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灭宋之战来说,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兵家最大的优势。
经济上压制,军事上碾压,统一之战就会爆发。
最新研发的武器有根据加特林机枪原型制造的雷神机枪。
机器的数量和最先进的底火子弹也在加速的制备中。
林冲骑兵师所在位置内,历经了苦战的骑兵师刚刚经过了大战,元气还没有恢复,苏夏和熊辉自然要来到这里视察一下。
新调拨来的京东路战马和其他各路新骑兵七八千人马都已经补充到了这里。
今天,苏夏要在这里为他们举行授旗仪式。
并正式将林冲骑兵师改编为荣誉骑兵第一突击师命名,以示对林冲骑兵师在不久前与西军的血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最大诚意。
新组建的林冲骑兵师正式番号为荣誉骑兵第一突击师,师长林冲,下辖三个骑兵旅,多以攻击速度飞快的京东路战马为主,在二百公里的进阶速度内可以说是最快的,因而命名为突击师,总兵力一万二千余人。
一周后,将调整好的花荣骑兵部队扩编为骑兵军团,下设除林冲骑兵师之外,西军改编后的骑兵部队,各路大军中人数规模低于旅级建制(人数少于一千人)的骑兵部队。
其他原有骑兵师番号不变,统一调拨归花荣指挥,花荣军团共计拥有四个骑兵师,每个师人数为八千至一万人,配有火器,轻型威远炮,其中,花荣麾下最精锐的骑兵师全员配备了弓弩。
除了花荣之外,骑兵部队重甲骑兵师为刘光世军团所辖的一个重装骑兵师(原西军铁甲军改变而来)和一个轻装骑兵师,当然还包括将护国军原有部队合并过去的一个作战师。
其父刘延庆指挥有一个骑兵师,这样,除种家军和其他各小路骑兵军队外,共计拥有林冲的荣誉骑兵第一突击师,花荣军团的四个骑兵师,刘光世的两个骑兵师,刘延庆的一个骑兵师。
护国军共八个骑兵师,这还不包括赵文翙军团下属的直属骑兵旅,各作战师下设的骑兵作战营,以及常驻琉球岛,长驻儋州等地(今台湾和海南岛所在的驻军)。
之前交代过,是孙立和李东等人分别带领大军出征的,苏夏要灭宋,首先要让这两个地方彻底平定,建设好之后。
同时,他还要等待火药厂李高升马小五等人的尽心研制。
他需要最先进的武器,最优秀的战士。
之前的数年之间,苏夏都在隐忍不发,特别是前期隐蔽作战和经济攻势两个手段让华夏国发展迅猛。
瓷器,铁器,粮食产量,甚至包括对外得经贸量。
这些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护国军也有了更快速的发展。
拥有三千多万人口,三十多万常备的大军以及几十万警备部队(改编宋,西,及招募的二三流部队,平时负责城防的警卫和治安,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内务部队。)
特别是常备军改编以后,从整体实力上来讲,苏夏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水军和最先进的火器军队。
火器队在每个常备军的作战师都下辖了一个火器作战营,配备有二百支火枪,以及相当数量、不同型号的威远炮,不过,这种作战营很难面对大规模敌人冲击。
只有凌振和金铭的火器军团最为强大,下辖为两个完全火器作战师,所谓完全火器作战师,是指全部装备有火枪的军队,特别是火枪队,全部配备有火枪并刺刀,重装火器师有火炮,远程攻击火箭,以及最新研发的火神机枪(苏夏以加特林枪作为原型设计出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苏夏在等待一个夏季的到来。
三个月后,1119年五月初,深夜,整军经武数个月之久的苏夏军早已经等待多时。
改编为荣誉骑兵第一突击师的林冲骑兵师正在准备出征。
上万匹战马早已经在大校场上等待好了,黑压压的人群之中,只有在灯火下才看的出来这是大军出击,苏夏要利用林冲骑兵师的机动性和冲击力趁着夜色迅速攻击到位,直取汴京。
林冲操着丈八蛇矛走在军前,看向苏夏,:“启禀主公,荣誉第一骑兵突击师各骑兵旅已就位,准备出击。”
苏夏点点头,遥望林冲骑着那匹战马,那通体黑缎子一样,油光放亮,四个马蹄子部位白得赛雪,名唤“踢云乌骓”,是苏夏送给林冲的。
再看这黑压压的骑兵师都戴着其轻便而且宽帽檐,现在正值深夜,为了这次黑夜中的突击,林冲的荣誉骑兵突击师一周之前就准备好了,日夜颠倒,改变作息。
苏夏举起手中的战旗,将旗帜授给林冲,:“荣誉骑兵突击师的兄弟们,我们练了这么久,就为了今天,我命令,向汴京,攻击!”
接过战旗的骑兵师师长林冲转过战马,看向弟兄们,:“第一第二骑兵突击旅作前路攻击,第三骑兵突击旅作后路出击!攻击!”
万匹战马开始奔腾,他们的目标是以闪电般的速度进攻,直取汴京。
两个时辰后,一百里外的青州府外,从相同路线攻击的花荣军团四个骑兵师,沿大名府等两个路线,各路两个骑兵师发起攻击。
这两支两队骑兵师,每支大军两万余人,为林冲骑兵师作铺垫,这样三路大军呈现三角阵,可以沿路攻击,任何一路受到攻击,都可以遥相呼应。
几乎与此同时,六万西军在种世雄的直接指挥下,一字排开,呈现长蛇阵也向汴京攻击而去。
从广南西路接到进发使命的刘延庆亲率三万大军,直奔长沙而去。
其子刘光世率领其亲信精锐铁甲军又两个作战师,从广南东路策应其父刘延庆的大军。
一天后,赵文翙下护国军最为精锐的近卫军团三万余人也从北至南发起攻击。
孙新率领另外两个作战师从浙江福建攻击。
几路大军同时出击,分散攻击响应,目标直奔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