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盛唐不遗憾 > 第三百三十二章 铁路的运力

第三百三十二章 铁路的运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温泉宫是长安城通往洛阳城的第一个站点,火车在这里完全可以转向,然后直接开回去,但李安必须验证火车倒开的技术,所以,让火车直接停下,然后倒着开回去。

在火车起步的时候,需要对各节车厢进行压钩处理,以利用前面车厢的惯性带动后面的车厢,但在倒开的时候则是相反,需要对各节车厢进行绷钩,目的同样是为了利用惯性,让火车更容易启动。

所以,在车辆停稳之后,需要继续向前开动一小段距离,让火车实现绷钩,然后才能更轻松的实现倒开。

火车滑行了好远一段距离才缓缓停下,并在停下之后再次缓速向前移动一段距离,让所有车厢全部绷钩,最后加煤添火,倒着开动火车,向京城方向进发。

当然,火车倒着开是有一定风险的,最大的风险是看不到后面的情况,万一后面的铁轨上有障碍物,则很有可能会直接撞上去,从而导致车厢侧翻。

但火车一路上是直接开过来的,可以肯定道路上不会有障碍物,而且,以这个时代的人,看到火车这个大家伙,肯定会立即躲的远远的,绝对不会站在铁轨上等着挨撞。

火车倒开的感受,与正着开没有丝毫的区别,至少对于坐在车里的人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异常感受,仅仅知道火车倒开了,其余一切不变。

看到火车一口气跑了七八十里,又顺利的倒着往回开,车上的众人全都兴奋的互相恭喜起来。

更有一些年轻人,直接站在火车上蹦蹦跳跳,发泄心头的兴奋之情。

“李侍郎,以在下所见,目前的速度可达一个时辰百里,只需八个时辰,就可抵达洛阳城,若是再快些,估计六个时辰就可以抵达,一日一夜,就可以走个来回,实在是太快了。”

“火车能够发明出来,皆是李侍郎之功劳,我等都是托了李侍郎的福,沾了点光罢了。”

“有了火车和铁轨,日后,我大唐百姓出行就方便多了,以前要走一个多月的路,日后只需一日就可以抵达了。”

众人除了高兴,还不忘在李安面前恭维和谈论一番。

李安心情,当然更加的高兴,看向众人,正色道:“火车能够顺利研制成功,诸位皆是功不可没,接下来诸位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铺设更远的铁路,研制更加先进的火车头和车厢,总之,大家以后要多多努力,让铁轨铺向大唐的所有边疆,让大唐所有的老百姓,都能更快的出行。”

“是是是,我等谨遵李侍郎教诲,日后一定加倍努力。”

众人全都笑着应和,显然,对接下来的工作充满信心。

仅仅大半个时辰的工夫,火车便重新返回长安城,并缓缓停在了出发时的位置,一大群相关人员和百姓,全都夹道欢迎。

“李侍郎,火车此时发明出来,可真是解决了下官的一个大麻烦啊!”

李安刚刚走下车厢,一名工部官员,便一脸庆幸的迎了上来。

“怎么回事?解决了你面临的什么麻烦?”

李安好奇的问。

“李侍郎有所不知,长安城至洛阳城的铁轨,还有靠近洛阳城的一小段没有完成,估计还得三天才能完工,但秋收已经快要到了,滞留在洛阳城附近的数万关中劳力,很难及时返回家中,怕是会耽误秋收,而如今有火车在,可以快速将他们迅速运回关中,以让他们的家中,不会错过秋收时节。”

工部官员欣慰的说道。

“哈哈,那还真是太巧了,放心吧!除了这个已经研发成功的火车头,还有两个前期研发的火车头,只需要改换一些核心的部件,也可以上路,如此,三列火车轮流上阵,一定能将洛阳城方向滞留的劳力迅速运回关中,你们的燃眉之急,算是解决了,哈哈!”

能解决数万劳力,及时返回关中,算是帮了工部和户部的大忙,也让数万劳力的家庭不会错过秋收的农时,这让李安非常的高兴,并觉得自己辛苦这几个月没有白费,实在是太值得了。

蒸汽火车头的研制,获得极大成功,这件大事很快就汇报给了李隆基,得知此事,李隆基当然也是大为欣喜,并大有体验一番,巡幸洛阳城的冲动,不过,考虑到很快就要秋收,而且,铁轨还没有完全铺设完成,所以,他决定押后体验,先解决秋收这个大事情,然后再考虑乘坐火车,巡幸洛阳城的事情。

返回研发中心之后,李安立即开始改装最后两个蒸汽火车头,以让这两个还有缺陷的火车头,马上可以投入使用,以用最快的速度将滞留在洛阳城的大量民夫运回关中,保证秋收的正常开展。

改装的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很快,三个火车头都可以拉动车厢了,为了兼顾安全和运输量,每一节火车头只拉了二十节车厢,其中,十节硬座,十节空车厢,一次运力高大四五千人,一日一夜就可以往返一趟,可谓是非常的快捷。

长安城至洛阳城的铁路全线贯通之后,距离秋收还有五日,李安派遣三列火车,在铁路通车的第一时间抵达了洛阳城附近,并一次性将万余劳力装入火车,运往长安城方向。

这些劳力为建设铁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他们坐着火车返回家乡,也是对他们尊重和报答,只是,由于人数太多,不可能让他们享受软卧和软座的高等待遇,只能让他们享受最低等的硬座和无座,否则,以目前的运力,根本就达不到,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而这些劳力都是普通百姓,也不在乎这些,只要能快速返回家中,不耽误秋收,他们就非常的高兴。

为了查看这些劳力,在长途坐车后的身体状态,李安特意等在大明宫北门的车站,就为了看这些劳力一眼。

跟随在李安身边的,除了护卫等人,还有几名医术不错的郎中,万一有人身体产生不适,则立即进行救治。

“李侍郎,火车来了,第一列火车回来了。”

李安早就看到那高高飘扬的黑烟柱了,嘴角微微一笑,等待火车停下。

“李侍郎,这列火车昨日一早就出发了,今日午后才回来,看来比预计的要晚一些。”

李安笑了笑,解释道:“这很正常,夜间行车,而且还拉了一车人,也不敢开的太快,不是吗?”

“对对对,李侍郎说的是,夜间行车却是不宜太快,以免发生危险。”

在李安与下属谈论的功夫,火车便缓缓的停下了,在车马打开的一瞬间,大量的百姓,携带各式各样的工具,一股脑的跑下火车,渐渐的汇集成了巨大的人流。

看着这些活蹦乱跳的百姓,李安放心多了,看来长途的行车,并没有给这些百姓造成身体的不适,这还是最不舒服的硬座和无座。

当然,也许是因为这些劳力都是干活的壮劳力,身体比较壮,若是老弱病残,估计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尤其是无座的车厢,站着一夜,肯定会非常辛苦,也只有壮劳力才能够承受。

一想到站在车厢里,双手握着车顶的扶手,李安总是不自觉的想到后世的公交车,作为最常规的交通工具,他前世可没少坐。

在大唐缺乏橡胶材料,否则,李安还真有造汽车的冲动,毕竟,蒸汽机已经造好了,研发汽车几乎没有太大的难度,只要花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一定可以研发成功的。

“李侍郎,这一车拉了四千多人,除了几十人出现呕吐症状,大部分人都没有问题,只要稍微休息一下,就可以完全复原。”

一名郎中在看了所有劳力之后,向李安汇报道。

“恩,这几十名出现呕吐症状的,是不是都在无座的车厢。”

李安关心的问道。

“回李侍郎,大部分都是在无座的车厢里。”

郎中如实说道。

李安闻言,沉思了片刻,轻声道:“看来无座车厢,真的不太好,连这些壮劳力都能累的呕吐,若是体弱之人为了省钱乘座无座的车厢,很有可能会被颠簸死,倒是应该将无座车厢,改成马匹专用车厢,这样,骑马的客人,可以让马匹存放在这里,下车的时候再取,这样似乎才更合理。”

“李侍郎说的是,这些空车厢本就应该用来存放马匹,否则,有马的客人都没法坐车了。”

属下连忙应和,这个问题李安一直疏忽了,毕竟,就算长安和洛阳通了火车,但出行还是需要马匹代步,而且,能骑马的都是富人,若是不考虑马匹的存放,以后,这些富人乘坐火车就会非常不方便,从而会让铁路系统少挣很多钱。

在所有劳力全部下车之后,火车在站内绕了圈,返回右侧的铁轨线路,并在清理和补给以后,立即开动,前往洛阳城方向,准备将剩余的劳力全部拉回关中。

两天的工夫,滞留在洛阳城的全部关中劳力,都已经返回长安城,并沿着官道,返回各自的家乡,开始投入紧张的秋收工作中

秋收工作在紧张的进行中,而李安也让研发中心的工匠,加紧建造蒸汽火车头,按照批量的标准,第一批二十辆,按照目前一条铁轨的实际情况,二十多个蒸汽火车头,应该是够用了。

车厢已经建造率一百多节了,不过,这显然不够,还需要继续大批量的建造,一批的标准,是五十节客运车厢和一百节货运车厢,以保证日后的大批量运输要求。

秋收的具体工作,自然有各级官员和小吏负责,像李安这样的大官,当然不需要去过问,李隆基就更不用亲自过问了。

为了下一步将铁轨铺的更远一些,李安准备了一番之后,前往大明宫面见大唐皇帝李隆基,以提出自己的构想,同时,也可以化解李隆基的各种疑惑。

“大家,李侍郎殿外求见。”

李隆基大喜,下令道:“快宣。”

李安进入紫宸殿之后,李隆基挥了挥手,让所有太监和宫女全部退下,有些事情,他不想让太多人知道。

“李侍郎,你这个火车真是威力不小啊!短短两日,就将滞留在洛阳城附近的数万劳力运回长安城,保证了他们家里的秋收,否则,这些劳力至少也要大半个月才能返回家中,肯定会耽误农时。”

李隆基兴奋的说道。

“陛下,这就是火车的巨大运力,这会彻底改变我大唐的运输状况,日后,不论是行人,还是商队,只需要大半日就可以从长安城抵达洛阳,大大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李安如实回答。

“火车的运力的确非马车可比,大大方面了日后长安城和洛阳城之间的联系,这一切都是李侍郎的功劳,朕是有功必赏的人,李侍郎需要什么奖励。,但说无妨。”

李隆基笑着问道。

“陛下,微臣不需要赏赐,微臣只希望大唐能铺设越来越多的铁路,如此,微臣心愿足矣。”

李安现在已经富得流油了,哪里还需要赏赐,需要什么好东西,自己都可以发明,比李隆基拥有的还多,当然,杨玉环这样的肉乎乎妹子倒是缺一个,李隆基又肯定舍不得,如此,还不如什么都不要。

“哈哈!李侍郎的功劳,朕会记下的,以李侍郎之见,下一条铁路应该铺向何处。”

李隆基轻声问道,他想听听李安的意见。

“陛下,洛阳城有大运河通往东北和东南,这两个方向暂时并不继急需铁路,但安西和朔方,对我大唐极为重要,而交通却极为不利,所以,安西和朔方的交通极为重要,可先修建通往安西和朔方的铁路,尤其是安西,距离京城实在是太远了,最远的位置,居然有万里之遥,腿脚慢的,可能要走一年多才能抵达,就算是商队,走一趟也需要大半年,这时间实在是太长了,一旦铺设铁轨,五至十日就可以抵达安西,军需和补给数日可达,朝廷经费将大大减少,这会极大的方便大唐控制安西。”

李安说出自己的观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