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好了弹药后,站在壕沟后面,准备战斗。
营寨外面挖了三道深壕沟,土著们很难能够冲上来。
大约过了半刻钟,山脚下的土著们出现了。
三三两两,那些土著从树林里走了出来,站在山脚下。
他们朝山顶上的营寨看了一会儿,发现山脚下没有危险,便有人往树林里跑,大概是去汇报情况。
过了一会儿,几个头戴花色帽子,帽子上插着长长羽毛,身材粗壮,显然是酋长的土著走了出来。
跟在他们后面,越来越多的土著走了出来,在山脚下集结。
这些土著被陈忠的人马夺了土地,把周围的其他部落全部叫来助阵了。
一大群土著聚集在山脚下,看上去颇有些壮观。
那些土著们都穿着花花绿绿的裙装,戴着粗布帽子。
他们手上抓着刀剑长矛,聚集时候不停地吼叫着,似乎是在给周围的人鼓气。
大概在山脚下喊叫了一刻钟,土著们的勇气到达了最高峰。
一个土著酋长大叫了几声,把手上的长矛往山顶一指。
土著们就抓着武器,朝小山顶走了过去。
距离三百米时,陈忠大声吼道:“开火!”
一阵枪声过去,远处一片土著身上冒出了血花,倒在了地上。
“射击!”
几轮射击下来之后,两千土著好像被打崩了,已经开始逃跑了。
这些土著哪里和这么强大的敌人作战过,他们慌不择路地从山坡上溃了下去。
山脚下那些酋长也转身往来路逃去。
没一会儿,两千土著就逃了个干净,全消失在树林里。
山顶上的士兵见战斗这么轻松,哈哈大笑起来。
陈烈在卫所也没有闲着,他扩大了火炮作坊。
火炮作坊现有五个炮匠,每个月能浇铸十门大炮,一年全力生产大炮的话能生产一百多门炮。
这五人的产能供应不仅是单单足够了,而且可以说产能过剩。
现在陈烈的军队完全用不了这么多,但是以后就用的着了,而且还有海外。
如今陈烈大力发展海军,这些火炮产能还真不一定充足。
陈烈一艘大船上要装二十门大炮,而经过造船扩产能后,六个作坊同时生产大船,每两个半月就有六艘帆船下水。
也就是说,陈烈每两个半月就需要一百二十门大炮。
要生产这么多大炮,陈烈必须要大力扩展火炮作坊。
为了以后更好的应付海上的战争,陈烈决定发展出开花弹出来。
和实心铁炮弹比起来,开花弹的破坏力就大多了。
在海上炮战中使用开花弹,能极大破坏敌方舰船。
十八磅重炮发射的开花弹只要有几枚射入敌舰,就能把敌舰炸沉。
早期的开花弹结构简单制造容易,陈烈也知道制作方法。
实际上,明末时候大明也有开花弹,只不过制作方法和操作方法太过复杂。
陈烈要发展的开花弹则要先进一些,是利用大炮发射药爆炸时候激出的火焰点燃炮弹的延时引信,操作简单。
这种开花弹技术本是十八世纪逐渐成熟的,如今被陈烈一下子就带到了明末。
陈烈来到火炮作坊,指挥工匠们生产开花弹。
工匠们在陈烈的带领下忙碌了几天,终于造出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开花弹。
陈烈把十八磅重炮推到校场上,试验这种开花弹的效果。
炮长根据陈烈的指导,在标有刻度的炮弹引信上瞄了瞄,用大钳子截短了一段引信。
然后炮手们给大炮装击发药,装发射药,舂实火药,把开花弹放入炮管中,舂实,瞄准三百米外的目标。
陈烈一声令下,炮长点燃了火绳后,撒腿跑到了十几米外。
开花弹是第一次试射,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还是躲远一点为妙。
只听到轰一声,开花弹射出了炮膛。
炮弹打穿了三百米外的一片木牌,在木牌上打了一个大洞,落在木牌后面。
众人等了几秒钟,便听到轰隆一声巨响,那落地的开花弹爆炸了。
火光四溅,十几斤的炮弹在三百米外炸出一片耀眼的火花。
陈烈看到那炮弹爆炸的火花,心里异常激动。
试想这样的炮弹射入敌人的舰船中,破坏力那将是何等的恐怖!
五月,陈烈的三艘大船返航了。
船只几乎是空船回来的,船上除了船工就只有三个信使。八壹中文網
陈烈把三个信使接到卫所中,询问殖民地的开拓情况。
那三个信使详细禀告了殖民地的发展情况,并且还禀告了一个特殊军情。
三艘大船在回程时候和红毛夷的九艘大船相遇,而且那些红毛船二话不说上来就想打劫。
红毛是这个时代明人对荷兰人的叫法。
这个时代荷兰人的海商或者说海盗已经杀到了东亚,有时做贸易有时劫掠,和明朝打过许多次仗。
明朝被劫掠几次后禁止荷兰人登陆大明,这让荷兰人失去了中国货源。
荷兰人在台湾南部有据点,主要是一个叫作热兰遮城的城堡。
荷兰人想购买丝绸只能在热兰遮城中等大明海商贩卖过来。
所以这个热兰遮还是一个重要的贸易点。
荷兰人的武装商船,就活跃在台湾南北的这一片海域。
陈烈愣了愣,没想到三艘船回程途上还遇到了荷兰海盗,不过幸好这三条船快,躲开了红毛海盗。
陈烈心里很是恼火,心想这些荷兰海盗还真是无法无天,等以后船多了,一定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强大!
陈烈又和信使聊了一会儿,详细了解了岛上的其他情况。
陈烈的三条大船装满人员和货物之后,又紧接着前往了小琉球。
陈烈有心加强陈忠驻扎营地的武装,这次又派了两百士兵过去。
除了士兵,这次其他人员全是应募开荒的农民。
这些农民到达台湾后将开始修建水渠开垦荒地,争取尽快开出土地,开始播种。
此时陈忠驻地远处又升起一片狼烟。
巡逻的士兵大声喊道:“所有人回营地,所有人收工!回营地!”
周围的士兵农民加紧脚步赶回了营地小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