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嬷嬷低声道:“杨德昌德高望重,在先帝在世的时候就是内阁大臣,若是经手皇上批改的奏折,都是他先整理呈上去的,娘娘应该知道,若是遇到大事,皇上会召集内阁大臣商议。”
听完这番话,木浅歌的心情很是复杂,忍不住问道:“那韩千骆也算是内阁大臣吧。”
“他作为当朝丞相,自然也算内阁大臣。”
王嬷嬷皱了皱眉,“不过杨德昌没有韩丞相的势力大,说到底方将军还是太后娘娘最看好的人。”
“当然看好了。”
木浅歌忍不住冷笑。以后这个方俊的前途可期,要是还对王太后忠心耿耿,恐怕委以重任之后,整个夜国的兵力都在他掌控之下。若是这种人为王太后效力,那这个夜国有没有夜谨都一样,恐怕一直都会在王太后的掌控之中,这是他们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王嬷嬷抬头看看木浅歌,“皇后娘娘,您这是准备着手对付太后了吗?”
“还早着呢,知道了这两个大势力,对本宫的计划很有用处,王嬷嬷,多谢你透露这么多。”
木浅歌回过神来,并未提及夜谨要做什么。哪怕王嬷嬷已经是她的人,她也并不想多说什么,否则会给夜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闻言,王嬷嬷摆摆手道:“皇后娘娘,您可千万别这么说,老奴并未真正做什么,只是想报答您罢了,您还想知道何事?”
“先就这么多吧。”
木浅歌抿唇,知道她透露出来的这两个人,恐怕都是夜谨从未发现的。再往下的那些小势力,稍微一查就能查出来。王嬷嬷欲言又止,“不管任何时候,只要皇后娘娘想知道的事情,老奴定然全部告知,不会有任何隐瞒。”
“多谢,你就住在凤栖宫后院吧,每日可以去刑部看看你儿子,本宫原本想着给你在京城中安排住处,但王太后如今正在气头上,本宫怕她对你动手。”
木浅歌对刚进来的红枫摆手,“你来带着王嬷嬷去住处。”
“皇后娘娘的恩情,老奴没齿难忘。”
王嬷嬷跪下来行礼,看着很是感激。事实上,她此刻已经感激到愿意为皇后付出生命了。和唯一一个儿子团聚是她这辈子都梦寐以求的事,但她知道跟在太后身边永远也不可能脱身。原本她以为这辈子也不能和儿子见面了,却没想到在皇后和皇上倾力相助,让她这辈子还能跟儿子每日见面。她此生无憾了。木浅歌听多了这话,只觉得哭笑不得,“你也不必如此感激本宫,本宫同样也在利用你找到太后的把柄不是吗?咱们都是互相利用,以后心知肚明就是了。”
“即便如此,皇后娘娘为老奴做的,老奴也无法同等回报,只愿以后皇后娘娘想知道的,老奴都能够帮上忙。”
王嬷嬷很是诚恳的说出这番话,这里已经下定了决心。红枫在旁边笑道:“嬷嬷能够好好生活,跟你儿子团聚,以后互相照顾就行了,这就是娘娘想看到的。”
王嬷嬷再次道谢,这才跟着她离开凤栖宫。另一边。王太后缓缓睁开眼睛,就见御医正在嘱咐宫女熬药。看到她醒了,王佩琴顿时又惊又喜,“姑姑,您终于醒了。”
“哀家这是怎么了?”
王太后只觉得头痛欲裂,被她扶着坐了起来。王佩琴欲言又止,“您……您见了皇上和皇后娘娘之后,不知怎的就晕了过去。”
闻言,王太后身子一僵。她立刻想到之前发生了什么,气得又攥紧拳头,“木浅歌放肆,皇帝更是放肆!竟敢公然跟哀家对抗,教唆王嬷嬷背叛本宫!”
“姑姑息怒。”
王佩琴急忙道:“王嬷嬷确实是冤枉的,皇上和皇后娘娘如此做,也是不想让一个无辜之人惨死。”
王太后眯起眼睛,猛地看向她这副着急的模样,突然冷冷一笑。王佩琴被她看得害怕,忍不住往后退了两步,“姑姑不要生气,琴儿说的也是实话。”
“哀家怎么没发现,如今你越来越帮着皇后说话了,是和王嬷嬷一样准备背叛哀家了是吗?”
王太后居高临下的打量她,眼里一闪而过冷光。王佩琴愣了愣,继而郑重其事的跪在地上,“姑姑,琴儿从未想过背叛,只是觉得王嬷嬷这件事确实是姑姑太过绝情了。”
她壮着胆子抬头,“不管芙蓉再怎么能干,您也不能让王嬷嬷替她去死,这样容易失了人心,更何况王嬷嬷还知道她就算替死,也是有人陷害,姑姑却从未想过查清楚这一切。”
听完她的话,王太后彻底愣住。她之前还没有察觉到不对劲,可听到这话才反应过来,背后的凶手一直在借刀杀人。无论是芙蓉还是王嬷嬷,只要有人死了,这件事就查不到他的头上。王太后猛地抬头,“芙蓉畏罪自裁是不是皇后动的手?”
“不是,琴儿已经派人去问过了,是个面生的小宫女自称是您派去的,进去和芙蓉说了几句话出来,不过多久芙蓉就服毒自尽了。”
王佩琴说到此处,忍不住抬头去看她的神色。话说到这个份上,真相已经呼之欲出了。王太后紧紧咬着牙,愤恨道:“是花溪云,是她利用哀家对付皇后!”
“是啊姑姑,这件事若是成了,花贵妃就少了个敌人,要是失败了,她就可以将此事推给巫术和芙蓉,这样一来就不会波及到她。”
王佩琴眸光微闪,抬眼看了看她,忍不住叹气道:“只是臣妾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她居然连您都敢利用,真是丧心病狂。”
“哀家早就知道她是这种人。”
王太后忍不住冷笑,此刻恨不得杀了花溪云,“哀家只是没想到,她居然敢把这么重的事推到哀家身上,看来哀家以前是小看她了。”
“姑姑打算怎么做?”
王佩琴不动声色地询问。她只想知道花溪云能不能收到代价。王太后若有所思地低下头,良久才道:“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