰跟着几人到牛守镇30里路外的教坊村去演出。村委会组织了全村的人到村委会前面的广场观看,村民们热情很高,都比较兴奋,携家带口,各自拿着椅子,凳子,板凳五花八门的来到村委会。村委会主任也召唤人从村委会里面拿出来桌椅,把一些有威望的老人请到前面就坐。

苏文峰将背景布和幕布等简单的利用村委会院墙支撑起来,又和村里的电工配合从村委会院里接了电,调好音乐调音台和话筒后,又和主持人试了试几个无线麦后,基本没他啥事儿了。

想起师父给的人名和联系地址应该就是这个教坊村,他偷偷的找到刚和他一起干活的电工,说道:“兄弟辛苦,抽支烟。”接着从兜里拿出包黄鹤楼递给那电工。

“不客气,不客气。”说着接过来烟,拿出一支点上儿。

“跟您打听个人。”

“您说,只要是这个村的我绝对认识。”

“柳应琴是这村的吧。”

“哦,柳婶子啊,知道。你找她干嘛,寡妇失业的。带着几个小姑娘,要不是村里接济着,早不行了。”

“是吗,您看看前面来的村民中有她吗?”

“不用看,她一般不会来看什么演出的,你们来的人不见得能唱过柳婶子教的那些小姑娘。”

“那好,您能带我去她们家吗?”

“好啊,反正还没开演。”说着那电工把烟头踩到脚下灭掉,还不忘把拿包烟踹进自己的兜里,“走吧。”

苏文峰跟着他向村东头走去,没十分钟,那电工一指村东头靠北的一户人家,只见这房屋外观看上去可是有些历史,从外观上看和帝都建筑风格以及冀州的建筑风格都有所区别,从院墙外面看屋顶样式很像晋洲的歇山顶,晋洲的建筑屋顶造型皆具有优美舒缓的屋面曲线和先陡急后缓曲的艺术性曲线,所形成的弧面也是风格各异的,不仅美观而且受力均匀,它对屋顶的排送雨雪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非常适用于北方的天气,特别是用于攒尖顶建筑物转角处的翼角,不仅丰富和烘托了古建筑艺术的完美性,而且屋脊上各种各样的脊兽给屋顶也增添了几分生动性。晋洲地处黄河流域,因此造型各异的屋顶与南方玲珑雅致的风格相比,显得更加浑厚、庄严,在帝都很少能看到这么归置严谨的晋洲建筑。

他猜测这个村落非常可能是旧朝当时的晋商进京购置的土地建立的,看样子村口应该有牌坊,果不其然,他抬头向东看去,村子东面进村的村口耸立着一个建筑,晋洲建筑的特点就是村落无论大小,很少没有一个门楼。村落的四周,并不一定都有围墙,但是在大道入村处,必须建这种一座纪念性建筑物。

呆立欣赏建筑的时候,那电工倒是热情的上去敲门了,大门分左右,开门的是一个小姑娘,向那电工打着招呼:“左叔,您有事儿,进屋来吧。”

“我就不进屋了,村委会那边还有事,是这个小哥有事找柳婶子。”

小姑娘疑惑的转头看向苏文峰,他赶紧上前,跟小姑娘说:“我找柳应琴,我师父让我来找她。”

“您师父是哪位,我好跟柳妈妈说。”

“小姑娘,还是我自己跟她解释为好,你可以去把她找来,我不进院。”

说着,转头感谢了那左姓电工,那人乐呵呵的回村委会了,他才回过头来再看向小姑娘,那小姑娘瞬间脸红了,院门也没关就往里面跑,边喊着:“妈妈,有人找您。”

闻听小姑娘的叫声,从屋内走出来一位年纪在50上下的妇人,只见她双鬟高髻,丰神绰约,宛然若出水芙蓉,岁月并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痕迹,她话语就像珍珠落玉盘清脆的声音:“听说你是故人介绍来的?”

苏文峰忙对这妇人问好,回答道:“是的,不知您是否还记得赵峥度?”

柳应琴惊喜之色溢于言表:“赵老师还好吗?”

“师父非常好,感谢您还惦记他。”

“师父,你是赵老的徒弟?”

“是的,请看师父给您的信。”

柳应琴接过信一看确实是赵峥度的笔迹,那么多年过去了,信中除基本问候以外就是证明苏文峰的身份。

“既然是赵老的弟子,快进来说话吧!”柳应琴殷勤地请苏文峰进到院子里,吩咐刚才的小姑娘去泡茶。

“我们曲艺团在这边有慰问演出,今天正好在您村里,师父还记得您说过在这就叫我来找找看,没想到这么顺利。”

“你在这别客气,需要什么尽管说。”

“不瞒您说,我和师父一直在收集整理曲艺方面的素材,对其进行文字,最好是音像方面资料的留存,避免失传。师父说您在京城琴书,小曲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而且保留了很多古曲,所以我来跟您商量下能不能保留一份录像。”

“当然没问题,我也一直在想如何把这些东西传承下来。我尝试叫孩子们把录制的一些曲子放到视频网站上,但点击率太低了,弄得孩子们们都没有信心学下去,就没再持续。”

苏文峰脑中划过了一道闪电,和蜂巢的运营相似,是否可以自己建立或依托于某媒体建立一个平台,来展示和宣传传统曲艺、戏曲这些艺术让广大人民群众再次喜欢我们传统的技艺。

任重道远,但这个想法深植在苏文峰的心里。柳应琴将她收养的几个女孩子叫到一间较大的房间内,苏文峰把带来的三脚架和一部高清手机架好。

几个女孩子已经将乐器准备好,苏文峰一看她们拿的是八角鼓,很诧异。没想到现在还有人用八角鼓演唱曲目。

柳应琴的几个女儿开始打起了八角鼓。

【孟夏园林草木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佛诞繁华香火盛,

名国富贵牡丹芳。

梅雨怕沾新绣袜,

踏花归去马蹄香。

就只是开到荼蘼花事了,

玉楼人对景伤情暗断肠。

黛玉回到潇湘馆,一病恹恹不起床。

药儿也不服参儿也不用,饭儿不进粥儿也不尝。

白日里神魂颠倒偏思睡,到晚来彻夜无眠恨漏长。

有时节五内如焚浑身热,有时节冷汗粘襟又怕凉。

瘦的个柳腰儿无有一把,病的个杏脸儿更焦黄。

咳嗽不断莺声儿哑,娇喘难停粉鼻儿张。

樱唇儿绽裂成了白纸,泪珠儿干枯塌了眼眶。

孽病儿哪堪连日的害,怯身儿怎禁不时的伤。

自知道病身儿支不住,小命儿活在人间也不久长。】

“这段《露泪缘》是子弟书名篇,主要描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京韵大鼓《黛玉焚稿》的唱词就是从这子弟书《露泪缘》中移植而来。”

苏文峰待鼓声完全消失,关掉录像功能,鼓起掌来,向柳应琴说道:“柳姨,没想到这鼓曲分外的好听。”

子弟书是旧朝由八旗子弟首创并流行的讲唱文学,他们这些在旗籍子弟戍边时利用当时流行的俗曲和他们自己民族萨教的巫歌“单鼓词”的曲调,配以八角鼓击节,编词演唱,以抒发思归之情,或反映军中时事。这种演唱后来传入帝都八旗子弟以这种曲调为基础,参照当时民间鼓词的形式,创造出一种以七言为体,没有说白,以叙述故事为主的书段,演唱时仍以八角鼓击节。

其实这种子弟书在原来的世界只留下文本,唱法已经失传,没想到在这里能够听到原汁原味的八角鼓的子弟书,苏文峰估计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过不了几年这门艺术在这个世界也会消失。

“柳姨,我有一些想法,想听听您的意见。”苏文峰坚定信心要把建立平台的事情搞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