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妙计安天下
朱英想到这三人,出了徐祖辉将军需要巴结。
其余两人都是他往后的左右臂膀。
当下笑道:“山人自有妙计,可安天下。”
“我问你们,你们平时读的书,都是些什么书?”
三人思虑后,都说道:“自然是诸子百家,列国典籍。”
“那你们抄写了这些典籍传下去,你们怎知一定会到了百姓手里?”
练子宁道:“这有何难,让各地县令监督即可。”
“若县令原是六国的臣民,暗中阳奉阴违呢?”
三人一愣,这种事情,他们考虑过,可也难以考证。
总想着一两个地方有了问题,出兵平叛即可。
史上那么多叛乱,大多是民心被人误导,产生了反叛的情绪。
朱英说道:“要让天下人都认可大明,自然不能用这种方法。”
“总想着把明法传递给每个人,大明就能江山永固,这怎么想都不可能。”
“陆老弟,你还是直接说吧,我王某想不出那些弯弯绕。”
朱英道:“我的意思是,明法,并不是每个人都认可的!”
朱元璋一愣,“你想变法?”
练子宁和徐祖辉也脸色一变。
这小子昨日提李信,圣上没生气就算了,现在提变法,那可是圣上的禁忌了。
助益大明一统天下的商君之法,乃大明根本,岂是能变就变的。
朱英根本没觉得有什么不可说的。
“变法是必须的。”
“但不是现在!”
听到朱英补了这一句,练子宁和徐祖辉才松了口气。
朱英说道:“我们首要做的是,需要知道大众的想法,才能根据各郡县的情况,来进行改变。”
“而要知晓他们的想法,就要先引导他们!”
“试想,北方匈奴来袭,大明各地是什么看法?”
朱元璋徐祖辉和练子宁皆是眼神凝重。
“北方自然是忧心忡忡,可南方呢?”
“估计南方的人,内心都不把自己当做大明人,甚至巴不得匈奴打下来才好。”
朱元璋开口道:“这天下归于一同,毕竟时日不常。”
朱英按下手,一副你别说话的样子。
“在你们看来,要改变这种状况,一定需要时间来解决。”
毕竟这才几年,刚刚灭了人家,还管着人家,哪能那么快适应。
但朱英有办法。
“若是这个时候,选取一名南方的普通人,通过他的努力,在明军里立下大功,晋升有望。”
“到时候,南方的百姓也会感到欣喜!”
练子宁想了想,“这办法可行,但能有啥效果?”
朱英倒了杯茶,“这个时候,纸的效果就能体现了啊!”
三人一齐摇头。
这跟纸能扯上什么关系?
朱英解释道:“到时候,纸上全印着这小子,出身贫寒,家父又在楚王的征召下战死沙场,老母亲又病重无钱可医治!”
徐祖辉皱眉道:“真有这样的人!可我们去哪找!”
“笨蛋,不用找!”
三人不解,朱英说道:“这人是哪的无所谓,我们只需编造一个悲惨的身世,最后通过加入明军,在九原郡抗击入侵,最后功成名就即可!”
“到时候纸上全印着他的事迹,你说会有什么转变?”
朱元璋内心一动。
这法子,运作起来很简单,而且一如朱英的说法。
到时候不仅仅给南方的百姓传递了一种,加入明军才是升迁的通道,还顺带普及的明法。
没错,一个底层的人就是能加入明军,获得升迁的通道。
朱英的方法很简单,若是哪个地方出了个状元郎,大众羡慕的同时,自然想学着这路径走一遭。
先立一个标杆,自然有人学。
而这种事情,要大张旗鼓的宣扬。
朱元璋懂这事,商君变法,徙木立信的典故他可熟。
当下认可般的点了点头。
若是能靠纸张,传播力度会更大。
一味的写明法,除非强迫大众知晓,估计大家都会有抵触的心理。
朱英继续说道:“又或者,写一些趣事!”
三人眨着眼,等朱英说。
朱英说道,“大众都有好奇的心理,就写南京发生了一件案子,一贵族欺压邯郸郡来的商人,欺男霸女!”
“这种事情,想必大家都是骂骂咧咧,对大明的憎恨陡升!”
“但是,在明法下,一切按明律办事,这贵族受到严惩,还了那商户的公道!”
“王将军,你说说此法如何?”
徐祖辉细细想了下,说道:“我知道了,你是想用这些法子,让明律深入民心,妙啊!”
朱英说道:“而且这事情不能断,要每天都传,传的路人皆知,传得沸沸扬扬。”
“洪武大帝出的利民策略要传,士卒升迁要传,百姓的家常事物,更是得传!”
这种引导的事情,必须每天都深入到每个人的内心。
试问谁不会对外界的事物多一种想去了解的心理。
朱英相信,在这种方式下,大明的人会为了了解这些事情去认字,去读书。
若是下田的时间整天听人家互吹,自己啥都不知道,这不平白遭了白眼。
朱元璋也理解到了这一层。
纸张的妙用,果然需要朱英才能将用到极致。
朱元璋起身,对朱英微微躬身,“在下受教了!”
徐祖辉和练子宁吃了一惊。
圣上对于有才学的人,向来是礼贤下士的,但跟人鞠躬,这可是头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