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功是以肢体的导引屈伸为主,配以适当呼吸意念的一种锻炼方法。
它仍然是一种在大脑相对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一种动静相兼、内外结合、松紧互用、刚柔共济的运动。
它是养生修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有关动功的效用,历代养生家有众多的论述,但大体上均以“动则生阳”概括之。
其实,这是很不全面的。
那么,动功的效用究竟如何呢?《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唐启玄子对此释云:“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外为柔软,以固于筋。
”后世的许多医家对上述经文的解释亦大体如此,都是以阳气的精粹部分养于神,阳气的柔和部分养于筋来说明“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而笔者则认为上述经文有其更深刻的涵义,是对各种养生功法的高度概括。
有关“精”字的含义,《广韵》释云:“专一也。”
“柔”字的含义,《说文》则解为“木曲直”也。
由“精”“柔”二字的涵义,我们可以得出上述经文的比较准确的解释。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说明了阳气对于人体的作用有二,一为“精则养神”,一为“柔则养筋”。
“精则养神”,即专一则养神。
。这实际上是对静功修炼的高度概括。
在静功的修炼中,要求屏息万念,神守专一;而“精”的涵义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故“精则养神”,就是指静功的修炼主要在于养神。
“柔则养筋”,即曲直则养筋。
曲直本用以形容木的柔和条达之性,这里引借来说明人体,则主要指肢体的曲伸活动。
这实际上是对动功修炼的画龙点睛。
动功的修炼主要就是通过肢体各部分的导引曲伸来进行的,这又正合于“柔”的内涵。
因此,柔则养筋,也就是说,动功的修炼主要在于养筋。综合起来,即:若进行静功的修炼,则阳气就可以温养人体的神;若进行动功的修炼,则阳气就能够舒养人体的筋。
换句话说,就是把无形的精气神和有形的筋骨肉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铸成一个整体。
可见练习气功必须动静结合,方能得阳气之全。
《黄帝阴符经》所云:“可以动静。
”梁代医学家陶弘景说:“能动能静,所以长生。”
都是这个道理。
既然我们明白了动功的主要作用在于养筋,那么,在养生修炼的过程中,养筋何以占有这样重要的地位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82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
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藏为肝。
”在解释上述筋的作用前,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道”究竟指的是什么。
关于“道”的讨论,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
道者,道路也。
这个道不存在于身外而在于身内。
在上述这段引文中,还提出道始于东方的问题。
为什么是始于东方而不是别的方向?这是因为东方乃春所主,生气盎然,如生命之始,万灵之根。
道始于东,即沟通了人与生命之源的道路,人有此源头活水,则可尽享天年。
若能修持此道,使其不断地与生气之源相通,则此道即为养生之道。
道的通畅与否,是由两个方面的条件来确定的,其一,是主宰其作用的神;其二,是作为其本体的筋。
因此,筋的强健与畅达,就成为养生修道中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了。
当然,还必须体用结合,筋神共养,才能使养生之道畅通无阻,才能不断地接纳天地生灵之气,以为寿命之本。
以上所述,一方面说明了养筋在养生修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必须筋神并养、动静结合的重要意义。
此外,动功亦属道家内丹术的筑基功。
由于奠基坚固,才能竖柱安梁。
因此,动功的修炼对于能否进入到丹功阶段是至关重要的。
恰如中国道协王沐先生所言:“内丹系以形体为基础,必须使身体健康起来,将亏损补足,才能进入正式炼丹阶段。”
初事修炼之人,由于平素劳碌,或安逸少动,百节不流通,以致脉络壅塞,气血凝滞。进行适当的动功锻炼,则可以通关荡秽,强筋健体,为内丹的修炼打下必要的物质基础。
筋经功的动功功法甚多,在这本书里我准备逐节介绍行功、筋健功、筋拔断功、阴阳升降开合功、五岭功、筋经十四式等功法的姿势、动作要领。
第一节行功
行功是筋经功中动功部分的基础功之首,是学道功之人的基本步伐的必修课。
这套行功动作不复杂,易学易会,它对于通经络、和气血、平阴阳、强筋骨作用显著,在筋经功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不是常有“千里之行,功在脚下”的说法吗?
第一式:预备式
面向南方站立,两脚自然分开,宽度与肩同,两脚平均着力;双手下垂放于身体两侧。
突然空放一口气,尽量吐尽浊气。
与此同时,垂肩坠肘,全身放松,两膝微屈,含胸收腹,口鼻同时一呼一吸3次。
第二式:学道行
在预备式的基础上双脚靠拢,双手微屈,四指并拢,大拇指尖的内侧掐着食指内侧指甲根的商阳穴上,双肘略弯,吻唇,合齿,舌尖轻轻舔在上腭的齿龈上;
出左脚向前踏在地上,站稳后,右脚突然向后蹬,同时右脚趾亦向后抓并向上提起;
当右脚向前踏在地上之后,左脚也同前面右脚一样的动作;
来回左右脚轮流进行,共走200步。
走完之后成直立姿势。
作此功时必须注意,第一步要走稳定之后,再走第二步;意念集中在脚上;
用鼻呼吸,务求自然放松。
此功练得好,久走就会产生双脚轻快舒畅甚至有腾空而起的感觉。
第三式:丫雀步
在学道行动功的基础上,再练此功。
先出左脚,合肘向前抬起至胸前,使前臂与胸平行,掌心向前,手指向左;同时左手五指稍并拢成勾状向右后勾甩。
接下来出右脚,在出右脚时左手肘向前抬起至胸前,前臂与胸平行,掌心向前,手指向右,同时右手五指并拢成勾状向左后勾甩,缓步前行。
行40步结束,回到直立姿势。如此左右脚反复交替前进。
第四式:泳步
从预备式姿势开始,先出左脚向前开步,同时左手掌心向下向前出手,由前向左后方划半圈,掌心与地面成平行如探食物一样。
收回时随左手掌划半圆时吸气,意念好象要将宇宙中的真气取回,当左手收回时,右脚向前开步,右手掌与左手掌相同,掌心向下向前出手,由前向右后方划半圆,然后收回,出手时呼气,默想随着呼气把身体内的病气废气从右手掌劳官穴排出去。
就这样走24步,然后出右脚、右手,姿势与左脚、左手同。如此交替进行,做完回到直立姿势。
第五式:鹰飞步
从预备式姿势开始。
全身放松指尖向下与地面垂直,吸气时双手的肩、肘、掌各向左右向上提起,左脚亦上提,吸气,当左脚向前跨出一步落地时,双臂、肘、掌同时亦落下于身体两侧,呼气,成鹰飞状。
动作时意念在两掌心之中。然后左右脚轮流进行。如此进行各24步,可调和气血。
做完后回到直立姿势。
第六式:阴阳和气步
从预备式姿势开始,出左脚向左划半圆收回,左手手心向下成阴掌,亦向前向左划半圆收回,当同时出左脚、左手时用鼻吸气,手脚收回后,右手手心向上成阳掌,右脚同时亦向右后平稳地划半圆收回,同时用鼻呼气。
这样共做24次,完后,右手与右脚亦象左手左脚一样动作吸气,左手左脚亦同于右手右脚动作时呼气,如此24次,意念在手心,完后回到直立姿势。
第七式:浪步
此功又叫摇橹步。
在第六式结束时直立的基础上,营造意境:我现在就站在水中的船上,手拿木桨。
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同时全身放松,提左脚、左手执橹前部向后,右手执橹上部时吸气,脊柱亦随之向上蠕动,当左脚向前踏地时,橹桨前部向前搭出,拉回,右手执橹桨后部向前推出,呼气15、16,做24次后,再作右手右脚动作,与左边相同,做24次,完后回到直立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