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归来,仍然是万众瞩目
朝霞院
“唉!”数不清这已经是沈氏的第几声叹息了,苏氏悲伤过度在济州病倒,冬至前怕是回不来了。
“祖母,三婶是苏老夫人抚养成人又送出阁的,三婶难过些时日是人之常情,有三婶这样言传身教,是妹妹的福气,也是顾家的福气。”沈氏为嫡孙女叹息,青璎青瑜两个人不好开口,只能青瑾出言宽慰。
“你说的是,只是我还得等好些时候才能见到我的青瑶了。”对这个隔三差五就送东西来讨她欢心的小孙女,沈氏是日盼夜盼。
青璎青瑜互相看了一眼,低下头去,青瑾也觉得有些尴尬:“祖母如此在意四妹妹,四妹妹定然也是归心似箭。”
“说到归心似箭,青瑶的院子你安排的怎么样了?”沈氏想念小孙女想的紧,即便听王嬷嬷说了好几次,二姑娘把四姑娘的院子收拾得极好还是不放心。
沈氏的问话在意料之中,青瑾把账簿掀开递给了沈氏:“给四妹妹收拾了湘茗园,这是预备下的四妹妹房里的摆设,请祖母过目。”
“怎么这么素?不是玉就是雪缎,弄得太空了。”沈氏脸上略过一丝不满,看向青瑾的眼光也多了三分审视。
“我虽没见过四妹妹,倒是听祖母和母亲都说四妹妹典雅清高、端庄娴静,三婶又出身百年书香门第品味不俗,所以让人张罗了这些素净清雅的。摆设多选的是珐琅彩、琉璃花樽、檀木……”看着素了些,比她房间里的值钱多了。青瑾迎着沈氏的目光,眼中一片坦荡,她就是这么想的,总不能和毓秀园一样弄成金光闪闪的暴发户。
沈氏突然反应过来自己的不妥,干笑了两声:“你四妹妹常年不回家,难为你还替她想着,湘茗园是好,就是离我远了些……”
“初柳——”沈氏召出了贴身丫鬟,“去把朝霞院旁边的院子收拾出来,去把二姑娘在湘茗园的摆设挪来,收拾好了给青瑶住。”
“是!”初柳应了声离去。
“给青瑶的丫鬟选好了吗?”自打二姑娘管家,老太太如此不放心还是头一遭,二姑娘按规矩办事,做的合情合理,那老太太如此不放心的原因只能是太重视四姑娘了。
安吉侯府的人嗅到了新的风向。
“服侍四妹妹的人同我以前一样,四个一等丫鬟,四个二等丫鬟并六个三等丫鬟和十个粗使的婆子,名单都拟定好了,人也在外面候着,祖母可要过目?”青瑾昨天刚递上去给三房的开支细节,沈氏今天的问话,在意料之中。
“嗯!”沈氏表了态,时嬷嬷领着这二十四个人进来,拿花名册一一念了名字,给沈氏请安。
“这些丫头规矩倒是规矩,就是太年轻,没经过事儿。”沈氏看了一圈,青璎青瑜早就恭谨地低下了头,青瑾倒是看不出喜怒,“夏茉、冬芷是我房里的一等丫鬟,这次就一起去伺候四姑娘,顺便教导小丫头们规矩。”
“是!”朝霞院除了沈氏,所有人都俯首称是。
冬至祭祖
宗祠在安吉侯府南边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五间大门,上写着是“顾氏宗祠”四个大字,旁边有“南州瑞气明大地;东海恩波普万家。”的门联。
往里边去香烛辉煌,彩灯辉映,锦幛绣幕,众人围随着沈氏至正堂上,上面正居中悬着安吉侯披蟒腰玉的遗像,两边是一副“创业维艰,念先祖劬劳,克勤克俭;守成不易,愿子孙黾勉,同心同德。”的对联。
看着这两幅对联,青瑾心里是有被震撼到的,老安吉侯创业艰难,刀山火海立下的军功,写下这些肺腑之言饱含对子孙的期待,家族的期望。再想前段时间管家看到的安吉侯府,青瑾心中突发一阵可笑的凄凉。
顾青瑾跟在君氏后面,按照君氏事先交代的,除了刚进宗祠粗略扫了一眼,便连头也不抬,只不知道站了多久,看着前方君氏的背影俯身,也跟着下拜。
三跪九叩之礼结束,青瑾随着君氏站定,与众人围绕着沈氏到了君氏上房。沈氏与几个老妯娌说话,青瑾早早地备下了饭菜奉于沈氏,沈氏坐定再上沈氏一辈老妯娌的饭菜,接着上君氏、周氏的饭菜……
沈氏告诫了注意祠堂的烛火才开始用餐,一队穿着桃红袄子的丫鬟奉茶上来,众人先用了一口茶,吐在旁边的瓷痰盂里,再有一队穿着玫红色袄子的丫鬟奉上吃的茶。吃了茶再用饭,有余下诸人的贴身丫鬟看着沈氏用了什么菜,随后才动筷为主子布菜,娴熟有礼,自然优雅,其间不闻一声,等沈氏放下了筷子,众人也都不约而同的停止了进餐。
用完餐便有丫鬟每位主子面前上一个食盒,食盒里是一碟年糕、一盘冬至糕、一碗饺耳并一碗饺耳汤,再有一个雕了锦绣团圆小碟子、一双筷子、一个正红色牡丹花图案的勺子。
“今儿是冬至,难为大家和我一起讨个彩头。”沈氏说罢,王嬷嬷取出冬至糕伺候沈氏用了三口,又取了年糕用了一些,吃了两个饺耳又饮了饺耳汤。
王嬷嬷见沈氏用的差不多了,伺候沈氏净手,又有一队桃红袄子和一队玫红色袄子的小丫鬟如饭前般奉茶。
沈氏用完饭,就有小戏班热闹了起来,沈氏点戏,唱的是沈氏喜欢的花木兰、满床勿、锦江乐……
为着沈氏高兴,青瑾让几个身强力壮的婆子把铜钱分成一篓一篓的,抬到沈氏和那些老夫人的面前,沈氏抓起铜板就往台上撒,五颜六色的焰火映衬着烛光,小戏子唱的愈发动听起来。
这个冬至安吉侯府的热闹足足闹过了酉时,沈氏感觉乏了,才叫人备车回了朝霞院。
君氏只能领着青瑾安排车挨个儿告罪一声招待不周,把族里来的老太太送回各自府里。
等散了场,确定把娇客一个个送回了府,打发了戏班,收拾好园子残局,已经接近亥时了,青瑾匆匆回了毓秀园换了身衣裳,检查了妆容,去朝霞院定省。
“算起来家里都多少年没这么热闹啦,这又是戏班又是焰火,今天还是托了二妹妹管家的福。”顾青璎看着青瑾行色匆匆却不失体统,心里多了几分钦佩。
“大姐姐抬举了我,也是托了祖母的福,才有了管家的机会,祖母常说一笔写不出两个顾字,我也是托祖宗的福,才有了做顾家儿孙的机会。”前世的青瑾经常陪哥哥参加商业宴会,这种冠冕堂皇的话信口拈来都不眨一下眼。
“冬至只是小年二妹妹都能办的这么体面,我现在可是盼着过年了呢,你是不知道今年的重阳中秋都没意思的紧,这些日子可把我给憋坏了。”顾青璎喜欢热闹,周氏认为女儿家应该修持自身端庄娴雅,除了逢年过节的日子大都拘着她。
“大姐姐可真是有精神,都这个点儿了,还能这么神采奕奕。妹妹现在只想回毓秀园睡觉。”还好天冷容易集中精神,想起除夕青瑾心里咯噔一下,从冬至看,除夕她怕是一天一夜也别想合眼了。
看着青瑾实在没精神,青璎也不再闹她,还好沈氏没让她们等太久,青璎青瑾等问了安,沈氏面带疲色,没精神多说什么,就让散了。
……
过完冬至,安吉侯府的管事庄头们陆陆续续上门报账。
“比起昨年各样东西都多了一倍还多,银子翻了两番不止,光银子就九千八百两。”青瑾看了江南庄头的拜帖,递给了时嬷嬷,时嬷嬷看完递给了桂嬷嬷。
“今天春天按二姑娘的法子,奴才们在田里挖水塘,施肥操的心少了,收的粮食比往年更好,还多了卖鱼的进项。又按照姑娘的法子在从前的荒地上种了地瓜、土豆这些,冬天搭了大棚,种些反季节蔬菜高价卖到北边点的地方,又是一笔进项。”江南庄头的婆子富态,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一笑连眼都成了线。
“这个大荷包是安吉侯府给你们夫妇忙活了这一年的赏钱,这个荷包是二姑娘给府里的哥儿姐儿的压岁钱,不要嫌少,当个吉利彩头。”鸳鸯拿出早就备好的两个荷包递了过去。
要想马儿跑的好,就要给马儿吃草。逢年过节一个彩头红包,青瑾是不会吝啬的,安吉侯府的庄头管事得了赏赐个个喜笑颜开说了许多吉利话。
除了江南的账是一年一交,看起来有些费劲,安吉侯府在京郊的庄子和京城的铺子,账本青瑾都是一个月一查,如今只受累看看冬月的收支和一年到头的总钱数就好。
青瑾的现代账本一目了然,又有了璎珞、鸳鸯、芸香、蕙香等人协助,不出七日就理清了安吉侯府这一年的账目。
除了送上来的各种生活用品,庄子铺子进上的银两有三万七千六百两,除掉还给青瑾年前垫的五千两,还余三万两千六百两银子。剩下的就看今年宫里对安吉侯府下来的赏赐了。
看的时嬷嬷激动不已,安吉侯府江河日下的这些年,她在老太太身边看的比谁都明白,月钱一月少过一个月,寅吃卯粮是常态,时不时还要典当些铜锡家伙、金盏玉器。现下就算是过了年还能再有三万两银子,老太太选二姑娘理家果然不错。
青瑾刚理好铺子庄子上的账,就有婆子来报顾怀仁在外任上缺钱用,打发了小厮来取二百两银子过年。
青瑾虽不乐意,可眼下就是腊八节了,
沈氏信佛格外看重腊八节,青瑾一个月前就开始筹备,七天前把该有的都回明君氏过了目。
“过了腊八就是年!”一进腊月就有陆陆续续的爆竹声伴随着儿童的玩闹声,家家户户都准备过年。
京城郊外——
“母亲,瑶儿终于要见到祖母了,祖母也会喜欢瑶儿吗?”小女孩身穿着淡蓝色绣栀子花的内衫外套一身月白色鲛绫纱,医生的袖口略微宽大一些,周围绣着七瓣栀子花,栀子花上缀一粒珍珠,一条银白色的玉带系紧了腰身,一条白玉玉佩垂下,下面是一条淡蓝色绣栀子花的长裙,裙下一双月白色的绣雪莲花的鞋。一根淡蓝色的丝带与两根白玉簪子穿梭在发间,盘了一个简单的桃心髻,泪滴形的白玉耳坠挂在小巧玲珑的耳垂上,格外可爱。
“瑶儿怎么会这么认为呢?”被瑶儿喊母亲的人云鬓高挽,发间淡紫色的丝带与白玉簪子交映,身着淡紫色七重纱绫,眉目间的威严,只有在面对女儿的时候才有稍许的柔软。
肌肤胜雪、长着黑宝石一样明亮眼睛的小女孩儿歪着脑袋沉思了半晌,奶萌萌的开口:“月姐姐说她是家里最小的女儿,所以家里的祖母最疼爱她,我也是祖母最小的孙女,祖母也会最喜欢我的吧。”
中年妇女威严的面目柔和了三分,把女儿抱到自己的腿上,环住女儿的身子,对着女儿的眼睛说道:“只要瑶儿听话,祖母就会喜欢你。”
“瑶儿听话……瑶儿听话……”小女孩儿钻进母亲的怀里,不消多时,困意上头,中年妇女见状拿起旁边的小棉袄裹住女儿,让女儿趴在自己的腿上睡了,小女孩儿睡着了,在梦中仍不忘呢喃,“祖母喜欢瑶儿,瑶儿听话。”
“四姑娘聪明伶俐,人见人爱,老太太哪有不喜欢的理呢?老奴可是听说了,自从半年前咱们家四姑娘的双面绣屏风送了回去,京城哪一个不交口称赞咱们家四姑娘。府里的姑娘哪一个也越不过我的四姑娘去呢。”楼嬷嬷揣测着主子的心意奉承道。
“住口!”苏氏急忙打断了楼嬷嬷面露怒色,“这样轻狂的话传出去,你让人家怎么看我的瑶儿?会让人笑话,我们是蛮荒之地,来的没见过世面。老太太来信就说了,府里的二姑娘,大嫂家的女儿青瑾过了年就才六岁,就已经在侯府理家理的像模像样了。”
大房的二姑娘?
那可是嫡女啊!
安吉侯府儿女不少,可多半为庶出,二房本是庶出,他们的儿女在老太太眼里自然退一射之地,唯有大房……
楼嬷嬷后背一阵发凉,在心里提醒自己以后要谨言慎行。
苏氏叹了口气,轻轻的抚着女儿的背,眼里闪过一丝晦暗的光芒,从旁边的匣子里拿出来了一个项圈儿,轻轻的给女儿带上:“瑶儿她早晚会明白家里不会因为她是最小的就最疼她。”
腊八当天,沈氏日盼夜盼的宝贝孙女儿顾青瑶跟着三房一行人星夜兼程地赶回了安吉侯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