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她能光明正大的吃兔子,当然不会客气了。
饭桌上,没有一个人说话,全是噼里啪啦的吃饭声。
一大盘的兔肉,里面还放了很多土豆豆角,最后,连一点汤都没有剩。
吃完后,大家都满足的摸了摸肚子,太久没有见到荤腥了,这一顿也算是解解馋了。
“周知青,要不你明天再去树下试试,没准又有一只傻兔子,撞上去呢。”
周全笑着说道。
周晓楠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只是今天运气好罢了。”
另一个男知青,杨大林也说道,
“我们这些老知青,在树下待过多少回了,可是一次都没有碰到过这样,自动撞上来的兔子。”
“是啊,是啊。”周全应和着。
接着,周全眼神一转,调侃的说道,
“要不你们几个新知青,每天都去树下坐一坐,没准,我们就天天有兔子吃了。”
周全煞有其事的看了一眼,她们三个新来的女知青,
“欣然,你上午不是在树下,坐了一会么?”
“下午,你再去坐一会,没准也能碰到一只兔子呢。”
李欣然无语的看向周全,这是哪里来的逗比?
守株待兔这种事,除了女主,谁还能有这种待遇。
不过,李欣然微微一笑,
“那下午,我去树下等兔子,你帮我把草,拔完了?”
周全连忙摆了摆手,“我开玩笑的,我开玩笑的。”
他帮李欣然把草拔完了,李欣然没有等到没有兔子怎么办。
那他不是吃亏了么?
李欣然笑了一下,要是周全真愿意帮她,拔草。
她没准真能,拿出来一只兔子,或是野鸡呢?
没过两秒,周全又忍不住的问道,
“天华,你说我自己去树下,能不能等到兔子呢?”
陈天华像是看白痴一样,看了周全一眼。
周全撇了撇嘴,可是心中还有那么一丝小火苗,在闪烁。
万一呢,
万一呢,
万一真有兔子撞到他怀里呢。
吃过饭后,男知青们有的回到房间休息,有的在小院里站着,只剩下陈天华还坐在原位上。
赵美娟和王小英两人人,收拾着碗筷,那到外面去洗。
李欣然和周晓楠在厨房里,打扫卫生。
陈天华看了李欣然一眼,犹豫了一秒,就从凳子上站了起来,径直走到周晓楠身边。
然后,从他的上衣兜里,掏出了几片药,递到了周晓楠的面前。
周晓楠愣愣的看着,眼前的手。
“这是去暑的药片,你一会吃下去,就不会那么难受了。”
“晚上吃过饭后,你可以再吃一次。”
周晓楠低着头红着脸,伸手接了过来,小声的说道,
“谢谢。”
陈天华笑着说道,
“不用客气,中午不是刚吃了,你的兔子么?”
周晓楠的脸,更红了。
李欣然就站在两人旁边,就像个一千瓦的大灯泡一样,照耀着两人的你来我往。
她突然就想到了,一句广告词。
哎,你的兔子。
不,是你的兔子。
李欣然感觉空气都在升温,不过她快被烫死了。
“我先出去洗碗了。”
李欣然说完,就大步走出了厨房,把空间留给了男女主。
赵美娟看到李欣然也来洗碗了,有些奇怪的看了她一眼,
“厨房这么快,就收拾完了?”
李欣然摇了摇头,
“没有,我先来洗碗,一会再回去收拾厨房。”
赵美娟回头望了一眼厨房,周晓楠和陈天华,两道熟悉的身影,就站在那里。
赵美娟的眼中闪过一抹惊讶,
“他俩是?”
赵美娟不由的多想了一下,不管是以前下乡的女知青,还是现在村里的大姑娘,有多少人惦记过陈天华。
没想到,竟然看到陈天华和周晓楠,站在一起的这一幕。
一旁的王小英,同样抬头看了一眼,眼中闪过一抹嫉妒。
明明周晓楠身边都有陈建设了,干嘛还要跟陈天华站在一起。
李欣然专心的洗着手中的碗。
洗过之后,她特意看了一眼厨房,只有周晓楠一人,她才走了进去。
厨房里,周晓楠已经收拾干净了。
李欣然看到都收拾好了,就打算回屋休息了。
刚走到院中,就听到身后传来,王小英的声音,
不算特别大,但是小院里的人,都能听见。
“晓楠,你上午在大树下,为啥叫的那么大声啊?”
李欣然听到,周晓楠小声的说了一句。
“看到一只毛毛虫。”
“晓楠,你真没用,见到毛毛虫都怕。”王小英又说了一句。
李欣然没有再听下去,她只感觉有一身的汗,让她十分的想洗个澡。
可是在这个,五个人共同居住的房子里,真是太不方便了。
进屋后,她看到赵美娟和孙燕燕,都是端了一盆水,在屋内洗洗涮涮。
李欣然很不习惯这样的方式。
可是,她也同样端了一盆水,毕竟一身的汗,太难受了。
洗过之后,李欣然坐到赵美娟旁边,跟她闲聊,
“美娟姐,下乡的知青都是住在这里的么?”
赵美娟看了她一眼,答道,
“也有住在老乡家里的知青,不过时间久了,也容易有矛盾,知青的饭,都是老乡在做。”
“今天老乡觉得,知青吃多了,明天知青觉得,老乡做少了,时间长了,更麻烦。”
“我还听说过,前几年有个住在老乡家的知青,没过多久,就嫁给了那家的儿子。”
“不过,听说那知青,是吃了挺大的亏,不得不嫁了。”
说完之后,赵美娟叹息了一声。
李欣然明白的点点头,那名女知青得吃多大的亏,才会嫁给那家的儿子,就很值得深思了。
不过,住在老乡家这项,一开始就不在她的选择内。
在她看来,住在老乡家,还不如住在知青点呢。
李欣然想了一下,又问道,“那就没有自己盖房子的知青么?”
赵美娟深深的看了一眼李欣然,有点明白,这个新来的女知青,想干嘛了。
赵美娟接着说道,
“在村里盖房子,要知青自己掏钱,哪个知青舍得花那个钱。”
“而且,要是有一天,知青回城了,房子就归村里了,钱也不会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