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琴她丈夫虽然只有兄弟两个,一个还出了国,
但是彭家毕竟在申城生活了多年,
别的亲戚朋友,很多。
朱小琴和彭越安这种名牌大学毕业的夫妻,
一个在政府单位上班,家里有钱。
一个出版各种小说和教辅材料,出版费不知道赚了多少。
了解的人虽然具体不晓得他们能赚多少,
但是在众人间他们就是最有钱的那一波。
所以不可避免的,就会遇见借钱的问题。
有些也不是说一定要借钱,但是喜欢跟有钱的亲戚拉关系,这是人的天性。
他们也不是只来老三家,彭家彭母还是彭老大那里,他们也没落下。
彭父虽然亲兄弟就两个,有个还不来往,但是毕竟是老申城人了,
远亲,朋友,邻居,同学随便算算,办个酒席,都得十桌往上了。
再加上彭母那边的,想想都吓人。
所以在朱小琴的观念里,比起借钱,还是大家自己赚钱吧。
她不恨你有。
她不想跟别人借钱,但是也不想借钱给别人。
而且因为现在很多国企效益下降,好些人家的生活压力又变大了。
虽然下岗潮是在九十年代后期,但是任何事的发展都有一个时间过程,
不可能什么情况没有,突然说厂里养不活工人了,你们都走吧,
这不是让工人们闹事嘛。
很多人现在上班的时间减少,工资发,但都是打了折发。
有些人虽然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是钱不够生活,自然得想别的法子。
出去摆个小摊子补贴家计的比比皆是,
但是也有些拉不下脸的,到处借钱也不去做些小买卖。
周边亲戚都被借怕了,没人借他,就往远处借。
借着借着彭家自然也不会被漏掉。
彭父彭母那里人就没断过,简丽娟要不是看在这些人算起来都是长辈,她早就要发火了。
朱小琴和彭越安这里也有这样的人上门过,不过他们都不在家,所以算是躲过一劫。
虽然说躲有些夸张,但是应付这样的事在夫妻俩看来,比起应付工作还让人头疼。
不过没被逮到这事,是她在婆婆家吃饭的时候,听她大嫂提的。
简丽娟说这话的时候自己都觉得离谱,
这都多少年没联系的人了,来拉关系,不来找老的,跑去找见都没见过的小的……
这打的什么算盘谁心里还没点数嘛。
身上有点钱的人大部分还是要脸的,怕的就是这种没脸没皮的。
还有离得远的有点关系的亲戚上门来求工作的,
虽然确实有很踏实工作的,但是可能也是彭越安夫妻俩运气不好,
好吧,主要是彭越安,毕竟这事是他爸安排他去处理的。
彭越安本来觉得就是个顺手的事,虽然现在很多国企大厂效益跌了,
但是小厂子雨后春笋一样的往外冒,他又是工商局这块的,不说安排个多赚钱的工作,养活自己还是没问题的。
他同事或者朋友做这些事的很多,谁家没几个不容易的亲戚朋友呢。
但是他正式遇到了个压根就不是正经想上班的人,
嫌弃工资低,嫌弃工作累,千奇百怪的理由,恨不得有人养着他。
彭越安都想抽自己嘴巴子,他接话的时候真没想到会是这个情况。
最后还是打了个招呼坑了儿子的彭父出面把人送了回去。
后面可能也是晓得自己坑了孩子,朱小琴她公公婆婆也没在为这些是打什么招呼了。
虽然外人不是没有说这小夫妻不近人情,但是他们又不靠人情吃饭。
嘴长在别人脸上,想怎么说怎么说,他们不在意。
奇怪的事,他们这种态度之后,反而周围的人客气起来了。
认购券的中签率高比想象中高很多,黑市上求购的人,翻了几十倍都有人要。
很多人买是买了,但是都守不住,翻了十倍卖了的,翻了二三十倍卖了的,不在少数。
彭家晓得朱小琴买认购券的基本上都跟着她买了,
但是什么时候出掉是个大问题。
虽然拿去炒股赚的更多,但是也不是是个人就有钱去做这事的。
大家隔三差五的就来她这里打听消息,
但是就这样还经常见不到人。
彭越安那里他们倒是能算准他下班回家的时间,
但是有些事不直接从朱小琴嘴里晓得,这些人心里就是不安。
这些人中以彭梦白为首。
彭梦白晓得自己稳不住,堂哥的话她听了总觉得他说的不清楚,
最后干脆来给她省心侄子当上门老师来了。
省心小朋友就这样被迫过上了提前私教的日子。
这要是别人朱小琴肯定不放心,但是丈夫这个堂妹本来就是师范毕业,现在的工作就是老师。
虽然很多知识朱小琴自己能交,但是即使她儿子在省心,一天到晚两人大眼瞪小眼,还是容易有矛盾的。
彭梦白一来可是给他们省了大事了。
朱小琴本来对丈夫这个堂妹印象不错,但是她这么来着持续了几个月,不熟悉也熟悉了。
而且自从彭梦白这样做之后,彭家别的人来的联系的就少了,
她还是重重的松了口气。
朱小琴买的那些认购券除了打新股,大部分都黑市出掉了,
虽然全部进股市也没问题,但是她还是觉得钱到手上更让人安心。
钱到了手,除了囤了些小的地皮,剩下的就在等待下一次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