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要的肉串比较少,多是三五串,像楚江河这样一下子要二十串的人很少。 不过尽管他要的多,也得讲究个先来后到,年轻摊主在烤完其他客人的肉串之后,这才专心给楚江河准备了起来。 烧烤的架子是用旧铁皮焊上的,卡在自行车的后座上,炉子不大一次能烤的数量有限,里面通红的木炭一看就是自己烧制成的。 穿肉串的签子是自行车轮毂上的铁条,为了穿肉方便,一头特意打磨的尖尖的。 这个年代也没有那么多的科技与狠活,用的都是真材实料,自行车条就自行车条吧。 楚江河也没有什么顾虑,别人能吃,自己怎么不能吃,又不是什么黑暗料理。 想自己前世什么没有经历过,什么地沟油,老坛酸菜也没少吃,不照样还是活的好好的,这点只是小意思。 年轻的摊主还是个熟手,看起来手艺不错,手中的肉串在炭火上翻飞,右手时不时从旁边的玻璃罐子里取出调料,撒了上去。 玻璃罐子是水果罐头的空瓶子,里面放着孜然还有辣椒等调料。 随着烤制,烟火气四散,一时之间四周就飘满了肉香味,又吸引了不少的路人。 不过还是看的多,买的少。 年轻摊主黝黑的脸庞上露出单纯的笑容:“稍等啊,马上就好。”
“没事不急。”
左右无事,楚江河就抽着烟同年轻的摊主闲聊了起来。 “兄弟干了多久了?我看你这手艺不错啊。”
“没干多久,这几天刚开始摆出来。”
年轻摊主笑容真诚,说到自己的手艺就有点得意:“不是我给你吹,这调料可是我们家祖传的,等会啊,你一尝就知道。”
楚江河笑着说;“现在街面上能摆摊?不怕被查啊。”
年轻摊主无所谓道:“怕啊,但是吃饭要紧啊,我一个大男人什么都不做,在家混吃等死,那像什么话,反正他们要来查,我们就走,跟他们打游击呗。”
难怪这炉子要卡在自行车的后座上,这是方便随时撤退啊。 “没去劳动局碰碰运气?万一安排个好工作,比你在这烤肉强吧。”
年轻摊主叹了口气道:“唉,咱就没那个命,那么多人,怎么就能轮到咱呢。我看现在挺好,靠自己手艺吃饭,不丢人。”
“不错,我看你这样,一天也不少挣吧。”
年轻摊主腼腆一笑,看没人注意这才低声对楚江河说道:“虽然不太体面,但一天也能挣个几块钱,算下来要比上班强多了。我这儿最大的支出就是去乡下找老乡买肉,只要买到了肉就相当于赚到了钱。”
年轻人对楚江河颇有好感,也不防备,竟把自己买卖的秘诀告诉了楚江河。 楚江河也不在意,一天几块钱,他现在也看不上这点小生意。 相比那么多人打破头也要进国营厂,这个年轻的摊主倒能看的开,选择在街头上摆摊,也是需要莫大的勇气。 年轻摊主不无羡慕的说道:“你不知道,有的人拿个照相机,在广场那边给人照相,一天下来可以拍一百张照片,一张照片收人七毛五分钱,成本大约两毛钱,晚上在家里冲洗,第二天就给客人寄出去,一天可以挣个二三十块钱!”
一天可以挣二三十块钱,真的算是高薪了,也不怪这年轻摊主羡慕。 不过这行有门槛的,首先照相机的价格就不便宜,还有你自己也要会冲洗。 想了想,楚江河决定给他透露点消息:“我看呀,用不了多少时间,就没人查你们了,摆个小摊这也是一个生计,一不偷二不抢的,国家没有理由不支持,我看过不了多少时间就没人管了。”
年轻摊主并没有轻易相信楚江河所说的话,满脸狐疑:“真的假的?”
楚江河轻笑一声:“怎么?不相信?要不咱们打个赌吧,要是我说的不准,下次见面我把你摊子给包圆了,要是我说的准了,下次见面请我吃两串烤肉就行,怎么样?”
楚江河自然是有恃无恐,今年4月就会上面就会放开个体工商户的限制,到时候这摊子就可以摆了。 年轻摊主听了楚江河的话,脸上一喜,说道:“那感情好,要是真的如你所说,下次见了面,我请你吃烤肉。”
楚江河接过年轻摊主递过来的肉串,笑着说:“那咱们说好了啊,可别到时候不认账。”
谁曾想年轻摊主被楚江河的一句玩笑话弄的有些急眼:“瞧您说的,几个肉串而已,算得了什么,不行今天我就请你了。”
“那怎么好意思,我的话还没验证呢,下次吧,下次你请我” “那咱们说定了啊。”
这年轻的摊主还挺实诚,不过楚江河怎么好意思白拿人家的烤肉呢,示意自己媳妇付了钱。 楚江河本想拿回家的,可一想这签子人家估摸着还要用,就站在这摊边吃了起来。 咬了一口,汁水丰盈,配上调制的香料,更加凸显肉质本身的风味,楚江河满意的冲年轻摊主竖起了大拇指。 这要是再来一一瓶啤酒,那绝对是顶级享受。 年轻摊主看顾客吃的满意,得意的笑了笑,又投入到了烤肉的工作中。 相比于楚江河的狼吞虎咽,柳云芳则显得淑女了许多。 楚江河吃完手里的肉串,柳云芳才堪堪吃两串,最后这些肉串都进到了楚江河的肚子里。 跟年轻摊主打了个招呼,楚江河这才同自己媳妇慢慢往自己家里走。 望着这些多出来的小摊,还有摊位上忙碌的人们,楚江河感慨万千。 还是这人间烟火气,最扶凡人心。 这个伟大的时代,说到底还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组成的。 曾经有一种论调叫做“勤劳致富”,只要你足够勤劳,能吃苦,你就一定能致富。 只要是你没有致富,那就是你不够勤劳。 这个论调放到现在的环境下还是十分适用的,因为所有人都一样穷,贫富差距没有那么大,大家起跑线都一样。 谁能比别人勤劳一点,谁就能过得更好一点,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时最早一批富起来的人,有很多都是白手起家,自己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 可是只过了不到四十多年,已经很少有人再提勤劳致富这个论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