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过得平平淡淡,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终于在一个半月后,作坊建好了,张家人也打算休息一天回到了村里。
“哇,好大啊。”顾晨一下牛车就惊呼出声。
“居然这么快就建好了。”张氏也很惊讶,毕竟这才一个半月。
不过想想作坊比较简单,就是一排排房子连在一起,只不过看上去很是壮观。
因为顾徽柔早就想好了是流水线工程制作,所以每一个工序就是一个大房间,然后做挂面和做红薯粉土豆粉这些的还分开了,所以就显得很大。
还专门建了一个大的绪渣池,能把不用的红薯渣和土豆渣放在里面,而且顾徽柔也想好了,这些就可以便宜给村里人,让他们拉回家去喂猪,那可是好饲料。
“是啊。”
“既然已经建好了,那是不是可以开始招工了。”张铭轩问道。
“确实可以了,不过还要先商量一下。”张大叔点点头说道。
“叶平啊,你们回来了。”这时村长也过来了,看到张家人回来了就问候道。
“村长叔。”张大叔打着招呼。
“好,这作坊已建成,是不是可以商量一下……”村长说道,毕竟现在这么问确实有点心急,不过,这是村里的大事,虽然马上就要过年了,可是早点开始也能早点让村民们挣点钱啊。
村长话音刚落,周围的村民就都竖起耳朵听张大叔怎么说。
“那是当然,今天午后就可以开始招工了,还等我们回去商量一下就可以开始了。”张大叔爽快道。
“好,好,好。”听到消息的张村长连说了三个好字。
“哈哈,叶平,这作坊真大。”
“是啊,气派。”
村民们都在恭贺着,不过也确实气派,这作坊占地面积大,还建了高高大大的围墙,朱红色大门此时是敞开着的,往里看去,就能看见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砖房。
一家人回到家后,张铭浩就迎了上来。
“爹,娘,小柔姐姐,大哥,二哥,铭洋,小晨你们回来了。”然后就是一通问候。
“嗯,铭浩。”张氏笑着摸了摸张铭浩的头。
李荣和李想放下东西就去了厨房,现在时间还早,不过也可以早点准备午饭。
“陈神医。”顾徽柔带着顾晨去后院看兔子,就看到正在给兰草浇水的陈神医。
“小柔回来了。”陈神医还挺高兴的,乐呵呵的说道。
“嗯嗯。”
“陈神医。”顾晨也跟着喊到。
“好,小晨乖啊。”
“姐姐,兔子。”顾晨拉着顾徽柔要去看兔子。
“好。”顾徽柔笑呵呵的由着顾晨拉了过去。
“姐姐,兔子长大了。”顾晨指着当初发现的那只白色兔子说道。
“对呀,估计过不了多久就会生宝宝了。”顾徽柔看着肚子鼓鼓的大白兔子说道。
“哇,那会不会有白色的小兔。”顾晨有些好奇。
“姐姐也不知道,我们就等它生下来吧。”顾徽柔如实回答道。
“嗯嗯。”顾晨虽然有些失望不能现在就知道,不过心里也清楚顾徽柔说的是对的。
两人看了一会兔子就回到堂屋了,和张大叔他们开始商量招工的事。
“这招工要招多少人合适啊?”张氏问道。
“先招二十人吧。”张大叔想了想说道。
“二十人会不会太少了?”
“不少了,我们生意还没有开张,还是稳妥些好。”
“我觉得二十人有点少。”顾徽柔开口道。
“我打算让大家流水线生产,每个步骤都要有人,而且最少也要两到三人,有的比较复杂的还需要多一些人。”
大家想了想也觉得有理,于是张大叔说道“那要招多少人呢?”
“嗯,分步骤的话,和面就需要四个人,盘条,绕条,拉条则需要更多,那就每个步骤六个人,上杆下杆可以六个人,最后还有包装,也需要四个人,两个人剪短,两个人捆绑,那这就是三十二个人。”顾徽柔说道。
“还有采购面粉的人,不过可以让空闲的人去。”张铭宇补充道。
“对,每天只需要干四个时辰就可以了,按照不同的步骤,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来上工,保证一天的工作做完就可以了,按天算工钱。”顾徽柔说道。
“行,那就这样吧。”
“对了,和面可以找力气大的男人,上杆下杆也需要男人,最后的包装可以找妇人,中间的倒是都可以。”顾徽柔说道。
“好,我知道了。”张大叔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那就招十六个男子,十六个妇人吧。”张氏想了想做挂面的步骤,中间的绕条也需要力气,于是说道。
“那行,一天就十八文吧。”张大叔说道。
大家都没有意见,这不是很重的活计,一天十八文不少了。
过了一会儿,李荣和李想把饭做好了,见事情已经商量好了,一家人就开始吃饭了。
吃过了饭,张大叔就带着张铭轩出去找村长去了。
“村长叔?”还没到村长家张大叔就看到有许多村民在村长家门口叽叽喳喳的不知道说些啥,有些好奇的喊道。
“好了好了,叶平来了,不要挤了。”村长一见张大叔来了仿佛看到救星般赶紧把他给拉了过来。
原来是大家都听到午后作坊就要招工的消息,所以就都来村长家想问个明白了,毕竟这作坊就是村长看着建成的。
“大家听我说,这作坊已经建好了,不过由于这生意还没开始做,所以先暂时只招三十二人,十六个男子,十六个女子,钧要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张大叔知道大家都很关心生计,也没有卖关子直接说道。
“不过啊,我话说到前头,要仔细干净,最好会一点厨房活计的,还有就是不要好吃懒做偷奸耍滑的。”张大叔想了想补充道。
“这还不简单,现在谁还不会点厨房的活计啊。”一位村民说道。
“对呀。”其他人也符合道,不过也确实,现在村子里的大多是都是会一点的,农村了没有君子远庖厨的说法。
“好,一个个来这里报名,符合条件的就能在作坊里做工。”
“好好好。”村民们赶紧排起了队。
最终报名的有一百多人,不过有些不合格,张大叔又和村长他们商量了一番,最后定下了三十二人,不过也说明了其他人以后还有机会。
这才算是招工完成了,成功的三十二人都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