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自家睡了午觉,又推着笙笙到了大伯家。
玉米已经晒上了,大伯自家的院坝不够,连他家的院坝也晒满了。
一亩玉米地,大概能收一千斤左右,大伯一共种了四亩多,也就是四五千斤。
看着不少,可事实却是,这玉米便宜得很,一块钱一斤,三月种八月底收,整整半年。
期间还要浇水施肥,清理杂草等等。
也难怪村里的年轻人,都跑出去打工了,就算是工地上当一个月杂工,也比在村里种庄稼赚钱多。
毕竟现在养家糊口,已经不仅仅只是不饿死孩子那么简单了。
“小逸来了,这几天辛苦你了,你以前没这样累过,好好休息几天,这些我们自己来就行。”
陈永丰说的是清理玉米核,他跟刘秀华都在堂屋,还有陈跃成也在帮忙。
刘秀华拍了一下陈跃成,陈跃成反应过来,叫了一声小叔叔。
陈逸明推着婴儿车进去:“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帮着一起把这些清理了,也早点收拾出来。”
刘秀华欣慰的点点头:“就小逸你这勤快劲儿,不管干什么活,肯定都能出人头地!”
刘秀华这话,那可是真心实意的,瞧瞧这小侄儿回来这段时间。
除了最开始天天在家蹲着,啥也不干,但是等捡了笙笙回来后,那叫一个干劲十足,每天都在做事情!
那么多荒地,原本村里人还在说,说他年纪轻轻,又十几年没干过农活,肯定吃不了这个苦。
没想到村里人还在悄悄讨论的时候,陈逸明愣是一个人,把全部荒地都处理好了。
不仅如此,家里养鸡养猪也都养的好好的呢!
不得不说,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只可惜,刘秀华心里还是觉得,在村里种庄稼,还是不如出去上班,而且还是正儿八经的大学生呢。
老人不知道大学生也分学校,只觉得能够读大学的,回来这小村庄里,有些屈才了。
只是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也不好多说啥,只能在可以帮忙的时候,就帮衬着点,比如帮忙照看一下孩子之类的。
陈逸明不知道大伯母心中的想法,只是笑笑,然后询问起几个孩子上学的事情。
房子是租好了的,东西都有,八月三十一报名,到时候收拾几件衣服,带上米面粮油,直接就可以住下了。
陈跃成这次报名就是直接上初中了,虽然九年义务教育,不过陈逸明还是询问了他六年级的考试成绩。
不上不下,平均分七十几,不算很差,稍微努力点,就可以提升上来。
正巧没事,陈逸明唠嗑似的,询问了他一些在学习的情况,跟老师同学相处等等。
估计是很少有人问他这些事情,陈跃成刚开始还有些犹豫,说话也是吞吞吐吐的,到最后直接就是一通吐槽。
有时候说老师,有时候说同学,说自己在学校遇到的一些不好的事情,都是一些小问题,但显然也是积怨已久。
难得今天有个细心询问自己的长辈,少不得就痛痛快快的说了个痛快。
期间,陈永丰和刘秀华,少不得也呵斥他,觉得他事儿多,别的孩子上学都没那么多事情,就他这么多不满。
陈逸明反倒还帮着陈跃成说话,顺便教了他一些下次遇到某些情况,要怎么处理等。
二老觉得没必要那么矫情,陈逸明却没听他们的。
就这么聊了一下午,陈跃成瞬间对陈逸明这个小叔叔,更加亲近了,恨不得把以前学校发生过的事情,全部统统都告诉小叔叔呢。
下午凉快了,刘秀华又推着笙笙,领着最小的小孙女,才四岁的陈艺芯,又去村里玩了。
村里经常有老头儿老太太领着孙子孙女,在小卖部那边扎堆聊天,孩子有的玩,大人也能聊聊天说说话。
陈逸明一个大男人,不太想扎堆聊那些这村那户的事情,但是笙笙也不好跟他一样,天天待在家里,对孩子不好。
正好让大伯母帮他带着笙笙出去玩,他帮大伯母干活。
下午太阳落山后,玉米粒全部要收回家,这老天爷又不会提前预警,说下雨就下雨,尤其是晚上,可不能留在外面。
八月最后一天很快就到,陈永丰把老伴儿和四个孙子全部送到镇上。
从现在开始,每周日下午全部送到镇上,每周五下午再去接回来。
陈逸明见大伯一个人在家,除了早饭,中午和晚上都是自己做了两个人的饭菜,让大伯一起过来吃。
吃了几天,陈永丰干脆给他备了两口袋米面,还买了几斤猪肉排骨等,算是直接入伙,以后大伯母不在家的时候,他就在陈逸明这里吃饭了。
玉米核清理干净了,陈永丰给陈逸明这边背了几背篓过来,这东西干了烧火很不错,容易燃烧。
玉米还没晒干,本来只差最后一个太阳,就能入仓了,突然就下雨了,一下就是好几天。
也幸好玉米晒得也差不多了,装进麻袋堆在屋里,一时半会儿也不用担心会长虫。
就算是下雨,笙笙也依旧要去山上,不然就会一直哭。
一开始,陈逸明还担心笙笙会不会感冒,但是没两天他就习惯了,这小家伙简直就是铁打铜铸!
别说感冒了,就算淋了雨,那也是越淋越高兴!
陈逸明现在也是见怪不怪了,每天按时带着笙笙上山,甭管刮风还是下雨,那都是雷打不动。
当然,打雷就更要去了。
不过打雷的时候,可以不用带上笙笙。
为此,陈逸明还专门重新开了一条小路,这样下山的时候,可以不用穿过村子,自己从村子周围绕一圈,回到自家后面的山坡上。
毕竟他那个地方在他家对面的山上,每次上山,都必定要从村子里经过。
去的时候天还没亮,没人看见还好,回来的时候很多人都起床了,要是看着他下雨天还带孩子上山,肯定要说他。
除了早上照例上山,还有每隔一天就给疗养院送菜之外,陈逸明还给地里的秋玉米和红苕,浇了几次水。
在九月中旬的时候,陈逸明掐了一把苕叶尖,拿回家炒了。
果然没让他失望,这苕叶尖已经不一样了,并且成功被送进了疗养院。
对此,陈永丰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村里那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愣是被他这个没种过庄稼的侄儿做到了。
要不说还是得要大学生呢,这种菜都比他们种得好!
对于这个评价,陈逸明只能哭笑不得。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明明是笙笙的功劳,跟他上学有啥关系。
可这事儿也不能解释,只能笑笑,假装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而这个时候,陈逸明也终于发现,他原本的想法,就快要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