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的繁华虽然在电影中看了很多,但是亲眼见到给人的震撼还是不一样的。
比起其他人有些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模样,朱小琴则是在拿眼前的这些景象和她印象中的港城对比。
街头跑着有轨电车申城也有,不过那各具特色的霓虹招牌,则是他特有的光景了。
80年代的港城,是闻名世界的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非常活跃。
与之带来的就是各地人大量的涌入,虽然他已经出了各种政策限制,但是来的人依旧前赴后继。
人一多自然就要盖楼,一盖就停不下来了。
现在的港城已经是高楼林立的状态了,当然比起那种动辄几十层的高楼,现在楼的高度还没有那么过分,
但是这已经够让大家惊叹的了。
比起内地的发展,几乎像是两个世界。
与后世那有些沧桑气息的港城相比,现在的他可以说是最辉煌的阶段了。
彭越安和朱小琴两人本来都想着孩子的心,都被眼前的这些景象吸引走了。
一开始婆婆问她孩子该怎么办的时候,朱小琴想都没想,回了句,
“省心这段时间就得麻烦您帮忙带了。”
本来自从她娘回老家之后,孩子到爷爷奶奶家的频率就高了,祖孙亲的很。
她这有什么不放心的。
而且省心也不是那种喜欢抱着你大腿哭的性格,
他爸妈走的时候,这个小娃娃还淡定的挥了挥手。
不过后来通电话的时候,两人才知道,晚上的时候这孩子哭惨了。
这也是后面两人基本上不怎么参与这些工作的主要原因了。
两人这个时候也顾不上什么电话费贵不贵了,
不过还好孩子第二天就不哭了。
港城目前还没有回归,所以一开始听丈夫说他们单位有这个学习机会的时候,
朱小琴还觉得诧异,毕竟人数也不能说少,这么些人一块出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吧。
后来才知道原来像羊城这些离得近的都组织过几次了。
当然,这里面多少是真的来学习的得打个问号了。
申城虽然离得远一些,但是作为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安排大家出来见识见识也没什么不正常。
只是这看完是想着是怎么回去建设自己家,还是想着怎么才能出来,
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随行的翻译不止她一个,她基本上跟着打酱油,所以她的注意力自然放到了自己关注的点上。
港城的股市是什么情况,具体的印象朱小琴没有太多。
但是托她没穿越前毕业的大学论文的福,好几个节点,还有一些有名的股票,她心里还是有数的。
那个时候,挑港城经济相关分析的人都快把他分析烂了。
她刚穿越的时候想着怎么赚钱的时候,就有来股市里赚一笔这个念头。
她写书写教辅材料赚的钱,已经是现在绝大多数人能一辈子能赚到的几十倍,
但是想想过程中自己掉的头发,朱小琴觉得自己这钱挣的怎么也不能说容易吧。
但是这股市不知道走向也就算了,知道不来里面赚一笔走,怎么想,心里都痒得慌。
不过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就是她压根就没机会单独行动。
打酱油也得团队一块行动,大家就跟一个个小鹌鹑一样,被指挥着这里那里的一团团的来回跑,
不管去哪里,都是大部队一块。
朱小琴和彭越安夫妻俩住的都不是一个屋子。
虽然用自己的眼睛真实的记录了八十年代港城的繁华,但是看着那大屏的滚动数字,却不能参与,可真是不甘心啊。
自己想办法来的就算了,跟着领导一块出来,家属也在,还是老实点吧。
但是就在她准备好好欣赏欣赏八十年代的港城,看看帅哥美女,多买点特产回去的时候,
意外的遇见了一个熟人。
朱小琴一开始看见他的时候都没敢认,虽然吃过这个学长的散伙饭,
但是毕竟不是一个学校的,她后来没有关心过这人的事。
只是听林宇提过,说他这个学长一开始在羊城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想办法去了港城,具体怎么去的他们就不清楚了,说什么的都有。
“这不是小朱同志吗?”
朱小琴一听这声音这才确定了眼前的人确实是当初租车给她的宣晓光学长。
这话可怎么说,男大十八变肯定不对吧?
“边上这位是小彭同志吧,哎呦,好些年不见,我这都差点不敢认了,你们这是结婚了?”
“宣学长,真是好久不见了,是的,我和小彭毕业没多久就结婚了。”
彭越安听了这话才反应过来这人是谁。
实在是快六七年没见,变化又这么大,他从脑袋里理出这些回忆,花了点时间。
“学长,你好,真是好久不见了。”
宣晓光刚刚一确定这是自己以前隔壁学校的学弟学妹,就上来热情的跟两人握了握手。
“这是好些年没见了,要不是小朱同志基本上没什么变化,我可不敢认了。”
宣晓光也有些感慨,自从他来了港城,就再也没见过以前的熟人了,
除了偶尔跟家乡的父母联系联系,当初上学的那些同学,都断联好多年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反应这么大。
毕竟即使他在港城混的不能算差,但是再怎么样,他也都是个外人。
这种漂泊感不是多挣了多少钱,就能消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