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行!”
原本表情和蔼的大长老没听完顾芳的话,当即就神情严肃地表示了拒绝。
“顾芳,你可知同修太阴与太阳的成功的一共有几人?”
还未等顾芳回答,大长老直接说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自太阴、太阳存在以来,试图两经同修的人一个成功的都没有!顾芳,《太阳古经》博大精深,你现在不过初入仙台秘境,《太阴古经》于你而言害远大于益,这件事我说什么也不会同意的。你还是好好回去专心修行吧,要知道贪多可嚼不烂。”
大长老的言辞很是恳切,希望顾芳只是一时冲动,少年人有时志得意满,生出些许骄矜之气也是正常,他可不想见到一位人族的少年天骄因为尝试这项禁忌而毁了自己。
“大长老,我也知道太阴与太阳难以同修,观看《太阴古经》只是为了更好地了解阴阳之力,也是为了借鉴、参考,我绝对不会贸然修行的。”
身处大长老面前,他已经很充分地体会到那话语中斩钉截铁的拒绝,不容置辩,无可辩驳。但顾芳还是忍不住再次保证,这可是干系到《太阴古经》,几率再小也值得尝试。
看着顾芳仍旧不死心的样子,大长老在内心叹了口。这样的场景在他年轻时就在同辈天才中见到过,在成为长老后也不止一次在后辈子弟中遇到,现在又是一次。
那些曾经妄想阴阳同修的同辈、后辈除了被拒绝的,但凡得到允许的,最好的结果也只落得个本源尽毁的结局。可是即便这样依旧会有一个又一个的年轻天才重复着这样的过程。
越是天才,就是越是对自己充满自信。就连他自己,在成就圣境时也尝试研究过,但苦心孤诣多年、浅尝辄止最后就弄出了个混洞真诀。
其实在那一日大长老将混洞真诀交予顾芳之际就想过会有今日,阴阳同修想法的种子一旦种下,迟早会生根发芽。
好在顾芳很聪明地没有去耗费精力研习他曾经交予顾芳的《少阴经》,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敢拿一位少年神体的未来去赌,或者说,顾芳的这份聪明反而让他更加不放心了。
“此事到此为止,不用再考虑了。小顾啊,如果真的需要经文,我这里也有一些其他种族手中得来的大圣经文,至于其他的就不用再费心思了!”八壹中文網
......
回到住处,顾芳看着手中几篇大圣经文很是无奈。
对于阴阳同修其实他也没有多少把握,但几年前的那一次思维风暴却是让他有了某些念头。加上他曾在仙台渡劫时,与两位少年人皇身的人形闪电力战一天多时间中,体悟了不少阴阳奥义,这才有了一观《太阴真经》的念头。
而且顾芳和大长老所说的也是真话,即便不去尝试同修,《太阴真经》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帮他更好地修行《太阳真经》。
不过事不可行,如今只能先行放到一边。倒是手中的大圣经文,价值无可估量,这些对于顾芳来说也是意外的收获。
升起阵法,隔绝内外干扰,顾芳将一应修行资源放在眼前,此刻他却没有马上开始修行,而是仔细地翻看着手中的几卷经文。
这几卷放在外面也是会掀起大战的经文,如今就静静地躺在顾芳眼前。顾芳依次先大概大概流浪一番,将经文的大致理念的特点大致理清。
他发现,这几卷经文虽然从轮海秘境开始,每一个秘境的经文都远远比不上顾芳所修行的《太阳古经》,甚至连那本《少阴经》都差,但其中的某些想法和理念却是别开生面,甚至某些方面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这几篇经文分别来自于不同种族,每一部经文的方向都不一样。
《木神王经》、《冥离难》、《兽神古经》和《黑暗经》,这便是这些经文的名字。
虽然同样是大圣经文,但其中《黑暗经》最为完整,基本上从轮海秘境一直到仙台秘境都很齐全。只是这片经文时来自于一个名叫冥鼠族的种族,根据经文中所述成就最高的就是初入大圣,经文的修行也很依赖冥鼠族的种族天赋,参考价值不大。
《兽神古经》出自双头狮族。经文的方向偏向于炼体,主要方向是以种种宝药淬炼自身,达到某一临界点产生蜕变,挖掘自身深处的血脉,一步步将肉身淬炼到堪比大圣肉身的境界。
而《木神王经》只有轮海篇、道宫篇和仙台篇,这部经文出自某一类特殊生命、天地异种,讲求的是凝聚本源,化作木神,能一定程度地统帅草木植被。
最为特殊的则是《冥离难》,这也是出自某一奇特种族,这种种族主修神念,修行的方向疑似单一秘境,经文记载的只有四极卷和仙台卷,但其中的某些修行方法很是玄妙,竟然是捕捉天地间游离的神性精华锻炼神识,最后使神识之力达到堪比大圣念头的境界。
可以说,除了只能算作增长见识的《黑暗经》外,《兽神古经》可以帮助顾芳在一定程度上淬炼体魄,《木神王经》则可强化顾芳对于本源的运用。
目前对顾芳帮助最大的应该是《冥离难》,顾芳如今处于仙台第一层天,这一层需要的便是磨砺神识,使其更加强大,更为凝练。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吞吐太阳之精,洗练神识,他已经突破了四个小境界,这是《太阳真诀》的无上大法,利用天地神光熬炼神念,不仅仅是质量上,就连速度也是一流。
《冥离难》的仙台卷则为顾芳打开了另一种增强神识的方法,自主地吞吐天地间神性精华,而后以太阳之精洗练,二者相加之下修行的效率则更加惊人。
当然,以上只是这些经文最为直接、明显的增益,在其他方面经文的带来的作用也不小,这也是博闻强识、通晓更多经义的好处。
大致地对经文作出了判断后,顾芳再次开始阅读经文,这次则更为细致,他将从阅读经文时得到的某些灵感、念头一一记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这些化为自身的资粮,不过这也不是几遍细读就能短时间成就的,现在所做的就是先行理解、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