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以后,静姝也彻底放松下来了。
在爹爹、阿翁面前,再次把今天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一遍以后,事情就跟她没关系了。
反正无论有什么事,都有家人在做主了,也不需要她来关心。
不过虽然静姝不用关心这些事情,毕竟她一个年纪不大的小娘子,在这些事上就算再关心,也不没有说话的余地。
可是关于此事后面的那些消息,静姝却也不是一点都不知道。
她还是从朱氏那里知道,朝堂之上因为这事,已经闹翻了天。
因为当初先帝立国的时候,是直接由手下的兵将皇袍加身,推上皇帝位置。
先帝在自己通过这个办法登上皇位的时候,倒是没觉得这个做法有什么错。
可是等江山成了自家的以后,先帝肯定也不愿意以后再出现这种事情,让自家后代因为同样的事情丢掉江山。
为了预防以后再出现此类的事情,先帝除了重文轻武,不让手下武将势大,免得再出现自己这样的人以外,同时也在不断的提高文官的地位。
可是就算是皇帝也得有人可用,治理江山也不是靠皇帝一人就行了,政令这些总得让人去执行,武将信不过,自然只有重用文官。
所以现在为了彰显文官治国的重要性,免得武将仗着军功骄纵起来,说的都是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甚至一开始的时候,为了让文官的地位,能够迅速压过武将,还曾立下过本朝不得杀士大夫的规定。
文官的地位高了,又不会因言获罪,最多就不过是被贬官。
并且要是因为不惧强权被贬官,一般的还会受到不少人的追捧。
所以大家的胆子也就大了,反正最坏的结果,也坏不到哪里去。
于是现在朝臣中,时常就会出现不给宫里官家面子的事情。
平时官家要是有什么小事做的不妥当,都会有一大批朝臣要进谏官家,直到官家妥协才罢休。
现在三大王还是真正做错了事,并且这事也影响到自己与家人的安全,这些朝臣自然不会就这么算了。
于是在官家做出最后处罚之前,那是天天都有朝臣当着官家的面进行劝诫。
如果换做一个软弱一点的帝王,看着所有朝臣都是这个态度,说不定就妥协了。
不过当今官家虽然不是本朝的开国之君,却是开国之君的弟弟,也是从无数风雨中走出来的皇帝。
还是跟那些立朝已久以后,深宫里面养出来的皇帝不一样,并不是一个会被臣子意见裹挟的皇帝。
面对所有朝臣都是一心想处罚儿子的态度,官家不但不妥协,反而还跟这些朝臣杠上了。
谁让现在已经不只是这事了,而是谁先妥协,从此以后谁的地位都要低几分,无论对于官家和朝臣来说都是一样。
对于朝臣来说,要是这么大的事情,都不能让三大王受到处罚,以后他们和家人的安全还有什么保证。
无论如何,都不能轻易放过此事,免得其他皇家人有样学样,让这种事成为惯例。
要是做官,连自己家人的安全都不能保证,还怎么为天下百姓请命,此事绝不能妥协。
可是在官家看来,要是一个皇帝,因为臣子的逼迫,连儿子都不能保住,这个皇帝做起还有什么意思?
要是他真的妥协了,是不是以后什么事情都得朝臣同意了,他的旨意才能执行下去?
此风不能开!
就算是本朝再看重文臣,那也只是为了压制武将,为了江山能传承下去。
却不是真的要把皇权分出去,与士大夫一同管理这江山。
就像皇家说是亲民,却也只是治理天下的一个手段一样。
于是在这件事上,官家和朝臣就僵持起来,一直都没能得到一个,大家都满意的处置。
其实双方也不是不知道对方的顾忌,可是就因为知道对方的顾忌,才不能轻易妥协。
这一僵持,有多不愿意妥协,就直接僵持不下了。
直到雁门关传来消息,辽军大举南侵,事情才算有了一个处置结果。
有了更大的事情摆在前面,官家和朝臣自然不能继续在这种小事上坚持下去,大家就各退了一步。
三大王没事,真正受到处罚的是三大王的生母李娘子,由贤妃贬为陇西郡夫人。
现在后宫妃嫔的等级,已经和秦汉时期,夫人乃是皇后之下,最珍贵的位分不一样了。
本朝后宫之中,皇后之下地位最高的是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四妃。
然后才是太仪、贵仪、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这些嫔位。
后面还有婕妤、美人、才人,再后面才是国夫人、郡夫人、郡君、县君、红霞帔、紫霞帔、御侍这些低位妃嫔。
原本李娘子位列贤妃,官家又并没有立皇后,算得上是官家后宫中的第一人。
现在李娘子却由贤妃,被贬为了陇西郡夫人,连降六级,直接成为了宫中的低位妃嫔。
这个处罚肯定不能说轻,还是算比较重的处罚了,朝臣也就满意了。
毕竟他们也不是真要把三套房怎么样,主要是要一个态度。
现在官家心疼儿子,不愿意处罚三大王,处罚了你娘子,同样也达到了。
当然,你娘子被处罚也不冤枉,其实也算不上是受了儿子的年龄。
只能说是事情,你娘子和三大王都参与其中了,最后关家选择的是保儿子,舍弃了你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