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回到宜春,已经是第二日的傍晚了。
不是赵衡林不想早点走,而是赵珉一心想多看看雀儿。
他都多久没过上遛鸟逗狗的日子了呀。
真是怀念以前还在彭水的时光。
那会儿,可不需要自己做个工具人,每天敲章都敲到手酸。
赵衡林是把赵珉从雀儿市场给拉着走的。
他怕自己要是不拉着父亲走人,父亲能直接就地买上一百只,然后背回宜春,找笼子给挂起来。
如此金贵的鸟儿,不用好笼子,那是不行的。
不仅要用好笼子,还得喂最上等的粮。
以赵珉的性格,肯定还要特地雇佣懂雀儿的人来伺候这一批鸟。
到时候又是一大笔不必要的开销。
虽说自己现在有了不少钱。但还是经不起父亲这样大手大脚地花用。
赵珉一边埋怨儿子不愿给自己花钱,买心头好。一边怀念着彭水的日子。
在马车的摇摇晃晃中,抵达了宜春。
宜春城正是午后农闲的时候。
赵衡林拉着赵珉,马不停蹄地赶往江边。
想看看沿江一带的渔民百姓,是如何生活的,船只大小,又是如何。
宜春的沿江一带,十分繁华。
和城中景象恰恰相反。
这些以捕鱼为生的百姓,并没有遭到多少天灾的为难。
他们已经习惯了在江上生活,习惯了如何面对洪水。有鱼时,感恩老天爷的恩赐。捕获无果时,便心生遗憾,今日的老天爷没能给自己赏赐。
总的来说,这里的生活要平静许多。
赵衡林观望着江景,看着江上船只来来往往。
心里有了数。
宜春不仅有靠江吃饭的渔民。也有以运输为业的大船。
这些都是乡绅们的产业。
这让赵衡林想起来,自己除了县衙外,还可以找乡绅们一起商讨,如何进行大堤的水泥浇筑工程。
毕竟乡绅们在宜春的土地是最多的,每年受到灾害时,他们的损失也比普通百姓要来的大,来得多。
只是百姓们家无余粮,是以难过日子。
乡绅们习惯了洪涝天灾,早早地就备好粮,根本不必慌张。
但损失,还是存在的。
现在既然有减少损失的方法,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
赵衡林还想到一点。
这些本地的世家大族中,是不乏“闲人”的。
这些“闲人”日常游山玩水,吟诗绘画。
看似对民生没有半点帮助,但其实他们所绘画的山水图中,就含有宜春的山川地形。
这对勘察地形有很大的帮助。
其中还有不少人,是无心仕途。不愿出任低等的官吏,又不想入朝进行尔虞我诈。
左右家里有足够的钱粮,够自己挥霍,为什么不留在家乡,做个“闲人”呢?
赵衡林决定上门,和这些乡绅们谈一谈。
也许其中就有懂的勘察地形的人选。
毕竟,只有他们这些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宜春的人,才是对宜春真正了解,真正关心的,
赵珉也认为可行,只是徐昌林和梁元利有些抵触。
他们是平头老百姓出身,对这些世家大族们心怀芥蒂,也是正常。
赵衡林没有说服他们,而是选择独自一人,与这些乡绅们商谈。
赵衡林组了一个局,邀请了宜春所有的乡绅们。
这些乡绅不知道赵衡林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些是自恃身份,并不愿意来。
另一些抱着好奇心,倒是过来一聚。
到场的人,远比赵衡林想象当中要少得多。
不过没关系,赵衡林自有办法。
他对这些乡绅们说道:“自从我办了织厂、石灰厂,还有窑厂后。赚了不少钱。不过现在想要扩大经营,所以希望诸位纷纷解囊,以助我渡过难关。”
这些乡绅们都笑了起来。
其中一家黄姓乡绅,便道:“人人都知道,赵衙内到了宜春后,赚了许多人几辈子都赚不来的银钱。如今哪里需要我们伸出援手呢?”
赵衡林道:“因为县衙决定重建大堤,是以石灰厂的产量需要大增。我手中现银不多,所以希望折成股份,向各位出售。各位只要愿意认购股份,往后石灰厂的销量都有一份分红。股份多少,分红就有多少。”
自古利益最得人心。
这些乡绅们纷纷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县衙要重建大堤的事,他们是知道的。但没想到,是通过赵衡林的石灰厂建造。
乡绅们并没有见过水泥墙的坚固,只当做是县太爷假公济私。
用儿子的厂子,赚自己的钱。左手倒右手的事。
现在一听到,自己也能插一脚。都有些躁动起来。
谁会嫌家里钱多呢?
现在赵衙内给了他们一个赚钱的机会,谁都不想落下。
那位黄姓的乡绅似乎是这些人的领头者。
他当即便道:“不知赵衙内打算如何出售股份?一股是多少钱?”
赵衡林早就有成算,“一股十两银子。总共一千股。大家看看,各自分多少。如果谈的拢,今日我们就将事情给定下。”
一位林姓乡绅不禁叫道:“这等好事,竟然还能轮得着我们。哈哈,那些没来的恐怕想都不曾想。”
黄姓乡绅则在心里默默计算着,十两银子一股,一千股,就是一万两银子。
在座的哪个都不是穷人,分一分,的确能分的完。
黄姓乡绅说道:“那要是往后,有人眼热,再有想买股份的呢?”
赵衡林道:“还是分作一千股,不过是二十两银子一股。”
总而言之一句话,先到先得,后面的价高者得。
黄姓乡绅道:“好,我认一百股!”
林姓乡绅赶紧跟上,“我认七十股。”
几位在场的乡绅们都跟上认股。
认完股之后,这些乡绅们道:“那分红,又是怎么算的?”
赵衡林说道:“我打个比方。如果一年利润为一万两银子,那一百股就能分到五百两银子。认购的股份越多,得到的分红也就越多。大家都是有做营生的人,自然懂这个道理。”
这些人点点头。
这个理,谁都知道。
五百两银子啊。
看着不多,但在宜春县,他们一年利润加起来也没这么多。
没想到一个石灰厂,竟然能赚这么多钱。
不得不说,赵衙内可真是个生财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