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服了蜀王的余部,夏启身边的助力一下子提高了许多,这算是他这一趟最大的收获了,除此之外还有按照张献忠遗愿,要归顺大明的大西余部,虽然和之前预期的覆灭大西政权不一样,但是化解来自西南的敌人的目的却也是达到了。
天明之时,孙可望等人带着皇宫剩余的人员将受到战火洗礼,处处都是断壁残垣的皇宫收拾了一番,几个人是一宿都没有休息,总算是重新让皇宫变得可以住人了。
成都府的百姓也受到了昨夜的战火侵扰,皇宫附近的屋舍有些也在战火之中被误伤,几乎整个成都府都在惶恐不安之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我听说啊,是汉王朱常胜的部队已经打过来了,城里有奸细给他们开了门,让他们能够直捣黄龙,一举就要打下大西的皇宫了。”
“诶~你这话就属于是道听途说了,据我所知,这是张献忠的四个义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带着部下的亲兵兵戎相见,要分个你死我活。”
“可这都快要打仗了,现在争这个有什么意思吗?”
“这我就不知道了,皇家的那些事也不是我能够揣摩的。”
一时间成都府内关于战事的说法众说纷纭,各路人马捕风捉影的在散播各种各样的消息,却没有一条是完全准确的。
皇宫在经过整理之后姑且也算是整顿出了几间客房,一宿未眠的几个人现在都已经困得快睁不开眼睛了,但是即便如此,夏启还是有些迫不及待想要知道的事。
“孙大人,你们今后打算何去何从?令尊的遗嘱有交代你们应该怎么做吗?”
孙可望沉思了片刻后说道:“义父没有交代过应该怎么做,他只是让我们归顺大明,那之后我们便将大西解散,由夏公子您引荐我们投靠大明吧。”
现在天下人眼中,名正言顺能够代表大明的应该是以朱由崧为首的南京政权,但按照朱由检所说,他和朱由崧一定是不对付的,即便朱由检回到了南京也不会得到朱由崧的认可。
既然如此肯定不能让孙可望去投奔朱由崧,虽然夏启和孙可望都对朱由检还活着这件事心知肚明,但是目前的情况来说,这件事还不能摆在明面上,换个方式去投奔朱常胜肯定也不合适。
夏启有预感,自己和朱常胜之间一定会爆发一场不死不休的争端。
“孙大人,依我拙见大西应该继续由您和您的几位兄弟共同治理,如今的大明内部派系林立,藩王割据,孙大人无论带着部下去投奔谁都未必会对大明的大局起到帮助。”
“但若是大西继续保留,一方面可以观望大明内部的局势,大明朝终究是需要一个新的领袖,在下便想替大明的苍生找到一位这样的领袖,另一方面若是大明和大西重新合并,只怕会引起其他势力不必要的忌惮。”
孙可望点了点头:“夏公子考虑的极是,那就按照你说的做,若是将来有一天大明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出手相助。”
夏启拱手谢道:“有孙大人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还望孙大人可以在这期间养精蓄锐,以图北伐,从鞑靼手中收复我们大明的江山。”
“这是自然,义父听说鞑靼入关以后也是怒火中烧,驱除鞑靼也是义父的愿望,即便夏公子不说,我们也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这下我也可以安心去休息了。”
将需要交代的事尽数了解清楚以后,夏启总算可以安稳的睡个觉了,从入蜀一来他就没有一天能够毫无顾忌的睡上一觉,如今大事了却,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他也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计嘉茂虽然离开了皇宫,但不代表他离开了成都,可现在没有离开成都,不代表他之后不会离开这个经营多年的城市。
计嘉茂返回驻地以后便收到了从襄阳急递而来的一封信,信封上写着的成都计嘉茂亲启足以见得这封信件的重要性。
计嘉茂连疗伤的事都抛之脑后了,赶紧将信件拆开,计嘉茂越是往下读者这封信,眉头便越是一筹莫展。
“计先生,怎么了?信里写了什么?”见到计嘉茂神情如此紧张,桓旭忍不住开口问道。
“出大事了,要变天了,我们收拾收拾,一刻也不要停留,连夜赶回襄阳。”
“可是弟兄们各个都负伤在身,还有些伤的重的弟兄连走路都成问题,哪里经得住长途跋涉啊。”
“桓旭,我不希望再听到你违抗我的命令!”
计嘉茂提高了嗓音说道,说完又捂着胸口咳嗽了几句,他自己的伤势也说不上轻。
见到计嘉茂大发雷霆,桓旭便不敢反驳了,他知道计先生这个态度的时候,便是事情非常严重的时候,要不然按照计先生一贯云淡风轻的习惯,不会因为自己的抗命发这么大的火。
“是。”
同样收到来信的还有朱常胜,只不过他收到的信是从汉中加急送过来的。
朱常胜原本还在为先头部队打了败仗的事耿耿于怀,但读了这封信以后他甚至连成都的得失都不放在眼里了。
朱常胜连夜召集了麾下的所有将领,命令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打道回府的准备。
“殿下,虽然我们的先头部队打了败仗,但那都是因为不熟悉地形造成的啊,现在我们吸取了教训,下一战一定可以攻破成都。”
“现在成都也好,张献忠也好,这些都不重要,我们必须即刻返程,再不回去不知道要发生大事了。”
对于刚刚发生的变故,夏启还浑然不知,他认为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已经被打破了。
被软禁在京城的骆养性也知道了这件事,对此他只能深沉的叹息,沈家的两位仆人,王暨和红叶见他如此惆怅,忍不住问道:“骆大人,发生什么事了。”
骆养性又是一阵叹息。
“南京被攻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