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明朝三把刀 > 第64章 解决大营当下燃眉之急

第64章 解决大营当下燃眉之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一环节稍微复杂了一些,郑珑在做的同时,一边认真讲解,确保所有人都真正明白如何去做。

后面两个环节比较简单,郑珑只是让剩下的两百人随意分成两组。让一百人先围上来,然后又开始示范。

“现在该去毒了。去毒的过程分成两步,你们一百人负责第一步,大家注意看。”郑珑说道。

话音一洛,郑珑便取过一个的漏斗,将一些木炭砸成粉碎,然后用麻布包好放进漏斗里面。

“这便是第四个环节,也是去毒的第一步,比较简单,但也极为重要,千万不要出现任何差错,否则将会前功尽弃。”郑珑轻描淡写地说道,但这一百人却是心中一凛,甚至有不少人有些紧张,开始仔细回忆刚才郑珑所做的每一个动作。

郑珑不管他们,让换最后一百人上来,说道:“最后这一环节,同样很简单,但却是整个制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大家看仔细了。”

说到这里,郑珑便把塞有麻布包着木炭粒的漏斗放在一个特制的架子上,将第二环节中的溶液倒入到漏斗之中,下一刻,有淡青色的液体慢慢的流了出来,郑珑用手点着塞入嘴中尝了一下,点了点头,表示满意——有咸味,没苦味。

郑珑心中一松,心想这个在后世只能算是最为粗陋的方法,过程虽然麻烦,但至少可以保证煮出来的盐绝对可食用。

然后便是最后一步,他让人架起铁锅,下面生出火,将刚才得到的溶液放到铁锅里面煮。

做完这些,他才站起,说道:“现在便等着,等锅里面水分煮干,剩下的便是盐。”

所有人看着锅里的液体,眼睛瞪的大大的,等待结果揭晓。

锅里的水分逐渐蒸发干净,锅底留下了厚厚一层泛着青色的硬壳,撤去柴,从锅里掰下一块仍嘴里。

“唔,还不错,盐制好了。就这么个过程。陆指挥使!按照刚才的分工,开始吧!大军吃饭还等着用盐呢!”郑珑揉了揉有些酸麻的腰,说道。

这时,郑珑才发现现场早已寂静一片,所有人看着他眼中满是敬仰佩服之色。

宋飞和陆浩波也快步上前,从锅中掰下一块仍嘴里,一脸陶醉之色。

“这这……是盐!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干净的盐,没有一点苦味,不瞒郑兄弟,在下家中所用盐和皇宫用盐也一样的,可是真的从未见过如此白净,且没有丝毫苦味的盐。郑兄弟果然是在边城是造盐好手,竟然能够学到如此秘术。”陆浩波看着郑珑目光早已大为不同,有些感慨地说道。

因为有前些日子他郑珑和其他人的技术的较量,宋飞本来便对郑珑极为佩服,此时看着郑珑化腐朽为神奇,将毒盐变成好盐,且远超当朝质量的盐,在心中早已将郑珑惊为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后面之事根本不用郑珑操心,在陆浩波指挥之下,很快便彻底展开,且进行的如火如荼,紧张有序。制出盐的速度,更是大大出乎他郑珑的预料。在天黑之前的半天时间中,竟然便制出了一万斤盐,这速度确实是郑珑之前估计的一倍之多。

当这一万斤盐,连夜被宋飞带人运到河至古城城外军营时,李阳君带领众将和文官员亲自检验,当场众人无不欣喜万分,再也无人怀疑郑珑文武双全,射击高人的身份。特别是看过盐的白净和尝过盐味之后,无不是对此感慨不已。

眼看当前最大的燃眉之急已经解决,他李阳君则是终于松了口气,当场便下令道:“来人!传本帅的旨意,郑珑制盐有功,解大军燃眉之急,授予正六品主事。等十万斤盐出产之后,再另行封赏。”

身后早有专职负责拟令和授官的文官记下此事,等拟好封赏之后,自会对前往盐场进行传令。

现场文武官员眼见李阳君不等十万斤盐出产,便进行封赏,且着重强调,事后还要再次进行封赏。心想大帅此时看来真的是很高兴。众人此时也是真诚的为郑珑感到开心。

郑珑开采盐矿中的毒盐,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变成能够食用的精盐,这个过程,可比当世人们以海水、咸井水煮盐的效率高得太多。所以才会能够在以五百人,于半天之内开采出万斤盐。真正懂行的人都知道,万斤盐在当世最大的盐场开采的话,同样以五百人数至少要用十天时间。

转眼间,三天时间已经过去,盐场已经开采出了六万斤精盐,三天前郑珑升官的佳令已经下来,他如今已经成为大营正六品的主事,只不过没有具体实职差遣。跟之前跟他称兄道弟的陆浩波差不多平级。但所有人都知道,过不了多久,郑珑还会再次升官,最低最低也是正七品。

三天时间,在郑珑和陆浩波二人你情我愿的共同努力下,二人交情急剧攀升,已经到了称兄道弟的程度。当然,这种关系比起郑珑与王剑之间共同经历过生死的过命交情,还有差距。

不过,这也足以让二人在盐场边上一座矮山顶上,并肩而坐,共同分享着陆浩波带来的秘藏好酒。

对于喝过后世白酒的郑珑来说,陆浩波口中的烈酒,在他看来自然不是很烈。

说着的同时他郑珑又灌一大口,开始有意无意从陆浩波口中套取其家世,以及大明明廷当下官场一些信息资料。

郑珑虽然未经历明廷之事,但是在这个时候他深知信息的重要性,“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不光是说的兵法,在官场政治,甚至商业领域,都极为实用。

而他虽然是在边城,但经过南来北往的客商等人描述再加上城里说书或多或少的也是知道官场中的斗争比战场上更为险恶,更让人防下胜防,无意中一句话,一件小事,很有可能便会得罪人,给自己树敌,为来日灾难埋下祸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