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召集大家来呢,主要是有一件事想宣布,我和朱由检陛下商量过了,对于南京城沦陷一事,我们不能无动于衷,眼睁睁的看着鞑靼借助南京为跳板,一扫江南,甚至整个大明都要落入他们的手中。”
在夏启回来后的第三天,朱常胜在接到了左良玉的回信以后,终于可以果断的做出选择了,面对着来势汹汹的清军,他和左良玉达成了同盟协议,而协议的内容也和夏启与侯巡猜测的大同小异。
他们要打着朱由检的旗号,名正言顺的进驻南京城,在朱常胜的军队才休整不到七天的时间,他们又要开始做好出征的准备了。
尽管连续的作战让士兵们很是疲劳,但这一回大家都兴致高昂,他们知道这一回是去收复国都,若是能够在这一次战斗当中取得出色的战功,晋升之事指日可待。
除了需要通知到士兵以外,朱常胜也不可避免的需要通知到手下的幕僚,当然本着尊重天子的作风,他下达的一切指示都是打着朱由检的旗号,因此夏启和侯巡也不得不参与这次讨论。
“按照陛下的指示,此时为了挽救大明的江山社稷,用人时要不拘一格,于是在陛下的旨意之下,在下与左良玉签订了同盟协议,势必要夺回国都,让陛下重新级位,领导我大明的百姓,拯救我大明的江山。”
朱常胜的说辞可谓是滴水不漏,但是他的意思大家都心知肚明,夏启和侯巡对他的说法不屑一顾,但是又不得不承认眼下的形势,这样的做法会是最妥当的做法。
南京被攻下,对于大明的其他地方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人都失去了信心,若是此时此刻不能够将首都反攻,对于整个大明的抗清形势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虽然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朱常胜的幕僚都知道朱常胜的行为几乎等同于“假传圣旨”了,但他们还是照着朱常胜的话去说。
“陛下果然英明,在这种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做出如此果断的决定,看来我大明驱除鞑靼已经指日可待了。”
“真是天佑我大明,在这种关键时刻让陛下出现在我们汉中,给予我们明示,实在是老天有眼啊!”
幕僚的恭维,表面上实在称赞朱由检,其实就是再变着法子赞美朱常胜,朱常胜自然很是受用。
“各位也别光顾着称赞陛下,此次陛下让我召集大家过来议事,就是想听听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此次事关重大,我们事前的准备务必要做到滴水不漏,万无一失,还请大家一起帮忙查漏补缺。”
幕僚们都故作沉思了一阵子,然后有人就开始开口说道:“卑职以为陛下深谋远虑,陛下的眼光我们拍马难及,若是陛下有考虑不周的情况,我们即便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啊。”
“是啊是啊,陛下的高瞻远瞩气势我辈中人所能企及的,要是真的有人能为陛下出谋划策,那也非的是汉王殿下不可啊。”
夏启和侯巡在这样互吹互擂的讨论会上已经一分钟都不想待了,但是朱常胜似乎很受用,迟迟不愿意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讨论。
“各位莫要将本王说得那么神乎其神,比起陛下我还是差得远,这才需要借助各位的智慧为陛下排忧解难。”
于是众位幕僚和朱常胜之间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探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夏启和侯巡愈发觉得不耐烦了,但碍于这次讨论会是借着朱由检的名义召开的,他们一时半会儿也不方便离开。
朱常胜和幕僚们说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夏启和侯巡以为终于要结束了,但是朱常胜似乎和他们想得不一样,并没有这个打算。
“夏公子,侯公子,见你们在这里一言不发,定是有什么一针见血的问题想留在后面讨论吧。”
侯巡待在这里本就是一种折磨了,朱常胜还挑衅似的来问自己这种莫名其妙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朱常胜还是要多此一举。
侯巡强忍住发火的冲动,耐心的回答道:“汉王殿下多虑了。在下资质愚钝,自觉才智不及各位,便不来惹人笑话了。”
朱常胜微笑着点点头,又转身问到夏启:“夏公子,你呢?你对此事还有没有什么别的看法?”
朱常胜的目的自然是要让夏启和侯巡自己承认自己不如他的幕僚们,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循序渐进的打压他们的傲气,让他们以后甘心为自己卖命。
但是夏启偏偏不愿意称他的心意,既然朱常胜自己凑过来了,他就是要问出一针见血的问题,让他下不了台。
“汉王殿下,请问在夺回南京城以后,你和左良玉坐大人是不是还得返回各自的领地呢?”
幕僚们纷纷惊讶的看着夏启,大家都心知肚明,此次前往南京便不会再回来了,朱常胜都找好了他在汉中的代理人,就等着体验一下号令全国的感觉。
朱常胜也被这个问题问得哑口无言,按理来说藩王在勤王以后,的确是要返回自己的属地。
“此事暂时还不能下结论,即便击退了鞑靼,他们还是会在北方觊觎我大明东南的大好江山,这正是陛下的用人之际,我和左大人此刻若是临阵退缩,既对不起陛下,也对不起对王师翘首以盼的天下苍生。”
夏启笑道:“汉王殿下不必有此顾虑,我大明人才辈出,南京城内一定还有不少可用之人等待着王师收复南京,到时候汉王殿下您只需要将部队留下,然后自行返回汉中即可,若是没有你和左大人稳住汉中和襄阳的局势,陛下恐怕也不能放心别人去做了。”
朱常胜一时无言以对,他若是真的忠心耿耿自然可以这样做,击退了清军的主力汉中和襄阳也不会有太大的防守压力,可他并非如此。
“本次会议到此结束了,各位回去准备一下,我们明天就出发前往襄阳,与左良玉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