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8金风玉露总相逢01
星夜高悬,正是沉眠的时候,安远侯府正院却是一片喧闹。
侯夫人郑氏正在生子。
郑氏的陪嫁一个个都十分紧张,照顾郑氏的同时,没忘记去通知安远侯。
可安远侯始终都没来。
最后郑氏产下一子。
安远侯取了一个“修”字,道:“希望这孩子修心谨慎。”
郑氏吐了吐字:“沈修,罢了,希望我儿灵秀修远。”
有了儿子,郑氏待安远侯连淡淡也没了。
若不是她因守祖母之孝耽误了年华,岂会嫁给一个有着二个嫡子、庶子女无算的鳏夫?
她可是世家郑氏的嫡女!
进了侯府,不说多么真心实意地融入,郑氏也是尽到了本分。八壹中文網
偏安远侯对她下药,不许她有孕。
郑氏只觉可笑,她不曾觊觎侯府世子之位,安远侯就这么防着她?
若是无子,老来靠安远侯那些儿子,她能有什么结果?
二个嫡子,都对她敌意颇深呢。
安远侯是诚心娶她做摆设,还要郑家帮扶,还要她尽心尽力操心侯府啊。
郑氏才不会如他的愿,她只管培养自己的儿子。
夏日炎炎,一个八岁的小童正在书房写字。
郑氏带着丫鬟过来,看到沈修努力,不禁微笑。
又望见书房里连个冰盆也不摆,忍不住皱眉,道:“修儿,你也不让人摆个冰盆?”
沈修笑道:“练了母亲给的导引术,孩儿不热。”
郑氏摸了摸沈修的额头、手心,道:“还真是,我儿真是有天赋。”
郑家有传家的导引术,家族子弟都会练一练,但是也就是强身健体好一些,练不出什么名堂。
可她这个儿子,偏偏把导引术练出了神效。
不仅提升了记忆力,还能寒暑不侵,力量异于常人。
郑氏已经听过许多次来自文武先生的夸奖了。
都是她娘家请来的能人,每次都真心实意夸儿子天赋异禀。
安远侯还想让其他儿子跟着蹭课,也不想想,人和人能一样?
李嬷嬷笑道:“咱们修少爷身上可是留着郑家的血脉,天赋胜过许多人,岂是庸人可比?”
沈修不觉得这话对,但说这些让郑氏开心,他就道:“以后儿子一定让娘亲过上好日子。”
什么是好日子?不受冤气,就是好日子。
这侯府的生活,富贵有了,也憋屈。
安远侯明晃晃的偏心,扶持嫡长子就算了,还要压制继室子。
沈修当然愿意习文,可是武力还这种兵荒马乱的时代,也是必不可少。
他无所谓安远侯的家业,也不会因此就放弃学习自保技能的机会。
十年后,郑氏回株洲省亲。
沈修骑马,和护卫一起,护持着自家的车队。
时不时能看到路上有流民过路,他皱眉不已。
一路上,常能看到来不及被掩埋的尸骨。
沈修能做的,就是就地掩埋。
因着担心安全,车队的护卫不算多,也不是真正精干的能手。不好分出人去干这事。
如果落了单,不好说后果。要是停下来等,也难说。
沈修仗着力气大,就是自己几下子挖个坑,把人埋了。先后不过几次眨眼的功夫。
郑氏本不想儿子管这事:“徒费工夫,也不安全。”
她是走出京城,才发现路上这么糟糕,人带的少了。
说是护卫,其实还是家丁,只是健壮一些而已。
没有沙场血勇之气,她很担心出事。
她就算了,修儿还年轻。
没想到,是十八岁的儿子挑起了重担。
一整个车队,被他管的井井有条。
连不长眼想袭劫车队的匪徒,也被沈修轻易解决。
却是人财无事,给了大家极大的安慰。
有这样的儿子,郑氏骄傲极了。
李嬷嬷夸赞道:“再没有比修少爷更出彩的了。”
郑氏摆摆手:“你啊,才见过多少人。”
一路小波小折到了株洲,入了郑家的庄园,郑氏和沈修感觉到了气氛紧张。
沈修一想,悄悄派人去打听,晚上,也在整个株洲逛了逛。
郑二老爷叹道:“元儿,你怎么这时候回来了?”
郑氏惊道:“爹,是有何事不好了吗?”
郑二老爷看了看沈修一眼,道:“株洲城外的花宣城,有流民攻城。”
沈修想了想道:“外祖父,花宣城离株洲,还有几百里,流民能来的了?”
郑二老爷解释:“流民里有个叫李达的,是个狠人,把流民组织起来了,已经攻破了好几座城池了。”
“如今家里还在商量着,要不要迁往京城,毕竟京城总是更安全。”
沈修倒觉得,哪里也不安全。
他虽然没什么情报来源,也知道西边跟草原打仗,朝廷也没给什么军饷。这能行?
境内流民四起,境外也不安宁,感觉就不好了。
不过,想到自己带过来的金手指,虽然不怎么用,也是一张底牌。
又有一身强劲武力,实在不行,带着郑氏躲到山里,物资无忧,也能混过去。
这样想着,沈修没什么好担心的,乱世来了,功名利禄就是浮云了。
安全最重要。
郑氏道:“京城?大伯在京城,爹,大伯怎么说?”
郑二老爷道:“你大伯的意思是,我家没什么武力,想着是不是分散一些子弟出去。”
沈修便问:“表兄弟们导引术练的如何?可有武力在身?”
虽然有金手指加持,可是导引术确实不错。也是一个保障。
郑二老爷哑然,后道:“哎,你娘说你导引练的好,武力高强,郑毅也说你有天赋。”
“却不知你的几个表兄弟,实在没练出什么名堂来。”
在导引术上有天赋的人,少,但也有,郑家出过几个天才,都是在此道上有造诣,能文能武。
沈修如此天赋,郑二老爷常恨他不姓郑!
“若是流民来了,还要修儿你多看顾。”
毕竟,这是自家人。
沈修答应了。
护卫庄园,这是他义不容辞的,好歹,是外祖父家,又是他和亲娘都在。
郑氏是又高兴,又担心。
只能悄悄对儿子道:“小心谨慎,以自己为重。”
谁也抵不过她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