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越典带着他的部下,以及从北方招募的义军们马不停蹄的向南京城赶来,可是他们终究还是慢了一步,大明的天子终究是为了大明的颜面殉国了。
“给我杀,一定要将这群鞑靼杀干净,不杀不足以平息我的心头之恨!”看见倒在血泊之中的朱由检,何越典双目殷红,愤怒的对着鞑靼们吼着。
原本还在自相残杀的两队人马,看到明军的援军突然之间出现了,立马调转刀刃的方向,将刀尖指向了何越典等人。
“砰。”
一声枪响之后,站在最前面的鞑靼额头已经被打出一个血洞,他们预料之中短兵相接的战斗并没有发生,何越典不由分说的就举起火铳向他们射击。
“砰,砰,砰。”
接二连三的枪声在这里响起,每一声枪响之后都有一名鞑靼倒地,直到他们全部都葬身在了何越典等人的火铳之下。
“陛下……”解决完了鞑靼以后,何越典跌跌撞撞的下了马,急忙扑到了朱由检身边。
蜀王临终之前让他们一定要忠君报国,一定要守住大明的江山,不能让反贼们肆意妄为,可是他们到头来却什么都没有做到。
在接到鞑靼南下的消息之后,侯巡急忙将这个消息传给了分散在各处的其他弟兄们,何越典等人接到消息以后,昼夜不停的南下,只为了早一点赶来南京城共赴国难。
在夏启稳定住了湖广,并且牵制住了中原的清军之后,他们便有了充足的空间向江南转移,从西面渡河以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往了战场。
可是他们终究还是来晚了一步。
其他人所率领的义军们也从鞑靼军阵的后方穿插而来,这支突如其来的援军的奇袭给鞑靼的军队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他们从各处而来,集中一处在鞑靼的军队之间杀出了一条血路。
这支军队的骁勇善战远远出乎了满人军官,出乎了多尔衮的意料,照这个样子发展,即便他们攻破了南京城的内城,在这支军队的驰援之下,他们也难以在一时之间拿下包括皇宫在内的内城。
援军到来的消息和朱由检战死的消息同时不胫而走,一路传到了皇宫之中。
刚刚还慌不择路在皇宫里如无头苍蝇一般乱窜的官员们,突然一个个如蒙大赦一般兴奋的大喊大叫起来了。
“哈哈哈,看来老天有眼,天无绝人之路,终究还是给我们留了一条活路啊!”
“哈哈哈,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啊!”
“老天爷保佑,老天爷保佑,老天爷保佑啊!”
群臣们尽皆狂欢着,对于朱由检战死的消息似乎已经完全抛之脑后了,或者说压根就没有在意这件事。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南京城的危机解除了就比任何事都要来的实际,至于皇帝是谁,不如他们在意自己的安危那么在意。
援军们的骁勇逼得鞑靼的军队不得不先行撤退,在城中腹背受敌的战况对于他们而言可不是什么容易应付的局面,尽管多尔衮还没有下令,他们的军官们也不得不擅自做出了撤退的决定。
“多尔衮大人,明军不知道从哪里冒出了一对援军,给我们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啊。”
“我知道。”
“我们的军队腹背受敌,损失惨重啊。”
“许多攻城的器械都没来得及收回了,这下该怎么办才好?”
“多尔衮大人……”
“我知道,我知道!你们不用再说了,我知道!”多尔衮气急败坏对着众人吼道,他这一吼直接令原本纷乱的军帐安静了下来。
多尔衮没有想到那个胆小怕事的皇帝居然在这一次有了赴死的觉悟,更没有想到竟然真的有军队在朱由检战死的消息传来之前就赶赴南京城支援了。
被搬空的各地再也看不住原本就活动频繁的义军了,他们只能竖壁清野,待在城中防御他们的进攻,哪还有余力去阻止他们转移。
也正因为多尔衮竭泽而渔的战略,给了义军们一个能够聚集在一起的机会,让义军们有机会齐聚一堂,汇聚在了一起。
接下来多尔衮将要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无论选择那一个对于他而言都不会是一桩好事。
要么继续攻城,将南京城拿下,然后留在这里面对明军打着为朱由检报仇的旗号的军队的围攻,如果能够防守住这一次围攻,那么他们这一回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清军从此以后能够在江南站稳脚跟。
另一个选择就是退兵,朱由检死去的消息传了出去,许多跃跃欲试的大人们就会打着勤王的名义赶赴南京城,尽早在这里占据一个一席之地,免得被别人抢了先。
只要现在守在内城的守军们可以坚持到勤王军队赶到,他们就将功亏一篑,不光如此,对方乘胜追击还能彻底收复许多土地,将大清的元气大伤。
现在撤退的话,虽然迄今为止的努力全部都白费了,但是退回来江北至少大清还有喘息的余地,南征也不算是一无所获,只不过中原和湖广就要彻底拱手相让了。
而且现在退兵只怕来自朝廷的压力可以把多尔衮逼得走投无路,他信誓旦旦的保证如今也要成为一摊泡影了,那些原本就对他不满的大臣们将会不遗余力的攻击他。
“撤军吧,我不能再让更多人付出无意义的牺牲了,应该归我承担的责任,绝对不会落到你们头上。”
沉默良久之后,多尔衮开口说道,他的语气中已经没有了意气风发之意,反倒多了许多风烛残年吧的叹息。
“多尔衮大热,我们还没有失败,您在说什么呢?”
“是啊,多尔衮大人,这可不像您的做风啊!”
“多尔衮大人……”
许多衷心的部下都极力劝说着多尔衮不要放弃,但此刻他已经没有心气了,他知道,这一回他败了,不是败在了夏启的手上,而是败给了整个大明。
这一回,他不得不心服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