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俭此刻应该急了,应该快了,但是他需要一个借口,一个能蒙蔽百姓的借口,一个能写在史书上做遮羞布的借口。
所以商俭大概率会制造一些事端引起慌乱,将矛头指向兄长。”
秦栗同意:“没错,我也是这么想的。”
无非就是什么德不配位之类的流言。
因为每发生一次天灾,不死心的前朝余孽都会流出这样的流言,引起百姓不满。
以往都掀不起什么风浪,但是现在不一样,现在要警惕商俭借此生事。
天和帝缓缓说道:“之前我和秋秋都猜测商俭养了私兵,也曾派人下去查探,但是商俭遮掩的很好,我们的人没有太大的收获。
商俭敢造反的底气在于他确实有皇室血统,而且手中有钱有粮有军队,我们不确定他手中有多少粮食,多少军饷,具体又有多少人?”
赵砚寒:“京城的禁卫军人数不多,其他军队又远在边疆,万一商俭的私兵很多,他突然造反,其他将军赶不回来,京城岌岌可危。”
秦栗不赞同:“我觉得他的人不会很多,总归不会超过禁卫军的人数的。如果商俭是突然兵变,我们没有防备,禁卫军可能不敌,但是现在我们有了防备,让禁卫军提高警惕,反制是没问题的。
更何况,养一支精良的军队是非常不容易的,这点秋秋和兄长都知道。长久的训练,精良的兵器和装备缺一不可。
士兵们身材高大有力气,才能撑起那身盔甲和钢刀,如果要养骑兵,还要有健壮的马匹。
同时,要收买人心,那么粮草和军饷就不能有拖欠,必须足月足量的下发。
商俭能有多少粮草和银两支撑呢?他养私兵肯定不是这一两年才开始的,肯定已经养了好多年了。
只有偷偷摸摸的一年增加一点才可以形成规模,否则突然大量的青壮年人口流失是会引起官府的注意的。八壹中文網
由此可以得出规模不会很庞大,形不成禁卫军的规模,再加上场地有限,很可能训练也跟不上。
军队里不是常说训练要喊口号吗?口号可以增加士兵们的气势,但是商俭在训练士兵的时候肯定是不敢喊出来的,否则那么多的人齐声震天的喊出来,声音很大,会不会附近的人听到的。
既然事情快要发生了,那么过程就不重要了,我们现在最主要的是推测这支军队被养在了哪里?在商俭造反之前,我们先发制人,将这支军队歼灭。”
天和帝道:“先前我和秋秋推测过,为了不引人注意,这支军队一定要养在人烟稀少的地方。
却又不能太过于偏僻,要有一定的空地才可以作为校场来训练,四周要有掩体,以此来掩人耳目。”
“没错。”赵砚寒道,“而且还不能距离京城太远,否则远了赶路的动静大,容易引人注意。
军队赶路时肯定不能走陆路,一定要走水路,哪里能够停泊如此多的船只?况且那么多的士兵,所需的粮食不少,还要兼有新鲜的蔬菜和瓜果,哪里能够不引人耳目的做出大量的饭菜呢?”
做饭需要柴火,点了柴火就会有火烟,做的饭菜越多所要的时间就越久,火烟也会大。
“排查过京城周边的山林了吗?”秦栗问。
赵砚寒:“我们的人排查了京郊开外十里的范围,没有收获。”
“十里有些近了,再扩大范围,最起码二十里开外,重点排查人烟稀少的山林和山坳,附近要有大河和码头……”
秦栗说着顿住了,自己重复了一遍:“人烟稀少,要有大河和码头……怎么觉得在哪儿见过呢?”
“哦?灵泽想起什么了?”赵砚寒问。
“总感觉满足这些条件和地形的我见过,你还记不记得之前我们去白溪山,当时你和我说的白溪山距京城三十里,
我们出了院子到山上泉眼的时候往下看,山下不就是大河还有码头吗?
虽然那个码头小了点,但是停泊十几艘货船没问题,我看着吃水挺深的。
况且白溪山人口不多,只有温泉山庄才有几个仆人,来往的客人也不多。”
回想起白溪山的地形地势,秦栗越发觉得白溪山很适合藏兵。
赵砚寒也回想起来了,补上他的未尽之言:“当时你还问山下那么大片的菜田种了给谁吃,山下的村庄只有老弱妇孺,为什么烟囱长久不断。”
“没错。”秦栗语速加快,“那些新鲜的蔬菜就是种给士兵吃的!否则温泉山庄根本消耗不完,山下的炊烟为什么那么多,那是因为他们在那里做饭!
在山里做饭烟火大了如果被过路的人看到了,会以为是山林失火,会上去查看。
而在村子里做饭烟囱冒烟就很合理!如果不是细心谁会刻意去关注谁家的烟囱冒了多久的烟!”
赵砚寒若有所思:“白溪山肯定不是他们的驻扎地,离白溪山不远的另一座山倒有可能。”
因为白溪山上有个温泉山庄,会有来往的客人,商俭肯定不会白痴到在白溪山练兵。
而且仔细想来白溪山上的温泉山庄出现的时间也很巧合,说不定就是个幌子,借着山庄有人需要补给,大咧咧的驶着货船停泊。
山下的村子以前是有村民,可是因为各种原因都离开了,空着的房屋就被利用起来,刚好遮掩他们生火的事实。
天和帝立马命人去彻查白溪山:“如果白溪山真的是商俭私军的驻扎地,尽快回报,我们先包围白溪山,歼灭这群叛军。”
赵砚寒赞同道:“先将叛军收缴,抓捕了商俭后很多我们理不通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
这两日朝臣们都隐约感觉到了不对劲儿,右丞在朝堂上说的话越来越少,而且还有言官御史翻旧案,直指商俭也是个贪官。
什么科举舞弊案和贪污赈灾银,还有假币案,其中都有商俭的身影,轻飘飘的揭过不足以服众,上奏请求天和帝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