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远离了皇城洛阳,在这千里之外的西域,言论似乎也自由了许多。
本是谈论北征战事,如今关于一个陈子昂,三个人竟然聊的热火朝天,越说越起劲儿了。
裴伷先喝完一杯茶,猛的一拍脑袋,像是想起了什么。
“我想起来了,真的想起来了!怪不得我总觉得陈子昂这名字耳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前些年他曾在西北一带从军吧?”
“裴公所言极是,这陈子昂确实在西域从军数年,他当时是跟着左补阙乔知之的军队,在西北张掖河一带考察防务,抵御突厥,有一定的军事作战经验,所以此番才会派他出征。”
“对,对,对,就是乔知之,当年我随商队运货途径那里,还和他们有过一面之缘……”
“说起来,这乔知之和陈子昂一样,都以文词知名,曾经也是名动一时的青年才俊,他与陈子昂是至交好友,两人可谓高山流水,伯牙子期。”
“乔知之?这名字也很熟悉啊……”
牡丹揉了揉太阳穴,感觉自己的记忆储备快要不够用了……
“哈哈,乔知之这个人,郡主应该是听过的。因这乔知之和魏王武承嗣有过一桩风流公案,为此还有一篇名作传世。”
“魏王?我知道了,是那《绿珠篇》吧?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尽……”
“郡主果然博闻强识。乔知之的文作不多,这《绿珠篇》最为知名,不过也为此丢了性命……”
“这……快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旁的裴伷先一听有风流公案,顿时来了兴趣。
“裴公素来消息灵通,这天下竟还有您不知道的事情?”
郭元振打趣着,这才把当年的旧案又说了一遍。
“所谓才子爱佳人,这乔知之家中有一婢女窈娘,生的花容月貌,又能歌善舞,乔知之十分喜爱她,为了她连正妻也不娶,一时传为佳话,羡煞众人……”
“不想祸从天降,才貌俱佳的窈娘却被魏王觊觎,设计诓骗了过去。两人本是情投意合,如今棒打鸳鸯,乔知之是个微末小官,根本无法与之相争,悲愤之下就写下了《绿珠篇》。”
“只是没想到,这窈娘也是一个节烈之人,看到这首诗后,大哭一场,将诗缝在裙子上,投井而亡……”
“啊,所以乔知之把魏王告了?”
“哪有,倒是魏王,到嘴边的鸭子飞了,十分气不过,又在窈娘的尸身上发现了这首诗,反将乔知之诬陷下狱,害的乔知之家破人亡…………”
“这……这就有些欺人太甚了。”
裴伷先听的愤愤不平。
“谁说不是呢?当时这桩公案引得舆论哗然,沸沸扬扬。陈子昂身为乔知之的好友,自然也是愤而不平,为之奔走喊冤,他也因此得罪了武家之人,被株连入狱……”
“这桩公案我也听说过,只是没想到陈子昂也牵连其中。”
牡丹说着,想到了自己之前来往魏王府的那段日子……
“好在事情过去了,此番东征,他也算东山再起?希望这一次,陈公能得偿所愿,建功立业……”
郭元振对于陈子昂的遭遇,心有戚戚,也对他此番出征大为看好,不过裴伷先对此并不乐观。
“或许吧。不过身微言轻,跟着那武攸宜,陈子昂的怕是日子也不好过。依我看,此番陛下之所以选陈子昂做副将,怕不是看上了他的军事才华,而是想利用他的文采名声,粉饰太平,歌功颂德而已。”
“指望陈子昂歌功颂德?那就大错特错了。说起来,他虽是一介文官,却直言敢谏,言论切直,就连当今圣上也被他数次讽谏,不留情面。也正因此,他才一直不得重用……”
“这就是了,当今圣上欣赏的是陈子昂的文学才华,对他的治国理政建议,也就只是听听罢了,并不当真……”
“哎,说起来也是造化弄人,政治清明、明君良相才是陈子昂的抱负,而仕途不顺的他,名动天下的却是文学才华……”
牡丹听着兄长和郭将军的讨论,不由的心中戚戚。
她的心中不禁响起陈子昂的那首千古绝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宦海浮沉十余年,此番北征,也许是陈子昂最接近梦想的一次机会了……
不过,牡丹隐约觉得,这次北征定然不会那么顺利。
也不知道这首《登幽州台歌》是陈子昂何时所做,莫非就是在此番北征路上?
想到这里,牡丹问了一句。
“阿兄,不知那幽州距营州有多远?”
“倒也不远,之前东北边疆防务都以幽州辖营州。后来营州从幽州独立,这才成为经略东北边疆的前沿重镇。”
郭将军闻言,叹了一口气。
“营州已失,如今的契丹叛军,怕是已经快要攻破幽州了……”
牡丹没有再说话。
其实远在千里之外,营州的战事她原是不太关注的,不过因为有了林远,有了陈子昂,似乎那些战事又与自己息息相关。
如今的牡丹,觉得自己像是一个参与者,又像是一个旁观者,静静的看着历史的画卷在她面前徐徐展开……
而除了冷眼旁观、静候消息,她似乎什么都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