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三年二月,陕西大捷。
流贼自陕西入晋,祸延数县,山西都司上下奋力,集精锐五千余,与流贼大战于隰州,贼军大败,残敌退入陕西境内。
三边都督府自总督杨鹤以下,闻听贼讯,急遣原延安卫,绥德卫,庆阳卫以及奉旨入陕平乱南海卫兵马万余人,至延安府困住流贼高迎祥部,陕西境内各处流贼,纷纷来援,各卫官兵奋勇力战,歼敌无数。
是役,贼首小红狼,陈七秀,高迎祥等人尽皆伏诛,贼首一片云,张献忠等十余人被俘获,斩杀流贼八千余人,降者万余,山陕境内除少股流贼侥幸逃窜,再无作乱之人!
乾清宫里,朱由检看着这封从陕西送来的捷报,脸上难得的露出了一丝笑容。
这是崇祯三年以来,他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了,捷报是三边都督府杨鹤送来的,和这封捷报几乎同时送到他手里来的,还有锦衣卫密报……以及山西都司的奏陈。
虽然捷报的内容多少有点出入,但是,总归是一点可以确定,陕西那边,的确是大捷了!
肆掠了一两年的陕西各地的平乱,这一次彻底是被朝廷的兵马给斩草除根了,各地作乱的贼首,也是死的死,抓的抓,那些活着的贼首,甚至已经启程,不日就要送到京城这边来了。
不过,在这高兴之余,朱由校心里还是有点小小的疙瘩,无论是三边都督府也好,山西都司也好,都知道送上来奏陈,但是,唯一他最希望看到的那一份江晚送上来的奏本,却是迟迟看不到。
哪怕不是明面上的奏本,密奏也行啊,他朱由检的心腹之人,总不能比这些放在地方上的官员还要迟缓几分吧!
“孙卿家,陕西那边的战事,你怎么看?”
因为捷报,朱由检的心情都轻快了许多,就连因为战事在遵化方向陷入了胶着,他也觉得没那么着急了。
没错,大明虽然被后金鞑虏打了一个措不及防,但是,大明的国本还在,大明的军队,还是能打的。
“恭喜陛下,从此陛下再无内乱之忧了!”孙承宗微微笑着:“朝廷可以将所有精力,全部都拿来对付这些恋栈不走的鞑虏了!”
“哼,若是他们不愿意走,那就不要走了!”朱由检哼了一声,露出几分霸气:“退出遵化,或许他们还能活着退出关外,要不然,遵化就是这些鞑虏的埋骨之地了!”
“陛下,遵化战事,徐徐图进是我和陛下商议好的方略,不可因为陕西平乱平定之事擅自改动!”
孙承宗轻轻提醒道:“打或者不打,现在主动权都在咱们手里,就算围,也围死遵化残敌了,没必要拿将士们的性命,求这一时之功劳!”
“孙卿家不用担心!”朱由检摆摆手:“朕不是出尔反尔的人,鞑虏当着天下人,狠狠的给了朕一个耳光,朕当然想立刻就将这一记耳光还回去,但是,朕绝对不会因为自己的面子,拿朕的将士的性命不当一回事情,该怎么打就怎么打,朕说过了,兵马调度,军略大计,都由孙卿你来主持,朕不会干涉的!”
“陛下英明!”孙承宗肃然说道:“老臣死而后已,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朱由检笑着点点头,指着桌上的捷报:“说说捷报里的事情,以孙卿家的眼力,想必能看出一些朕看出来的东西!”
“杨鹤那边这一次,包揽了这次大战的全部功劳!”孙承宗微微点了点头:“不过,如果杨鹤有这样的魄力和战力,这陕西的平乱,也不至于拖了两年!”
“你是说,杨鹤在抢功?”朱由检摇摇头:“他没那个胆子!”
“老臣也觉得他没这个胆子,毕竟,陛下的亲卫就在陕西,他敢包揽所有的功劳,只怕有人早就叫嚷起来,甚至闹到陛下这里来了!”
孙承宗摸摸自己白色长髯:“陛下的那个亲卫指挥使江晚,老臣不觉得他是一个吃了亏一声不吭的人!”
“哈哈哈!”朱由检笑了起来:“果然姜还是老的辣,锦衣卫那边的消息,此战的主力,就是南海卫,其他兵马甚至大都是战后才迟迟赶来收拾残局的,这不是抢功,这是江晚让功!杨鹤脸皮倒是也厚,居然也就这么接受了!”
朱由检有话没说,那是锦衣卫的密报,不仅仅山西都司,就连杨鹤那边,都拿出大量的军械甲胄交给南海卫,如今的南海卫,可谓是兵强马壮,甲厚矛尖。
锦衣卫虽然密报只是述说的事实,并不敢直接得出结论给皇帝,但是朱由检就是拿脚指头都想得出来,这一次大捷,作为主力的南海卫,居然只是在捷报上露了一下脸,然后将大部分的功劳都拱手相让,这得了好处的人,不拿出点东西来喂饱南海卫,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虽然有些意外,朱由检却是很满意江晚的这种做法,平定一省民乱而已,那是所有官兵的功劳,南海卫深藏功与名,不搞什么“一战成名”的把戏,对朝廷,对他朱由检都是极好的。
手上有着这么一支战力极强却是没什么名声的兵马,任何小看他朱由检的人,都得做好准备不知道什么时候重重的捱一次打,而这一次被捱打,一定会让他们记忆深刻。
“这个江晚,不亏是陛下潜邸出身,高风亮节,果然令人赞叹!”孙承宗赞道:“当然和他见面,就觉得他龙行虎步,鹰视狼顾,虽无猛将相貌,却有良帅气象,恭喜陛下,我大明又得一良帅!”
“好了好了,这种好听的话,就少说了!”朱由校笑孜孜的说道:“当然还说若是他半年之内,能平定陕西民乱的话,秋后就让他去镇守皮岛,如今看来,都不用等到秋后了!”
“陛下,以卫军镇守皮岛,老臣觉得似乎有些不大合适!”
孙承宗见到朱由检心情极好,一直在他心里没有提出来的一个问题,也忍不住提了出来:“据老臣了解,南海卫兵马的将官士卒,大都都是出身京师,皮岛苦寒之地,怕是不大适合发挥他们的战力!”
他犹豫了一下:“而且,前皮岛镇守,以总兵职镇守,麾下副将,参将,游击若干,陛下即使提拔赏赐江晚,但是,卫军和战兵,终究不是一回事情!”
朱由检缓缓的点了点头:“孙卿家说的极有道理,陕西事毕,南海卫肯定是要驻防陕西一段时日,以防流贼死灰复燃,朕根本就没想过,直接调遣这一支卫军去皮岛!”
“陛下的意思,仅仅是遣江晚一人?”
这一下,轮到孙承宗一愣了,当初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皮岛这帮骄兵悍将连袁崇焕派去的人都指挥不动,陛下凭什么,调遣一个卫军出身,在边军中毫无资历的卫指挥使过去,就可以稳住局面,再度发挥皮岛的作用。
“自然不会是他只身一人!”朱由检早就想好了:“朕许他从南海卫中挑千余善战之兵护卫,入主皮岛,有朕的恩典,有朝廷做他的后盾,若是他坐镇不住,那就是他江晚本事欠缺了!”
“如此是老成持国之举!”孙承宗点点头:“如此一来,至少得给他一个代总兵的职衔,要不然,压不住皮岛毛文龙的旧部!”
“这个朕早就考量好了!”朱由检笑道:“就等这家伙的请功奏本送上来呢!”
孙承宗笑了起来,微微躬身告退。
如今朝廷里的事情极多,无论是皇帝,还是他孙承宗,都是大忙人,在这百忙之余,两人能分享一下喜悦,也算是难得的轻松一刻了。
不过,什么时候该告退,已经年过七旬的孙承宗绝对不会把握不住这个分寸的。
接下来的时候,乾清宫里又陆续召见了一些人等,这些人里,有定国公徐老公爷,有前军都督府的吴襄,甚至还有工部的侍郎刘左。
而随着这些官员们一一被召见,朝廷在陕西一战平定民乱的消息,也从这乾清宫里散播到了朝堂,然后再由朝廷散播到了民间。
一日之内,几乎大半个北京城里都知道了这消息。
到了日暮的时候,甚至在京城的一些地方,开始响起了爆竹的声音,远在陕西的战争,似乎和京城的百姓官员们,并没有太大的关系,甚至流贼、平乱对这些百姓们而言,也仅仅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已,但是,京城的百姓们,在历经了己巳之变之后,他们太需要一个朝廷大胜的消息来驱散京城里那一直密布着的失败的雾霾了。
没有什么,比起一场巨大的胜利更能鼓舞人心,哪怕,这场胜利的对象,不是那些令人恨之入骨的鞑虏也是一样,只要是朝廷的敌人,那么,他们的失败,就是值得庆祝的。
青云楼里,今天所有的食客也都是喜气洋洋,店铺里用红纸贴出了“西北大捷,普天同庆,本楼连续三日半价酬宾!”的横幅,这让原本就生意极好的青云楼里,更是人头熙熙攘攘,热闹得好像过年一样。
有不明就里的食客,纷纷打听这是什么事情,让这酒楼的东家肯如此大出血的酬宾,结果他们得知了原来酒楼老板的兄弟,就是此次西北大捷中的军官,于是,这些食客们得了便宜,也会凑趣,从天黑下来起,青云楼外的鞭炮声就没断过,以至于后来不得不兵马司的人出面,让这些狂放鞭炮的人收敛一下,莫要引起了火灾。
而与此同时,吴襄回到自己的府邸,也是老怀大慰。
全府上下,不管是管家还是帐房,不管是丫鬟还是厨子,通通每个人赏了一个月的薪钱,他自己更是将全家老小都召集了在了一起,摆上了满满的一桌狠狠的庆祝着吴家的这喜事。
“我就知道三桂这孩子有出息!”吴襄几杯酒下肚,看着自己的家小,满脸红光:“这一次,他是真给我吴家长脸了!”
“啊,二弟他做了什么,让父亲这么高兴!”
“富贵险中求啊,这混蛋小子,真是拿命博来的富贵啊,不仅仅他这次入了陛下的法眼,就是连他爹我,这一次也沾了他的光了!”
“快说说吧,老爷,孩子们都急得眼睛冒火了!”身边的吴夫人笑着看着自己的丈夫卖关子,忍不住说道:“老爷今天被召进宫里去了,是不是陛下给老爷说什么了?”
“这次西北大捷,三桂立功了!”吴襄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立了大功,这次叙功的话,赏赐肯定是少不了,而陛下这次召我进去,很是夸奖了我一番,托三桂这孩子的福,我上次见到陛下,还是陛下登基的时候,远远的看了陛下一眼,而这一次陛下是单独召见啊!”
他极为自得的说道:“陛下赞我吴家,是将门之家!”
“二弟他到底立了什么大功啊!”吴三桂的大哥也是高兴的问道:“能得到陛下如此的赞赏,至少二弟的前程是不用担忧了!”
“具体的事情不知道,不过,为父觉得,能令陛下都如此高兴的事情,觉得这功劳小不了!”吴襄说道:“我听陛下的意思,好像还问我有没有外放的意思,在都督府里呆了这么多年,终于被陛下想了起来,我高兴啊!”
“这的确是我吴家的大喜事!”众人纷纷大喜,举杯向吴襄:“我吴家兴旺之日,指日可待!”
“也不知道三桂这孩子,什么时候能回家!”吴夫人笑着说道:“都打了胜仗了,应该回家看看吧,立功不立功什么的,我倒是觉得没什么,我只要你们都一个个平平安安,那我就满足了!”
“妇人之言!”吴襄看着自己的老伴一眼:“这么高兴的事情,老是说这些扫兴的话干什么,该回来的时候,三桂自然就回来了,要你唠叨什么,三桂如今有本事能立下功劳,那也是他老子我教的好,我吴家如今简在帝心,理当兴旺发达!”
“好好好,你说的有理!”吴夫人瞪了自己丈夫一眼:“几天你和孩子们都高兴,我不说你,等过了今天,我让你好好的认识我一下!”
吴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