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 > 第六十九章 隔阂渐生

第六十九章 隔阂渐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建宁十八年,四月。

建宁帝终于定下了人选。

一直不露山水的王家,终于落入建宁帝的视线。

他知道,王家在民间的风评极佳,甚至主动远离朝堂。

相较历代外戚,王家的表现太过卓越。

建宁帝欣慰之余,不免产生忌惮。

倘若王家不是如表面展现的那般淡泊名利,十八年来不争不抢,背后的心思可就耐人寻味了。

一个两个是圣人,尚且还能说是耳濡目染。

可当全家人都是这般,就有些非奸即盗了。

饶是如此,建宁帝还是打算把王氏一族拖出来,作为新帝制衡朝堂的筹码。

一来是新帝母族使然,哪怕日后新帝犯有过错,也可将王家推出来谢罪,保全自身名声。

二来是王家与朝臣疏远,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相互勾结的可能。

……

翌日,朝堂。

建宁帝力排众议,提拔了十余名王氏族人以及门生进入六部。

其中,新野侯的爵位,建宁帝特此隆恩,允袭三代而不降。

一句话替王氏一族奠定了三代富贵,避免因新野侯病故,或皇后薨殁,导致王家立即溃散。

至少在建宁帝的规划中,新帝即位的前十年,还需要仰仗王氏扶持。

再往后,以新帝的成算,想必会在家国面前做出抉择,亲手斩断王氏羽翼。

再不济,他留下遗诏敦促。

王氏一族,务必赶尽杀绝,否则迟早生成祸害。

从始至终,建宁帝的温情都只限于新帝,而不是那个在他上位途中,出力甚多的王家。

长安,新野侯府。

王道左眯着眼,处理王家暗中的事务。

他如今渐入暮年,可整个人依旧焕发着生机,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头。

一双眼睛如深夜的明珠,散发着熠熠光亮。

从建宁帝下旨的那一刻,王道左就猜到对方卸磨杀驴的意图。

“刘渠小儿,真忘了这皇位,是怎么轮到你头上的。”

沉声过后,王道左再度埋头。

脸上罕见地出现了疲惫的神色。

大汉国力多年恢复,天子三卫的势力不断扩大,王家分布郡县的暗子被拔出不少。

所幸藏匿够深,而且手脚断得干净,建宁帝没有怀疑到王家头上。

饶是如此,王道左还是命令底下人收紧风声,放缓行动。

近来,他转了性子,开始注重身体的安养。

从以前的元鼎帝,再到现在的建宁帝,帝王心术和权谋手段,都属上佳。

可终究熬不过天数,走在王道左的前头。

……

建宁十九年,四月。

报丧的使者从长安城奔出。

洞庭湖面。

李常笑坐在竹筏上,任凭河水飘荡,鱼虾摇曳。

蛟龙大半身子藏在底下,只露一个脑袋,面露疑惑。

“先生,那汉廷帝王驾崩了,何不见你喜悦。”

闻言,李常笑翻了个身子,懒洋洋地答道。

“到底是占了人家便宜,享受了一段平和的时光。放在其他年月,或许还不得自在。”

蛟龙思索片刻,再度开口。

“小龙以为,还是外头乱些的好。”

“为何。”

“若是长治久安,旁人只会当做是理所当然,无法体会其中的珍贵。唯有少许混乱掺杂,两相对比,方能显示难得。”

李常笑愣了少许。

待回过神,想要夸赞蛟龙看得通透,可话头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八壹中文網

虽然说得是真话,可这种风气不能助长。

蛟龙身为八百里云梦泽的瑞兽,掌握一方权柄。

要是哪天,它故意掀起洪灾,美其名曰:告诫百姓风平浪静的珍贵。

到那时,李常笑肯定是要背责的。

……

回到湘山。

李常笑跳下竹排,缓步朝山上走去。

白龟趴在山顶的石亭下,并没有像往常那般,与一众金龟结伴作乐。

光溜溜的脑袋耷拉着,显得有气无力。

李常笑凑到他旁边,弯腰坐下,用手搂着白龟,以示宽慰。

细算日子,这是来到湘山的第二十五的年头。

金龟的寿数不似白龟。

相伴十数年,就有金龟因寿终离世。

李常笑依旧记得,白龟面露哀伤,衔着一头金龟的尸身,爬过来找他时的场景。

龟目圆睁,似有晶莹流转,口中的呼声也充斥哀伤。

可在自然万物的寿数面前,李常笑同样无能为力。

他要是有办法,或许,这大汉就不复存在了。

……

后来,李常笑亲手替白龟埋葬了死去的金龟。

白龟仿佛也在一夜间,成长了许多。

自那以后,它身边也再无伴侣。

寿命悠久的苦在于孤独。

同是长生异种,蛟龙选择翻江倒海,人前显圣。

李常笑再入红尘,重新体会人世间的喜怒哀乐,还有淡淡的烟火气。

至于白龟。

它还没有想好在自己该做什么。

若无李常笑,或许它将一直留在楚国神龟的体内,直到有一日,生机彻底断绝。

短短两日,白龟反复回忆起一生。

百多年的岁月里,只有一人与它常伴。

既然如此,往后余生,依然照旧。

和李常笑一样,白龟也讨厌告别。

……

长信宫

已经被尊为太后的王氏移居于此。

嫡子即位称帝,母族再获重用。

对王太后来说,这辈子已经再无遗憾。

唯一要做,或许是享尽人间极乐,直到大限将临,风风光光地被抬入皇陵。

王太后本以为如此。

直到一日,一封来自王家的书信,打破了平静。

书信历数先帝临终前的种种,其中就包括对王家的卸磨杀驴之策,还替新帝留下遗诏,铲除王氏一族。

落款,赫然是王道左。

王太后对王氏一族暗中的势力有所了解,知道他们能够探查到那些常人无法触及的阴私。

信中言之凿凿,反复确认遗诏的存在。

王太后虽然不清楚事情的经过,可也不会偏信王道左的一面之词。

碍于母子关系,亲自向新帝求证,无疑是一步臭棋。

两相权衡,王太后选择沉默。

既不会掣肘王氏,也不会帮扶新帝。

嫡子和母族,手心是掌,手背是肉,如何也分不开。

……

新野侯府。

王道左预料到太后的反应,却是大为开怀。

知道怀疑的种子已在王太后的心里种下。

遗诏的事情为真。

建宁帝恐怕死都想不到,临终前信重的太监,竟是王家三十多年前就埋下的暗子。

只需王道左一声令下,遗诏就能原封不动地送到王太后手中。

可他没有这么做。

相比雷厉一击,王道左更喜欢的,是玩弄人心。

“淮安封国”

“楚国巫女”

“铁官徒乱”

……

此间种种,不外如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