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 > 第1199章 :分道扬镳,遥遥孤岛

第1199章 :分道扬镳,遥遥孤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千程山水,一夜魂歌。

《明皇幸蜀图》上的唐明皇的确过于年轻了,其实此时的李隆基已是白发苍髯,老态龙钟……

他身穿黄袍,手执红杖,站在门前,顺着高力士的指引,遥望远处那个无墓无碑的土堆,肝肠寸断,老泪纵横……

此地是马嵬坡黄山宫。

此时距那次马嵬驿兵变已经两年。

此刻的李隆基也不再是皇帝,而是太上皇。

——

五十年太平天子,一朝落难,众叛亲离。

那年那夜,贵妃慨然赴死,三郎肝肠寸断,昏睡不醒。

因为叛军已攻陷长安,不能在马嵬驿耽搁太久,高力士忍泪含悲,将贵妃裹尸以紫茵,陪之以玉环,草草掩埋于驿道西侧,之后拉上昏睡的皇帝,继续踏上西逃之路……

等李隆基醒来,是被百姓们拦住了道路,他们希望皇帝把太子留下,带领大家收复京城。

此时的父子两人,已经相看两厌。

从兵变逼宫,到百姓请愿,李隆基对太子抢班夺权的心思洞若观火。

但事已至此,他已无力追究。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眼下他只能憋着一口气,先入蜀修整,再行匡扶大计。

毕竟烽火因他而起,盛世因他而乱,贵妃因他而死,他实在难逃其责……

好在他还有那么多儿子,还有各地边军,只要到了川蜀,就可以从容调度,由他居中统一指挥,命诸王分守重镇,合其兵势,反攻平叛,以定中原。

于是,父子二人分道扬镳——皇帝西行入蜀,太子北上灵武。

不过,还不等李隆基缓过神来,逃到灵武的太子李亨已自行继位为帝,改元至德,遥尊他为太上皇。八壹中文網

面对儿子迫不及待的抢班夺权,得到消息的李隆基虽不意外,心里终究还是不舒服的。

生在大唐皇室,夫妻,父子,兄弟,亲人之间的最坏的结局,他在很早前就看到了。

李隆基再清楚不过,太上皇的日子并不好过。这也是他防范太子,不愿放权的心结所在。

在那一瞬间,他甚至想与太子决裂,为贵妃复仇。

毕竟他还掌握着蜀地和南方,还有一定的威望和人心。

可若真的决裂,自己就成了不愿放权的昏君,大唐也就真的完了。

就在李隆基犹豫之时,他想到了贵妃赴死前的交代——以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为重。

一山不容二虎,一国不容二日。

这个大唐,再也经不起内耗了。

多难兴王,自古皆有——自己确实老了,上不了马,提不起剑,而太子正值盛年,只要他能收复失地,平叛靖乱,挽狂澜于已倒,让出皇位又如何?晚景凄凉又如何?

贵妃已经走了,对他而言,皇权至尊、天下万物已不复旧时之欢。

即便马嵬驿的兵变是太子所为,但贵妃终究是为他担了祸国的虚名。

只有平定中原、收复失地,才算不辜负她的慨然赴死。

想到这里,李隆基终于放弃了对皇权的执念。

他解散了自己的内阁,还派人带着传国玉玺和文书印章赶去灵武,宣传诏命,传位李亨。

自此,除了马嵬驿,他再无牵挂。

——

死者不可复生,生者长恨不已。

一个命归九泉,一个残生人间。

玉环走后,李隆基的人生成了一座遥遥孤岛。

蜀地的水碧山青,树明花媚,都无济于心头的空缺——他封闭心神,自此万念俱灰。

直到两年后的中秋,皇帝李亨遣员来蜀,原来他已收复两京,要把太上皇从蜀地迎回。

李隆基犹豫了……

皇权已失的他,原本是不愿再回中原的,可他明白,身在皇家,从来都是身不由己。

当不当太上皇不是他一个人的事,回不回长安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还有千丝万缕的政治关联。

毕竟当年李亨即位是擅立自封,即便后来有他的诏书追认,终究不太正统。

为免留下贼子篡位的骂名,皇帝需要他这个太上皇的亲口承认,彻底完成权力交接。

再者,李隆基知道,把他这个太上皇放在蜀地,皇帝终究不太放心。

即便自己无心贪恋皇权,不会割据一方,不会染指政治,难保诸王觊觎皇位,会借他之名动乱。

毕竟皇位只有一个,他的儿子却有很多。

在他们看来,李亨这个皇帝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前年,永王李璘就是不服李亨自封继位之事,抗命不遵,以勤王救难为号召,领四道节度都使,擅自于江陵起兵,东进江淮,欲割据江南,称帝谋乱……

一开始,永王军容甚盛,甚至把当世名人李白都招入麾下……

几番战事下来,江淮大震。

只是眼看外患当前,永王无心驱敌,却擅自作乱,让忠君爱国的部将生了悔意,弃而不随。

很快,永王兵败被杀——这场内乱才得以平息。

有了永王的例子,李亨自然不敢再让太上皇待在蜀地,给有心之人以可乘之机。

把太上皇接回长安,养在身边,既彼此心安,又可以为自己博一个孝道的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这些道理,李隆基都知道。

在他看来,眼下两京刚刚收复,叛军尚未完全平定,需要同仇敌忾,统一战线,切不可再生内乱。

所以,即便知道回长安的日子并不好过,为了江山社稷,为了黎民百姓,他还是同意返回长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