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大明:皇上,秦王带着太子造反了两广总督 > 第47章 定论,恢复算学在科举中的地位

第47章 定论,恢复算学在科举中的地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场的一众文官,见朱樉把孔圣人都搬出来了,也都没了再反驳的心思。

至于天下读书人会不会反驳,文官们表示:这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我们已经尽全力去说服秦王了,可他拿出了唐朝科举说事,最后又搬出了孔圣人。

我等身为读书人,总不可能数典忘祖吧?

瞧瞧,一下子就把自己摘了出来。

“太子殿下,臣吕昶对将算学加入科举没有异议。”户部尚书吕昶出言道。

他身为户部尚书,自然是希望手底下的人,能力强些,不然,他这把老骨头,也不知道还能坚持多长时间。

胡惟庸见此,眉头一挑。

卧槽!你个老东西,这么着急表忠心?

于是他也连忙开口:“太子殿下,臣胡惟庸亦没有异议。”

百官一看,当朝左相都表态了,自己还矜持什么。

于是一个个跪在地上附和!

“太子殿下,臣等附议!”

朱标见此,笑着看了朱樉一眼,没想到这事就这么成了!

他还以为要扯上好几天呢!

朱樉听着百官的言语,微微皱眉。

“诸位大人,什么叫加入?

这叫恢复,恢复算学在科举中的合法地位。”

宋朝科举改革,加强了科举考试中策论的地位和重要性,但也废除了不少科目。

其目的是统一思想,学术。

科举考试前期重在诗赋论策,后期重在经学,王安石废诗赋考经义,正式正是这一转变的枢纽。

元、明、清以程朱一家之说严酷统制知识分子思想,也由王安石用《三经新义》、《字说》等统制学校、科举而开其先河。

明清科举所重的“八股文”,正是直接从王安石指定的“经义”演化而来。

宋代科举杜绝引荐,纯以试卷定取舍,但考试内容的不合理却因此更加突出,诗赋、经义并不是选拔人才的科学尺度。

像王安石、苏轼兄弟、范仲淹这样兼长文学与政事的人才,实在是凤毛麟角。

唐代“通榜”办法允许考官有较大的自主权,只要考官正值,就能选出那些虽不长于文词却德才兼具的士人,唐代政绩卓著的卿相大臣比宋代多。

而宋代科举一决于考卷,便使不长于文学的才能之士难于出头,而单有文采却不懂治国理民的人可能选在高第,例如黄庭坚、张九成等等。

再加上南宋吏治腐败,积重难返,不懂治国理民之人身处高位,南宋不亡简直没有道理。

明朝后期也是一样,东林党独霸朝堂,他们张口闭口都是之乎者也,让他们治国治理民生,可他们除了贪污、结党、打压异己什么也不会。

历史就在眼前,大明绝不能走上老路!

大明要走上强国之路,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那些只会空谈误国的腐儒,朝堂上不会给他们留位置。

百官不想再跟朱樉争论,既然事情已成定局,说再多有什么用呢?

朱标看着眼前这一幕,心头感慨。

最后下令昭告天下,恢复算学在科举中的地位。

现在距离明年三月份的春闱还有半年左右的时间,提前昭告天下学子,也算是给他们一些准备时间。

免得科举开始之后,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早朝结束后,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鄂国公常遇春几人被留了下来。

“不知太子殿下和秦王殿下有何吩咐?”

徐达出言问道。

朱樉朱标相视一眼,后者示意让朱樉说。

“两位叔叔,表哥,朝廷在江浙等地推行商税改制,新成立的税务衙门需要不少人手。”

“我想问问你们在当地有没有因伤退伍的旧部,好填充税务衙门的人手。”

“自古以来,退伍士卒的生活过的都不怎么好,给他们一份安稳的差事,也算是朝廷给他们一份补偿。”

听完朱樉所说,徐达几人齐齐拜下。

“殿下仁慈,臣等代将士们拜谢殿下!”

他们常年带兵,对将士们的感情一点也不低,此刻听到这话,难免会生出敬佩之情。

“将士们为国征战,朝廷暂时也只能做这么多了。”

“够了够了,有这些恩典就够了。”

“那此事就麻烦两位叔叔和表哥了。”

“不麻烦,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不多时,徐达几人便离开了。

——

“头一次说这么多,真特么累!”

朱樉伸了伸懒腰,冲着身旁朱标吐槽道。

“以后的早朝都是我们两个主持,受苦受累还在后面呢!”朱标笑道。

“这怎么行?我看这早朝的规矩得改改了。”朱樉撇撇嘴。

“父皇规定每日一朝,你想怎么改?”朱标笑问。

“在我看来,七日一朝就差不多,人不是铁打的,天天睡不好的话,对身体也不好,尤其是你,这几年我没有盯着,就直接不锻炼了,现在变得弱不禁风。”

“老头子上早朝,大小事务都要听一遍,就连一些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也听的津津有味。”

“朝会是商议国事的地方,不是听八卦的地方。”

“这些官员们知道老头子喜欢听这些,所以专门写这些事,为的就是把老头子哄的开开心心的。”

“可这样一来,得浪费多少时间?”

“从明日早朝结束后,以后的早朝就改为七日一朝,各部官员需要对他们过去七天的工作做一个总结,并且对接下来七天的工作做一个计划。”

“还有,休沐制度也要改,一年就放三天,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老头子定下这些制度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实际情况,他完全是参考的自己。”

“还是那句话,人不是铁打的,不是所有人都像老头子一样,有用不完的精力。”

“劳逸结合才能提升工作效率。”

“所以,每六天一休,这全是一个合理的范围。”

“待明日早朝,这件事就由你来提出,相信百官是不会拒绝的。”

“为什么要我来提出?”

“因为你是太子,这种施恩于百官的事,你来做最合适!”

兄弟二人一边走,一边说着,不过基本上都是朱樉在说,朱标在听。

……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