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回到古代做暴君 > 第231章 古振明的危机

第231章 古振明的危机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最终,休郑妃之事,被云帆成功用一句“豪言壮志”,而转移了注意力。

不过,他休郑姬的本意就是要振奋臣民。

因为前身的昏庸,郑姬的名声可以说是差到了极点,总而言之就四个字,红颜祸水。

实际上,在郑姬说自己将代表武王之女,来服侍他时,他的确是动心了。

很明显,武王是想与他联盟。

所谓远交近攻,一个国家想要称霸,这条路无论如何都是要走的。

只是在一番权衡利弊后,云帆还是选择了平民怨。

的确,将郑姬留在身边,日后大铭与武国的关系将更为稳定。

但这不符合云帆的整体战略。

毕竟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将郑姬这个在民间看来是红颜祸水的妃子休了,就能够换得无数威望乃至民心民意,怎么看都是血赚。

当然,最主要还是因为新都的建设,即将正式开始!

或者说,新都的建设自打战争结束,就已经开始了。

只不过修建的都是些不太重要的建筑,像兵营,仓库,或者皇家马场。

像皇家马场这种不必要的建筑,在云帆的特意叮嘱下都只是做做表面工作,加一块总共才花了不到三百万两白银。

可一旦正式开工,要修筑的可就是民居和外城了。

这等工程量,要动用的劳工绝对都是几十万人起步。

虽说云帆最后会给银两,但倘若没有民心民意支持,进度绝对是缓慢的。

更何况,大铭从南朝正统沦落至此,极需要恢复威望,并提升大铭子民心中对国家的归属感,乃至荣誉感。

这也是为何云帆会在朝堂上,喊出“天子守国门”那一番话的主要原因了。

郑妃的事,就此告一段落。

云帆又继续投入到了他那没黑没白的007苦逼皇帝生活中。

如此同时,在深省,古振明的府邸上,古振明同样面临着与云帆同样的境遇。

地主军在深省的残余势力已经被彻底歼灭,经过几天的治理,整个深省也逐渐归于稳定。

只是,古振明却在届时犯了难。

按照原来的约定,云帆不仅会给他极大的自治权,还会封为异姓王。

云帆也的确全都照做,诏书早早就被送到府邸,但却没有公开宣布。

至于原因,云帆的答复也很明确。

那就是为了抑制江南的宗族势力。

铭京的世家贵族,他是全给杀了。

但那是因为整个铭京朝廷都被两党架空,倘若他当时不利用仅有的一点兵权,抓住机会将这些世家全部连根拔起,恐怕他现在坟头草都三尺高了。

百年王朝,千年世家,这岂是一句空话?

若是他在江南在搞一次“铭京流血日”,绝对是自废臂膀。

所以云帆只能是压制。

而且,最重要的是自打云帆迁都苏南,齐家的人,就再没有露过面。

仿若消失了一般。

说回古振明,收到受封为异姓王的诏书后,他可以说是彻底放开了手脚。

而他所下达的第一条命令,就是命大量书生担任当地县令,

没办法,江南铭庭自己都还在改革,更别说各地方官府了,再加上起义军地主军几方势力轮番登场,各地的九品芝麻官都是换了几茬

而在这种情况下,愣是没有多少书生敢去上任。

毕竟古振明不是吏部尚书,仅仅是一方将军,虽然与陛下达成了共识,但倘若日后真的被安上了反贼的帽子……岂不是冤死?

于是,诏书抵达几天过去,古振明愣是发现自己无人可用。

各地官府仍是处于瘫痪状态。

以至于不得不学云帆的做法,用军队维持秩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没等古振明解决人员紧缺的问题,银两开销方面又先告急了。

现如今古振明手下可是有十几万军队,虽多为民兵,但既然跟了你,最起码军饷得有吧?

而十几万兵就是十几万张嘴,现在又是秋冬时节,土地富饶如深省也不可能凭空变出来粮食。

人员紧缺,银两不足,粮草短缺,这三座大山可以说是压的古振明喘不过气来。

古振明或许是将才,勉强能挂帅,但绝对不会是一位能臣。

连书都没读过几本的他,怎可能治理的好诺大的深省。

好在深省正处百废待兴,只要让百姓吃饱就不会出太大乱子,否则他这个异姓王还没开始做就要到头了。

不过,在处理这“三座大山”之外,还有一件事,被古振明安排在了所有事情之前。

那就是修路。

修禹越走廊的路。

作为能够与江南铭庭联系的唯一通道,古振明可以说是极为重视。

不仅派去五万大军重兵把守,还在颂军撤出的第一时间,就开始派遣劳工开山碎石,修建新路。

禹越走廊原本也有商路,只不过太窄太小,极容易被堵塞。八壹中文網

所以,哪怕古振明已经穷的叮当响了,仍是力排众议,坚持要将这条路修好。

一是为了日后好联系江南铭庭,二也是为了在陛下面前,好好表现一番……

“王爷,您再不想办法或者减缩开支,咱就真的没钱了……”

古振明的一名亲信抱着账本,面露忧愁:“还有您要在禹越走廊修的那条路,开山碎石不说,还要用石板铺路,这可都是要砸钱的地儿啊……”

“你懂什么!”

古振明皱眉,抬起头来看着亲信,沉声道:“这条路日后将作为我们日后重要的财政来源,不修好了怎么行?”

“而且,那些大地主的钱呢?”

“整个深省有上万家地主了,存的银两加一块要有上亿两吧?”

“是上十亿两。”

亲信面露苦笑:“可是您说了,要先顾着百姓来,该重修的重修该放粮的放粮……”

“深省人这么多,十亿两投进去,顶多看个水花……”

古振明顿时沉默,是啊,作为产粮大省,深省的人口也是众多。

十亿两看着多,可单是重建民居这一项,就要花掉一大半。

而且要知道,因为灾民众多,他现在已经是在买粮食了……

就算如此,深省的粮食仍是处于短缺状态。

更要命的是,马上寒冬就要来临,再这样下去,是要闹饥荒,要死人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