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梯队的撤退意味着特洛德他们已经成功了一半了,接到通知的艾莉希娅正在全返程,不过文森特倒是也不特别需要她们的支援,他们形成的绝对的火力网已经将第一梯队彻底锁死,他们早就已经没有撤退的能力了,不过即使是待在原地,他们被消灭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八??一??中文网?ww?w.?
虽然文森特一直遵循这保证弹药足够完成这一次战役程度,但是这也只是在炮弹的方面,为了减少步兵们的压力,几辆4号坦克的机枪火力可真是没少挥作用,当然,遏制敌人的撤退行动也是多亏了它。不过强烈的连射带来的就是机枪弹药的不足,缺少散热功能的mg-34t已经变得很烫了,但是他们现在需要的不是精度,而是绝对的火力压制,只要将敌人真正的打的抬不起头,那么他们自己就是没有生命危险的,至于解决敌人,那当然是保住性命之后的事情了。
看着眼前被一边倒压制的苏联士兵,特莱娜在心里感叹,如果此时他们在对面的是南方集团军的话,肯定不会被他们这么压着打,甚至要是换成中央集团军的话,不要说包围他们,就是连自己的处境都很难保全。特莱娜不知道特洛德他们之前是怎么和英法联军在北非打的,但是却和清楚以他们现在的实力,如果在日后遭遇到了苏军的另外两个集团军,战斗绝对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只是说说那么容易的,搞不好可真的会车毁人亡的。
虽然这里也有特洛德他们和苏联人交战的经验较少的原因,不过要说这方面苏联人也是一样的,而其比起之前经历过非洲战火洗礼的德国人,他们的作战经验应该是更少才是,现在还能屹立在这里,多半也都是凭借这一腔护国的热情。但是中央集团军可和北方集团军不一样,战斗力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虽然她近些日子也见识到了47师的作战能力,并且对其表示叹服,不过呢。据从特洛德那边了解的情况来看,47师毕竟是少数的精英部队,用其以偏概全的话明显就是在自欺欺人了。而且先不说战斗力方面,就是部队数。苏联方面也是占有者绝对的数量优势。虽然特莱娜对于总体战局不怎么感兴趣也不了解,但是她还是知道德军还是有不少部队正在北非和英法联军作战。再加上德军的总数也是要比苏军少的,这个劣势就显得十分明显了,至于那些姑且算是盟友的波兰、捷克斯洛伐克、芬兰之类的国家,则是完全不能指望。以他们的实力,去和最弱的远东集团军对打,也是没有什么胜算的。
还有一点是让特莱娜比较担心的,这就是苏军的坦克配置,特莱娜在最开始的坦克配置的就是bt-7,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她到了北方集团军。而那个时候,北方集团军的坦克还不多,就连t-26和bt-7对很多士兵来说都是奢望。在后来苏军研并量产了新式坦克之后,中央集团军换下来的坦克就交给了南北两大集团军。特莱娜作为有过操作坦克经验的士兵,很容易的就优先被分配到了坦克,但是这却还是bt-7这样的初始战车,至于新式的战车,特莱娜倒是一点都不了解,虽然她不认为其会比之前希尔德那像怪物一般的‘虎’式重型坦克强,但是能不能和现在已经大量装备德军的‘军马’4号相比,就不好说了。
话题又回到北方集团军现在的坦克部队,虽然其比起特洛德他们遭遇的英法联军后期的坦克部队来说,质量更低。但是在经历了希尔德的‘虎’式事件之后。除了特莱娜的所有人都被苏联人疯狂的战斗模式所震撼了,虽然质量不比英法联军,但是真正打起来却和特洛德一直希望的‘无损战斗’越差越远了。虽然苏联人这样的作战方式的伤亡肯定是相当的大,对于总体的战局来说还是对于德军有利。但是这却对于基层官兵没有什么吸引力,他们大多只想平平安安的到战斗结束,为国出力只是排在第二位的事情。
特洛德虽然在作战时相当勇敢,但是他的目标也只是让自己的战友尽量少损失,对于大的战局,他虽然时常了解。但是却不太走心。不过这就和特莱娜希望的作战方式完全吻合了,能互相依靠的才是战友,虽然言语无法表面,但是在关键时刻成为其的后盾就已经足够了……
艾莉希娅这边,返回的路上几乎已经没有敌人的踪影了。看来这里虽然是敌人的地盘,但是他们的兵力也不能保证哪里都有部队驻防并且随时补上缺口。没过多久,他们就绕到了主阵地处,不过由于文森特布阵的原因,他们并不能直接的加入到战场里面,而是遵循着文森特和汉斯的引导,将队伍放到包围圈的薄弱点上,对已经失去希望的第一梯队在再给予重创的一击。
就这样,在看到第二梯队放弃自己而去,并且的军这边还迎来了增援之后,第一梯队彻底放弃了无畏的抵抗,举起双手投降了。虽然杀人不是文森特他们的本意,但是这些苏联人投降了倒是让他们更难办了。
看管他们需要一些部队,而其后进攻主阵地时,现在文森特手里的部队也都不一定够用,更不要说再分出一些去看管俘虏了。不仅如此,因为人手不足而让一两个苏联俘虏跑掉的话,更有可能暴露他们之后的作战方向。所以虽然苏军投降了,但是却给文森特他们上了一个更大的负担。当然,枪杀俘虏的这个选项在一开始就不在他们的备选方案之中,虽然有这条心,但是特莱娜可也不是不识气氛之人,自己刚刚在小队里建立起信任,如果因为一时的冲动而丢失了,第一个对不起的就是特洛德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