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晟回到郧西后的数日后,他便得到了一条坏消息。
张献忠在玛瑙山遭遇了一场堪称伤筋动骨的大败,死伤惨重。
根据李晟的内线消息得知,当初张献忠驻扎于太平县大竹河,而左良玉则驻兵渔溪渡,后来三边总督丁启睿率领秦军前来同左良玉会合,得到消息的张献忠便移兵九滚坪,占据玛瑙山,准备据险而守。
只是此时的张献忠依然没有真正重视,他虽然给众多义军将领写了信件,可是他本人却没有真正当回事。
结果,张献忠完全没有料到,这一次官兵的动作十分迅疾,杨嗣昌直接指挥各路官兵兵分三路,其中左军还专门调来了大名鼎鼎的闯塌天刘国能,深入到距离玛瑙山仅仅只有四十里的地方,偃旗息鼓,等待时机。中路则是左良玉大军,右路则是丁启睿大军。
要知道,这个刘国能可不是寻常之辈,他早年间也是响当当的起义军头目,丝毫不亚于李自成和张献忠,只是后来义军势低时,刘国能便率先投降了熊文灿,从此便一路做了朝廷的鹰犬,屡次立下了大功。
正因为刘国能十分了解义军秉性,这才被杨嗣昌调来,专门充当进攻张献忠的急先锋。
不得不说的是,刘国能过去打官兵的时候只能说一般,可是打起义军来却显得极为神勇,他率先攻入了玛瑙山,并且在左良玉的配合下大败张献忠,斩首二千八百八十七级,甚至连张献忠的妻妾及军师徐以显都给抓了。
在此战结束后,湖广各镇将领纷纷穷追不舍,其中张应元、汪之凤追败之水右坝,四川将领张令、方国安又邀击于岔溪。将张献忠几乎打了一场全军覆没。
李晟听到这里,他顾不得震惊,当即问道:“张献忠现在去了哪里?”
前来报信的宋献策叹息了一声,道:“目前还不知道.......甚至有人说张献忠已经死了!”
李晟摇了摇头,他可以肯定的是,张献忠此时肯定没有死,否则后来也不可能发展出大西来,只是相对于李自成,他对张献忠的发展轨迹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也不知道张献忠是如何渡过这一危机......八壹中文網
“先让人密切关注起来......”
李晟轻轻叹了一口气,没有了张献忠挡在前面,只怕杨嗣昌很快就会把矛头对准他们了......
宋献策轻声道:“回禀主公,还有一件事,那个李公子被抓进大牢里了......”
李晟顿时一愣,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个李公子肯定就是历史上的李岩,否则经历不可能如此相似,他低声道:“你先别急,跟我讲讲这个李公子如今的处境......”
宋献策便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他在得到了李晟的命令后,很快就秘密派人去了河南开封府杞县人,将李公子的信息都打探了来。
原来,李公子叫做李信,原本是天启丁卯年举人,其家世非同凡响,其父李精白是山东巡抚,只是后来因为在魏忠贤逆案中被定为‘交结近侍罪’,使得李精白被削职为民。
正因为李精白之事,使得李信虽有文武全才,却由此受到了牵连,在二十岁中了七年丁卯科举人后,便绝意仕途,不赴会试,也受到了当地缙绅大户的排挤和歧视。
这一次李信之所以入狱,倒跟这件事没有关系,而是因为李信自己的性格缘故。
李信平生喜欢打抱不平,周济穷人,结交江湖朋友,可由此也越发让当地官绅们不喜,最终为他引起了祸事。
原来今年由于粮饷加征一事,许多河南百姓已经无以为活,在死亡线上挣扎,可是杞县县令依然在不停地催征钱粮,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而李信不忍坐视不理,便去找杞县县令为百姓请命,结果不仅没有让杞县县令减少征收,他自己反倒被关进了大牢,罪名便是居心叵测,对抗朝廷。
宋献策轻声叹了一口气,他从怀中掏出了一张纸,递给了李晟,低声道:“这是李信在牢房中写的诗句。”
李晟接过来一看,他低声念道:“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米价升腾增数倍,黎民处处不聊生........”
“骷髅遍地积如山,业重难过饥饿关。能不教人数行泪,泪洒还成点血斑?”
字字泣血,令李晟动容。
“无论如何,都要将他救出来。”
宋献策低声道:“我已经派人打点好了牢中的差役,他们不会对李信如何,但是杞县县令那边恐怕不好接触,他有心致李信于死地......”
李晟微微皱眉,他虽然手中有强军,可是也不能前去开封府救下李信,这件事终究还是要想个别的办法.......
“你先派人去试着收买杞县官员,倘若他们不肯,就去开封府请人出面,要是需要银子,尽管支取就是。”
“是,主公。”
等宋献策离去之后,李晟细细沉吟了一番,李信这件事应该还有转机才是,只是如何抚平张献忠战败带来的影响,或许还需要仔细思量一番,他不能在这个时候缩手缩脚才行......
他望向了舆图方向。
旬阳。
........
在玛瑙山之战后,左良玉大军便驻扎在了兴安州、平利,决意继续追击张献忠。
当初杨嗣昌固然赏识重用了他左良玉,可长时间以来杨嗣昌都不顾左良玉的想法,偏信重用刘国能,反而让左良玉劳苦奔波,却没捞到什么功劳,一来二去便让二人产生了积怨。
然而,此时杨嗣昌却再次派人前来面见左良玉,来者是总督衙门的一个叫做张凤英的小吏,平日里都为杨嗣昌干些跑腿的活计。
左良玉让人将张凤英带了上来,很快就得知了杨嗣昌的用意。
原来玛瑙山之战虽然结束,可是杨嗣昌却认为张献忠有重新返回湖广的意思,让左良玉驻军兴平,不要入川追击,堵住张献忠回川的道路。
至于追击张献忠则另有人选,说白了还是让左良玉啃骨头,不给肉吃。
可是左良玉却有自己的一番判断,他当即便写了一份信,让信使带回给了杨嗣昌。
“......蜀地肥衍,贼渡险任其奔轶,后难制。且贼入川则有粮可因,回郧则无地可掠,其不复窜楚境明矣。夫兵合则强,分则弱。纵折回房、竹间,人迹断绝,彼从何得食?”
在左良玉看来,张献忠根本已经没有别的路可以走,他只能去四川,如果回郧地就会出现断粮的情况,他杨督师担心的问题根本就是杞人忧天。
说完这番话后,左良玉继续写着:“况郧兵扼之于前,秦抚在紫、兴扼之于右,势必不得逞。若宁昌、归、巫险且远,曹操、献忠不相下。倘穷而归曹,必内相吞,其亡立见。”
在左良玉看来,就算是进攻四川,光靠张献忠也不够,到时候罗汝才跟张献忠一起,两人肯定会发生内乱,岂不是一件美事?
等到信使将这封信取走后,左良玉丝毫不管不顾,率领大军直接南下太平,他也要争着那块大肥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