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长,收到了吗?飞船已经偏离预定航道三百零三个天文单位,需要我们进行人工校准。”赵杨考虑到同组的两名队员,故意将‘教师’的命令说得模模糊糊的。
“但机器就可以校准,而且……”
程亮的意思赵杨很清楚,z1级别本身就有着高于舰长的权限。如果‘教师’通过心锚系统发现了此事,直接可以在梦境中发号施令,完成这个任务。
大约是罗缦君口中所说的,这个系统并不完善,需要冬眠者将命令传达给权限足够的清醒者,进行核实后再行处理吧。
“舰长,怎么办?优先处理吗?老张的行踪……”
“优先处理,这并不困难。”
程亮让赵杨的两个下属在主控区门前守卫,与赵杨转身进了舰长室。在那里,他开启了航向校准程序。
“我有问题……”赵杨看似憋不住心中成堆的疑惑,脱口而出。
“我知道,”程亮冷静说道,“我们两个,尽可敞开了说。老张的行踪,夜莺号的无端偏航。”
“还有,为什么z1并没对老张的失踪感到意外?这艘飞船,在无清醒者的情况下自动运转了多久?”
程亮调出了自动航行日志,上面记录的情况并无异样。人工干预的情况很稀疏,最早一条,是老张十年前手动关闭已经如同鸡肋的光能电池板的操作,合情合理。
“十年?”赵杨惊讶道。
“十年内吧,看起来还不算太糟糕。你也不必过于惊慌,毕竟在离开太阳系时,我们终于知道,除了在出发前安排好的执勤人员外,还有三名‘清醒者’。
他们的权限及时间流程安排我们无权得知,但至少现在这一位,他很自信,让夜莺号可能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运转了十年。”程亮的不满明明白白地展露在了赵杨的面前。
“所以他们现在将我们唤醒,是为了处理偏航?”
“也许是吧,他们是夜莺号的脑和眼,而我们不过是手和脚。”
“可看这偏航距离,以夜莺号的额定速度,以蓝星时间来算,至少偏离了十多天了。心锚系统的反馈机制不会出什么问题了吧?”
“这我不知道。但如果是航行定位系统的反馈来看,出现这样的延迟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已经远离蓝星三十光年左右,虽然这是第一颗我们前往探索的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也是最远的一颗。
但在人类历史上,我们曾经朝着澜沧座β的方位进行了无数次短途探索,并根据星图规律,在一些路径接近的较为稳定的天体上,放置了许多的导航定位系统。
最远的距离蓝星大约七光年。这也是夜莺号完成这趟旅程最后的保障。
但天体的相对位置时刻在发生改变,因为定位站产生的延迟与额外的误差校正时间,是在误差范围之内的。”
校准程序还在持续进行着,这是一段相当漫长的时间。舷窗外的黑暗让屏幕上红色进度条的变得更加缓慢,延伸出了成倍的焦虑感。
“这程序还会进行一段时间,我们要不要……老张……”
程亮想了一下,尝试在z1发来的指令后面进行回复。
“报告。请求对疑似失踪成员yyh45087进行搜索,并扫描夜莺号所有乘员终端在线情况,人工核实具体位置,以此判断舱内是否出现其他问题。”
他将这请求发出,本以为会石沉大海或是又要等上一段漫长的岁月。但出乎意料的是,就像计算机上的自动回复机器人一般,片刻之间,z1就同时对两人进行了回应。
“请求驳回,请专心完成航线修复工作。并等待接下来的其他指令。yyh45087的失踪无需处理。”
程亮看到回复,与赵杨面面相觑。他们奇怪的并非在苏醒的时间段有其他问题需要处理。在老张疑似失踪的十年时间,因为z1的不管不顾,夜莺号上也许已经积累了不少隐患。
但还有什么,是在修复航线的过程中,寻找老张更加紧急的吗?
等待的时间相当难熬。就在程亮考虑着老张失踪的可能性时,一旁的固话机内传出了守在舱门边的航天员的声音。
“报告,夜莺号维修组的成员,正在节点舱待命。”
话音刚落,程亮的终端上又传来了‘教师’的指令。
“光能电池板出现破损,请安排维修组成员操作切割机器人,对该部位进行切割抛弃处理。”
“光能电池板?”赵杨望着自己的终端疑惑道,“是老张记录里十年前关闭的那个?”
“由于在长途旅行中效率极低,夜莺号只配备了那一组,想来就是了。”
“这就是说,这组电池板很可能是近十年内损坏的?”
“很可能是最近,如果时间线再往前拉,我们也许早就被唤醒了。”
“偏航,与光能电池板的损坏有关系吗?”
程亮没有回答。他偶然望向门边的舱壁,蓦然发现,一幅画被贴在了那里。
那是在进入冬眠前,姚静赠予的“星空”。在将三位特殊乘客安顿好后,他就将这幅画放入了自己的私人储物柜中。但不知什么时候,它被人翻出,贴在了舰长室的墙上。
一定不是老张,拥有进入舰长室权限的,除了他,便是那三名特殊旅客。是她要告诉他什么吗?
“舰长,舰长?”赵杨看程亮陷入沉思,在一旁提醒道,“我们现在需要执行‘z1’下达的任务。”
“我知道……”程亮朝着那幅画走去,轻易摘下了它,“这项任务,由你全权指挥维修组,完成光能电池板的切割工作。”
“收到,立刻执行。”赵杨有些担忧地看了一眼程亮,走出了舰长室。
程亮再次望向手中的画。与冬眠之前相比,它还是如此抽象。
此刻的舷窗之外,用肉眼看不到太多来自星星的光。但在画上,它们紧致排列,用大胆的渲色和四散的光晕,快要将整张画布填满。
但对于已经身处孤岛的他而言,如今这幅画却比刚离开太阳系看到它时,更为贴近现实。那是精神状态被重新切割后产生的共鸣,碎裂又重构后,画家与欣赏者重新构建的桥梁。
而秦光还不知道这次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