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闲抬起头,叹了一口气,从腰间解下葫芦,又在心灵之中,凝神一观,玉延观中修士现于心中,想了一想,又将葫芦藤解下,对方燕和白离说:“你们两人,一人拿葫芦,一人拿葫芦藤,到玉延观中,不要露出形迹,等方源师兄露出败迹,将对方的人拿下,来见我,不得有误!”
方燕和白离施了一礼,出了洞口,方燕御起破宵剑,白离却化作一阵清风,两人在半年时间内,莫闲根据两人特点,细心指导,方燕天心点亮,而白离本身御风而行,度很慢,莫闲根据她的特点,硬是改造出一门法术,身与轻风合一,度增加了十倍以上,起名清风遁,两人先后来到了玉延观,隐身在一旁。八一中文网.く8く1√zw.com
长川五杰,老大栾玉杰,老二来俊杰,老三国中杰,老四诸葛杰,老五华兴杰,老大栾玉杰是一位元婴修士,才入元婴不到二月,其余诸人,均相当金丹修士,老三国中杰修行的巫修法门中巫蛊之道,而老五修行了鬼修,这种实力在浮云山这个地方,可以算是顶尖的,他们来此,是因为他们与人争夺大观山岛失败,所以暂来浮云山落脚。
至于说什么五里坡谷有虎精,那完全是托辞,五里坡谷是有一头虎妖,可是浮云山中人迹罕至,并不为人所知,更不说害人,而且,此虎尚未化形,仅是开了灵智,有妖气而已。
他们到此,霸占玉延观,要在以前,姜石重也许不会反抗,但自从归顺了凝翠崖之后,特别是近半年来,在凝翠崖支持下,可以说,浮云山都是他们的天下,不知不觉间,心性有了变化,他们一到,霸人基业,当然反抗。
结果姜石重一伙人被赶出了玉延观,姜石重派手下人通知凝翠崖,正在焦急等待中,天边一道火虹落了下来。
姜石重一伙聚集在五里坡边的一块平地上,距玉延观数里,周围群山环绕,一条溪流蜿蜒通向远方,山中空气很是清新,在天空中,方源看到这群人,就落了下来。
姜石重挣扎着要起来见礼,被方源拦住:“你受伤了,不要多礼,你感觉怎么样?”
姜石重说:“我感觉还好,要不了我的命,我一定要叫他们也尝尝滋味!”他说话间有些咬牙切齿,但明显内脏受了伤,有些喘,口中隐隐有血丝。
方源取出伤丹,这是莫闲所炼的玉净丹,效果十分好,只要人不死,受伤后,只要一粒,这些伤丹只是未入品级,实质上莫闲能炼成三转灵丹,玉净丹变成三转灵丹后,功效大增,不仅可以救死扶伤,但重要的是,有优化道体的作用。
姜石重知道凝翠崖有丹药,不过他们只换了一些辟谷丹,行军丹,还有养气丹一类,对玉净丹,倒没有换取,毕竟此丹只是伤丹,受伤才用得着,而且,他们也不富有,受伤后,功法本身就有愈合作用。
一粒玉净丹服下,姜石重只觉全身暖洋洋的,出了一身微汗,身上种种受伤不适霍然而解,立刻爬了起来,拜谢道:“多谢真人赐药,他们仗着人多来欺负我们,请方真人给我们做主。”
称方源为真人,是因为方源外表修为已达元婴,实际上方源根本达不到真人级别,连莫闲都达不到真人级别,这个世界,一般情况下,称化神修士为真人。
“你给我说说,是怎么回事,放心,只要理在你这边,我给你做主。”方源道。
姜石重源源本本将经过一讲,他倒没有夸张,方源在一旁听着,脸上带着微笑,姜石重不知道的是,方源将他的表情细细看在眼中,想起师傅说的话,修行者,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毫,一叶落而知秋,这些都得有意锻炼,你成长得太快,要从细节处修行心境,这段功夫不要放下。
不知不觉间,方源养成了听人说话时,对方一举一动,表情细节都在心中,感到自己像神一样,对方有时有心思,都逃不过他的观察。
他不知道,这是莫闲没有办法中的办法,道最忌机心,一般修士自然而然会达到此境界,而不是由机心所得,莫闲反其道而行之,机心用足,长期处于此种状态中,化机心为真心,人有君子,也有伪君子,但伪君子长期处于虚伪状态,会逐渐改变,所谓人戏不分,这也是一种修行,虚伪到极点,同化了真心,反而达到那种境界。
不过,此种方法风险很大,许多人达不到人戏不分,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但莫闲有信心,在于他在方源心中的地位达到迷信的程度,莫闲所说,方源都认为是对的。
姜石重没有说谎,方源自信地得出这个结论,他根据姜石重所说,还有最初姜石重的伤势,得出一个结论,对方应该是金丹期左右,他这个结论很准确。因为姜石重是伤在老四诸葛杰手中。
还有四个人,他们会是什么境界?方源陷入沉思,最多是元婴初期,因为他从姜石重的叙述中,得知这五人是长川五杰,既然放在一起,称为五杰,他们就相差不大,伤害姜石重的人是金丹,那么在很大可能是五人都会是金丹期,元婴期是有可能,但属于小可能性,大概不到一成,即使有元婴期,只要不一起上,自己还是有很大可能战胜他。
方源在一瞬间,脑中想到了许多,事情抽丝剥茧般露了出来,这种感觉真醉人,一切都如在掌中一样,师傅真了不起。
他不知道,有很大一部分,是他自己实力暴长,给自己的一种幻影,莫闲短时间内增加他的实力,后果开始显露,好在莫闲也看到这个苗头。
他微微一笑:“既然别人打上门来,我凝翠崖也不是软柿子,任人捏,让我来会会长川五杰!”
随着他的话音,一股气势冲天而起,带着焚毁一切的宏大气息,直压数里外的玉延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