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重生明末当皇帝 > 第140章:野望河套

第140章:野望河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陕西等地的官员确实是胆大包天,这年头地方上出现了什么匪盗,地方官员都是要担责的,考评什么的就不过关了。∮八∮一∮中∮文,

因此地方上一旦出现什么匪盗,地方官员基本上都是能瞒报就瞒报,特别是陕西这种地方。

会被调到陕西当官的官员,要么是官场关系很差的,要么就是没钱买官的。特别是被调到陕北去当官的,更是有一种哭晕在厕所的冲动。因此陕北那群官员都想着要调离那种地方,调离的方法只有两种,一个是希望考评能过,二是希望能捞点钱,买个更有油水的职位。

因此在崇祯元年流贼才刚刚展起来的时候,地方上只要有人跑到巡抚那些官员的衙门里报告,这些巡抚一律都是不问青红皂白,先打上三十大板,然后说:此乃饥民也,掠之春后自散。

也正是前期这些官僚采取不作为的鸵鸟政策,这才让流贼开始在陕北流行起来了。清缴不力加上赈济不力,最后变得一不可收拾,将陕西你、山西、河南等省搅得鸡犬不宁,生产遭到了惊人的破坏,使得更多人不得不加入流贼的行列。

如果仅仅是一些小匪盗瞒报,那么朱由校还能理解。可是延绥巡抚张之厚和总兵杜文焕竟敢把境外入侵瞒报下来,简直就是胆大包天。这就相当于后世边疆省份被别的国家打了,可国家领导人还被蒙在鼓里一样,性质极为恶劣。

这样的行为怎能不让朱由校暴跳如雷,气得把他奏章狠狠甩在地上,立即让人传召田尔耕入宫觐见。

田尔耕急匆匆进了宫,朱由校对他吩咐道:“立即派人到延绥,将巡抚张之厚和总兵杜文焕给朕砍了,然后传九边。”

看到皇帝爆掉如雷,田尔耕心中吃惊不已,到底生了什么?竟让皇帝如此暴怒?尽管皇帝年轻气盛,但性格向来比较宽厚。∮八∮一∮中∮文,就算是那些东林党官员被逮捕问罪,几乎没有哪个被下旨砍脑袋的,也只有一个汪文言在审讯的时候被锦衣卫活活打死。

很快田尔耕知道生什么了,看过高推的弹劾奏章,也是吃惊不已。蒙古入寇延安府,这么大的事情竟都敢瞒报,真不知道谁借给他们的够胆。

“陛下息怒,莫要气坏了龙体。微臣这就立即派人逮捕张之厚和杜文焕。”田尔耕看完奏章立即对朱由校劝道。

“去吧!去吧!尽快。”朱由校点头道,心里的怒气稍稍平息了一些,气坏了自己的。不过不砍了这些只关心个人前程而不顾国家安危的官僚,还是难消心头之愤。

“臣遵旨。”田尔耕随即告退,急匆匆的跑去安排抓捕。朱由校想了想,立即对贴身小太监杨光吩咐道:“传召孙传庭觐见。”

“是,皇上。奴婢这就去。”杨光又马不停蹄的跑去把孙传庭传召进宫。

孙传庭来到养心殿,看到御史高推的弹劾奏章,也是吃惊不已,诧异的说道:“这张之厚怎如此大胆,此等大事也敢瞒报?”

“朕已经下旨逮捕张之厚,现在最要紧的是如何防备河套蒙古再次入掠。”朱由校有些头疼的说道。

孙传庭当了将近一年的兵部尚书,资料什么的看了不少,此时也愈专业起来,说道:“陛下,要想防备河套蒙古入掠,可让边军进行‘搜套’。不过边军军纪败坏,恐是难以胜任了。当下不如尽快抽调边军进行整编,届时不仅可以搜套,甚至可以着手收复河套。”

“搜套?”朱由校有点听不明白,孙传庭连忙解释了一番。

原来明军尽管没有占据河套,但是却把蒙古人赶出河套地区了。八一中文()但每年都有一些蒙古部落偷偷渡过黄河,进入河套放牧。于是明军对河套采取的是定期扫荡的政策,一般到了秋天牛羊长膘的时候,明军就会对偷偷进入河套放牧的蒙古人进行大扫荡。

蒙古人在河套和明军躲猫猫两百多年之后,此时已经是公然霸占河套了。期间明廷有官员数次提议收复河套,但都因为提议官员卷入一些政治争端而被削职而不了了之。如今明军为了避免‘挑衅边事’的罪名,已经很久没有搜套了,蒙古人自然大摇大摆的开始在水草丰美的河套进行放牧。

本来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安安生生的过日子。不知道是不是去年冬天河套蒙古受了灾,被冻死了牛羊还是什么情况,竟然在正月入掠陕北。

但不管蒙古人到底是不是受灾了,杀了数万大明百姓,这口气叫朱由校如何咽下?经过孙传庭的一番讲解,朱由校也萌生了要对河套蒙古部落进行大扫荡的念头。同时收复河套的念头,也开始疯狂的在脑海中萌芽生长。

如果能够收复河套,大明就有了养马地。到时候只要把那些蒙古贵族弄死,大可安置那些普通蒙古人进行放牧,那样战马就不缺了。

这个时候的蒙古部落,贵族依旧权力很大,普通蒙古人的财产什么的,还是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只要把蒙古贵族撸翻,那些普通蒙古人绝对愿意在大明的治下过日子。到时候再限制一下那些普通蒙古牧民的武力,行政上和经济上只要不出现不公正的待遇,蒙古牧民也不可能造反。这年头的蒙古,实际上已经没有成吉思汗时期那么野蛮了,管理起来也并不会太困难。

而且河套地区有黄河阻隔,蒙古部落一旦被赶出去,除了冬天河面结冰的时候敢过河进入河套,其他时间根本不敢进来,因为其他时间进入河套,一点浮桥什么的被切断,那真是跑都没地方跑,这也是以前明军能进行搜套的环境因素,蒙古人就算是建起了浮桥,牛羊什么的也很难全部渡河,所以搜套是肯定有所收获的。

“为今之计,也只能尽快对边军进行整编了。”朱由校点头道。

在君臣二人的商讨之下,一个具体的整编方案就出来了。即立即启动整编方案,除辽东之外,其余边镇按比例抽调边军前来京师接受整编。这十万边军,将被整编为十个步兵师。

这十万人边军抽调过程中,沿途补给由中央直接负责,并且轻装前往京师,免去运送大型辎重的烦累。同时开拔前,先给每个士兵放二十块银元的安家费,并且在各边镇成立‘京营军属管理处’,将这些士兵的亲属登记在册,避免这些士兵的亲属被边军武官欺压,了却这些士兵的后顾之忧。

这个政策,很快由兵部执行了下去。

当告示张贴到各边镇的时候,顿时在边军造成了轰动效果。朝廷要抽调十万边军入京整编新军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了一般,迅传遍每一个边军士兵。因为新军的士兵待遇实在是太好了。

新军采取的是职业兵制度,平日不在从事生产。每个月军饷3元,全年包食宿,同时选中的还给2o元安家费。

这样的待遇哪里去找啊?

各路边镇的边军,实际上只能算是半职业兵编制,战时为兵,平日则忙着劳作,实际上又有点像民兵。而且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每年朝廷的军饷能分到他们头上的也不多,所以边军士兵基本上都是苦哈哈的过日子,还要面对武官的欺压、侵占,日子早就过得十分凄惨了。

这个时候一个出头的机会直接摆在了他们面前,只要能够被选上,马上就能让全家老小脱贫,不说奔小康吧!吃饱肚子总没问题的。而且当兵吃饷,不用费脑子。

每个边镇的名额,大约也就是八名边军之中挑选一名,八分之一的通过率。实际上只要身体足够强壮,十六岁到三十岁都有机会选上。

朝廷派往各边镇的募兵小组到达后,招募现场简直就是人山人海。募兵小组的募兵方式则是照搬戚继光的选兵方法,重点在于四个方便:丰伟、力大、武艺、伶俐。四条既不可废,亦不专恃,同时忌凶死之相。

戚继光的募兵总结起来就是气质第一、老实健壮的乡下人优先,兵油子不要。武艺虽然也在选拔范畴,但是武艺却是可以练习的,而气质是很难改变的。

戚继光这种面相选兵实际上还是比较靠谱的。

算命这种东西,只是说看到一个大趋势。并不像一些人理解的那样,可以算出彩票什么的,那是很愚昧无知的认识。算命不代表能改变命运,只是命运并不包括空间,所以不同命运的人在不同空间环境中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就如大锅饭时代,那些很有财运,可以成为大老板的群体,说不定正惨兮兮的在农村种田呢!那么这些人离开这个制度的空间范围,跑到国外去,说不定随便努力一下就财了。

战场也是一种很特殊的空间,一个人倒霉的时候,喝水都可能被呛死,何况是在战场这种到处都充满暴力的特殊空间。倒霉的时候上了战场,简直就如同吸铁石一般,各种危险都会被吸引到身上,个人命运往往直接被碾压成渣。

经过一番选拔,十万的新军名额,很快就在各边镇确定了下来。被选中的欢天喜地,没有被选上的则一脸失落。但是那些没有被选上的边军士兵,心里还是燃起了希望之火。

朝廷既然编练了第一批新军,说不定还有第二批呢?

另一边,延绥巡抚张之厚和总兵杜文焕简直就是倒了血霉,如狼似虎的锦衣卫快马赶到榆林镇,手持圣谕直接将他们抓了起来。(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