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宁军在义州击败清兵并摧毁义州城的奏章很快就送到了京城,崇祯帝看后笑了笑,说道,
“果然有了东江之后,辽镇就卖力多了,前一阵还在拼命求援,现在却能出击战胜建奴,”说着崇祯帝把奏章重新放回,感慨道,“没想到这辽镇还能有打胜仗的一天。”
王承恩见皇帝心情大好,也笑着说道,“那都是皇上运筹之功。”
崇祯帝心情大好,便拿起另一本奏折,没想到是陕西总督郑崇俭弹劾杨嗣昌的奏章,郑崇俭指责杨嗣昌指挥失当导致围堵张献忠的行动失败,张献忠窜入四川方向,想要完全剿灭变得异常困难。
崇祯帝刚刚好起来的心情一下子变差了,他转头问王承恩,“郑崇俭是否与杨督师有纠葛?”
王承恩愣了一下,他不想掺和进这种总督级别的矛盾之中,便含糊地说道,
“奴婢不知,陛下可派厂卫前往一探究竟。”
崇祯帝摇了摇头,说道,“厂卫……”
叹了口气,被崇祯帝寄予厚望的杨嗣昌但现在仍然没能平定张献忠,这让崇祯帝感觉流寇可能已经不是关内部队能够剿灭得了的。
看着桌上辽镇的捷报,崇祯帝不由得想起张国维当天的奏章中提到,只要收复辽东,不但能把辽饷省下来,还能获得关外土地缓解失地流民的问题,这样就能大大减少流寇生存的土壤,剿灭流寇也就变得容易起来。
想到这,崇祯帝陷入了深思,他清楚如今同时对付虏寇是不太现实的,那全力对付一个?之前以前证明全力以赴对付流寇是行不通的,有清兵在,就不存在全力对付流寇的可能性,那么,反过来呢?
崇祯帝沉默了良久,对王承恩说道,“召张国维觐见,朕想和他谈一些事。”
张国维听到崇祯帝的召见有些激动又有些担忧,他当时举荐李子明的时候从来没想过糜烂了数十年的辽东局势居然有好转的迹象,这意味着他虽然没出什么力但已经是“最知兵”的官员之一了。
但是另一方面,历来牵涉辽东的官员很少有好下场,这让张国维又有些发愁。
就这样,带着纠结的心思,张国维见到了崇祯帝,崇祯帝说道,
“玉笥(张国维的字),重开东江是你提出的,如今东江已经收复长生岛,进占羊官堡,关宁亦成功破义州,辽事有所好转,你觉得朝廷接下来对撩水的方略应如何制定?”
皇帝直呼臣子的字说明了皇帝对臣子的重视和信任,但张国维此时感到压力甚大,当年熊廷弼,袁崇焕都曾一度让辽事有好转的迹象,但这两人的下场可非常糟糕。
张国维有些后悔当时没有想太多导致话说的太死,便只得硬着头皮说道,
“以臣愚见,当使东江收复金州,复州二地,将建奴的兵锋一分为二,使建奴无法全力进攻锦州”
崇祯帝皱了皱眉头,说道,“若是建奴全力进攻锦州呢?”
张国维有些惊讶崇祯帝的反问,但他此时还没多想,就说道,“那就集结东江的兵力,推进到盖州,建奴绝不可能坐视东江收复至盖州。”
崇祯帝在大殿内踱了几步,然后问道,
“那既然如此,能不能让关宁军吸引足够多的建奴部队,然后让东江一举击破建奴后方?”
张国维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饶是他在官场浸淫多年,脸上依然出现了不可思议的神情。
崇祯帝见张国维的表情,叹了口气,心中有些失望,果然张国维也从没想过可以真的收复辽东,他说道,
“祖大寿在捷报中提到,建奴在义州准备已久,虽然关宁军摧毁了义州城,但是建奴一定不会善罢甘休,锦州城仍然处于危险之中。”
张国维很想说就明军这野战能力老老实实龟缩在城中防守不好吗,但从崇祯帝这番话中张国维知道,想在锦州打一场大战的不止建奴,皇帝也想围绕锦州和建奴来一场大规模会战。
想到这张国维不禁浑身冒汗,这种大规模会战要是输了他运气好的话就丢了官职,运气不好小命可能也得交代,此时张国维甚至有些埋怨李子明,你说大家都是画饼大师,你特么真的干事是什么意思。
然而既然皇帝召他来“商议”,那么他不表态就说不过去了,于是张国维还是硬着头皮说道,“皇上明见,既然建奴不肯放弃锦州,那么这场在锦州的大战就不可避免,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谋划,不过单凭关宁军顶不住建奴,臣建议协调九边精锐,与建奴决一死战。”
崇祯帝点点头,说道,“那张国维,朕会和内阁通气,破格提拔你为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兵部尚书仍保留,待他凯旋回京时照功升职。”
张国维心里发苦,转了一圈还是坐到了兵部尚书这个烫屁股的位置上,而且一上来就要筹措一场大规模会战,但是张国维可不敢叫苦,相反他只得谢恩感谢皇帝的破格提拔。
于是在崇祯帝的力推之下,明廷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或者说堪称有些疯狂的计划:
那就是命令关宁军主动出击广宁,将清军吸引过去,然后调集九边精锐,在锦州与清兵决战:当然,这些都是迷惑清兵的战略,真正的杀招则是东江,东江将趁此机会大举出击,沿盖州-海州进军,直逼沈阳。
当明廷的计划下发至宁远的蓟辽总督府时,蓟辽总督洪承畴惊呆了,他有些不敢置信地说道,“如此……如此……”,
洪承畴一时想不词来形容他对于朝廷这个作战计划的震惊,这个计划充满了各种一厢情愿的想当然,让洪承畴直呼,“朝中有奸人作祟!”
但是君命如山,洪承畴没有勇气抵制军令,于是他只好按照明廷的要求签发文书,要求计划中的八位总兵限期赶到辽东,同时传令祖大寿,让辽镇主动出击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