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售会持续了三四个小时,到后面李有信手都酸了。
拿笔的手抖个不停。
没办法,今天捧场的粉丝很多很多。
虽然没仔细数,但拿着新书上台要签名的话,300人应该是有的。
“呼,这样搞比拍戏还累。”
整个签售完毕,李有信不停甩着右手。
只有如此,才好受些。
“现在知道作家也不好当了吧。”
旁边王硕笑着揽着年轻小弟的肩膀。
对于今天的成绩,甚为满意。
“不好当不好当,当演员是身体累,当作家不止心累,身体也累,身心俱疲。”
按照惯例,李有信陪着出版社的人吃了顿庆功宴。
今天的签售会,取得了开门红。
吃完饭已经到了下午三四点钟,他干脆回家去看看父母。
顺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
打算明天再回剧组。
“这个李有信,竟然是李左车的亲弟弟,以前怎么没听过这号人?”
赵文源对李有信有几分埋怨。
你这么瞒着有意思嘛,不早说。
搞的他之前的行径像个小丑一样,拙劣无比。
“嘿嘿,估计年轻人好面子,不想被人说靠哥哥的招牌出书吧。况且老左已经去世,大张旗鼓打老左旗号未免有消费死人的嫌疑。”
老董帮着李有信辩解几句。
吃人血馒头,可不是啥好事。
毕竟是亲兄弟,总不能为了出书,脸皮也不要吧。
“老董说的没错,消费死人算不得好汉,再说李有信现在大小是明星,春晚都上过了,不需要借用他大哥的名头。”
何其坤也觉得李有信做的对。
凭自己的名气和本事吃饭才算本事嘛。
“今天签售会来了不少书迷,我看这本《暗算》肯定能成为超级畅销书。”
老董已经幻想着新书大卖,然后他拿到出版社奖励的美事。
出版社吃肉,正主啃骨头,他一小责编喝汤总行吧。
“一年卖出50万本?老董你真敢想。”
对此,赵文源觉得难度很大。
每个出版社对于畅销书的标准各有不同,不过大概的标准差不多。
在军艺里,5万本算热销书,后面卖10万本是畅销书,20万以上是比较畅销书。
一年能够卖出50万册,便是超级畅销书。
“本身《暗算》的故事很新奇,写的蛮好,加上李有信是明星,在销售时有很大加分。
还有他哥遗留的关系,这样锦上添花,当然具备了超级畅销书的潜质。”
别看老董只是个责编,对于市场的嗅觉可不一定差。
除了看中了《亮剑》外,还看准了《暗算》。
“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但歌迷多不一定能转化成书迷,这书定价28块8,对学生是不小的负担。”
今天签售会现场来的很多粉丝是年轻的学生,赵文源认为学生的在本书购买力上稍微差点。
不是说学生买不起书,现在家长给孩子买教辅书几百块眉头不皱一下。
教辅类书籍在市场上长盛不衰,所占份额不小。
关键这是小说,不是教辅,你让家长掏钱给孩子买影响学习的课外“野书”,可能吗?
“年轻孩子买东西很冲动的,他们对价格既敏感又不敏感,不然痞子蔡、韩寒这些小说为什么受欢迎呢?”
老董开始引经据典,列举近年市场的新变化。
“那不一样,韩寒是新概念作文大赛出来的人。”显然,老赵的嘴巴比煮熟的鸭子都硬。
“你看今天记者来了多少,许多家记者是不请自来,全部冲着李有信来,就知道外界对他关注度有多高……”
“娱乐记者那能叫记者吗?那叫狗仔!”
“切,不信是吧,走着瞧,到时看谁说的对。”
“走着瞧又如何,我怕了你是的,敢不敢打赌?”赵文源主动发出挑战。
“好啊,赌就赌,打什么赌你说!”
“赌、赌,嗯,赌一个月的工资。”
“一个月工资,看来赵总编你的信心不大够啊。”
老董的嘴角,浮现一抹轻笑。
顿时极大刺激到了赵文源。
他马上加磅,叫嚣道:“哼,三个月工资,敢不敢?”
“三个月就三个月。”董保存咬着牙硬着头皮答应了。
“好,来写个条子签名,不然我怕你翻脸不认账。”
“写就写,我还怕你到时不认账呢,正好签名按手印一个做不了假。”
老董的脾气上来,也不管你总编不总编了。
再说你也只是个副总编。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像极了两个斗气的小孩子。
这样的情景,叫总编何其坤看不过眼了。
“别吵了,大马路上吵来吵去成何体统。还打赌,简直斯文扫地!”
吵几句嘴就罢了,关键你们还打赌。
打赌就算了,还在人来人往的马路上。
你们不要脸,他和出版社还要面子呢!
……
回到家,王硕身上的酒气仍未散去。
“回来啦。”许静蕊无奈地打开窗户,开始通风。
“又不是你的签售会,怎么喝这么多。”
“嗨,好久不见有信,多喝两杯。”
王硕靠在沙发上,懒得动弹。
闭目安神,想睡一会。
“人家现在混的风生水起,需要你去凑什么热闹。”
话里,许静蕊隐藏有一丝不快。
想想上次她介绍李亚鵬时,那样尴尬的场面,令她心中难忘。
“你这话说的,我和老左什么交情,帮站个台罢了,你话里怎么有股子酸味啊。”
王硕轻笑几声。
伸手去拉女孩。
去去!
许静蕊拍掉对方,给他倒杯水,放在桌上。
“我酸什么,只是觉得人家现在发达啦,又是拍戏又是拍电影,你太主动容易叫外面说你闲话。”
“哼,我被人说的还少吗?”
不屑地冷哼一声,王硕浑不在意,“那些记者,全都欠抽,即使有信没有发达前,我们就是哥们。”
说罢,端起杯子满口喝掉。
“哥们?以前或许是,飞黄腾达可不好说。”
坐在沙发上,许静蕊又给续上一杯。
“你这话里有话啊,是哪里看不惯呀。”
“没,我只是一时感慨,短短大半年时间,有信现在变了个人似的,叫我不敢认。”
女子巧妙地避开直接回答。
况且她不是那种特别意气用事的人,牢骚归牢骚,生意归生意。
她分的清楚。
“有信写的什么新书啊,他这年纪写明星自传也有点早啊。”
“小说,反特斗争的小说,叫人意想不到。”
“啊,我以为他不是自传就是爱情小说呢。”
这点,倒是出乎两人意料。
对于出书这点,许静蕊以为李有信像她一样,是玩人设。
想要用才子的名头自我包装。
“别说,写的挺有意思,特别无线侦听题材,以前可没什么人写过。”
“哦,你意思书不错咯。”
“抛开我们的关系不谈,确实不错,如果宣传跟上,卖个十几二十万本没问题。”
王硕今天见到现场粉丝的热情,所以认定《暗算》热销没问题。
“别说,以有信的人气,卖这么多倒是不稀奇。”
名人效应的威力,许静蕊深有体会。
以李有信如今的当红,带动新书销量确实不成问题。
“看来这条线得抓好,以后有用着的地方。”
想起李亚鵬来找许静蕊介绍,要要进风云剧组的事,她越发认识到这个年轻小老弟的价值。
至少目前看来,鸿运的事业红红火火。
她开始盘算如何用好王硕与李有信的关系。
……
《暗算》签售会的第二天,京城各大媒体对此都进行了报道。
李有信以当红歌手的身份出书,自然惹来无数关注。
这回舆论几乎一边倒地看好小说热******如《京城晚报》就认为:以李有信燕京大学高材生的背景,不用怀疑他的文化素养,再凭借其明星的身份,无疑会让《暗算》销售取得一个预料中的好成绩。
《京城青年报》则采访了包括王硕在内好几位知名作家,通过他们的阅读体验,来评价小说的故事性与趣味性。
文章认为,作为一本长篇小说,《暗算》在谍战反特题材上开辟了新的流派。
把无线侦听的三个环节用听风、看书、捕风来形容,充满了作者乐观精神的诗情画意,反应出残酷斗争下的血色浪漫。
整本书书写了个人身处在封闭的黑暗空间里的神奇表现。
破译密码的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和神秘感,与此同时,人的心灵世界亦得到丰富细致的展现。
甚至《g安报》专门介绍了《暗算》的背景资料,并列举相关真实案例,趁此宣传国家安全的相关知识。
并且公开赞扬李有信的写作对于国内当代文坛来说,无疑具有独特性。
可以说主流媒体舆论对于这本小说纷纷给出了正面评价,《g安报》的评价更是对作者独特性大肆褒奖。
倒是在娱乐报刊里,会夹杂着不和谐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