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逃荒:农门小福包不花钱就会死! > 第17章 这是她的小心思

第17章 这是她的小心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一阵忙碌,等苏意与韩郎中也到了钱庄之后,就看到钱庄侧院的敞厅上,好几个管事之人正亲自验看银两。

帐房先生拿着算盘不停扒拉着。

很快,优先兑换出了两万两银票,全是百两面额。

韩郎中看了苏意一眼,没有让她出面。

而是接过那撂银票,数了三叠出来,分别交与两个儿子和一个孙子,让他们每人负责跑两家粮行。

一人带着三十张百两银票就是三千两,按今天的粮价,每人要买到五百石大米。

若大米不够数,就用其他杂粮凑,总之紧着银票尽量多买粮,买完就往回春堂送。

若回春堂放不下就往衙门里送。

总之,今天由回春堂出面买下这么多石粮,在应城内就会掀起一阵风声。

之后再由衙门出面,就能造出一阵声势。

城中大户便不愿意拿出多少钱粮,能在城外搭个粥棚也是不错的结果。

将一切都在城外解决,不让逃荒的人进城,对城中百姓生活就不会造成影响。

粮价一路上涨,城中百姓早就囤了不少粮食,也不怕他们掏空了粮行,之后造成缺粮隐患。

何况,没有哪家粮行会一次将自家库存全部放出来的,粮价都在涨了,能放出一半都是好的局面。

剩下的存粮定会继续上涨。

这也是他们当机立断,赶紧往六家粮行尽量买到最多粮食的原因。

两个伙计也跟着去帮忙了,韩老夫人也跟着大孙子一起去买粮。

只有韩郎中还留在钱庄,与苏意等着后面银两兑换。

苏意抽到的新手锦鲤大礼包里有一万两现银,这个是能兑换爽快值的钱。

不久前临时增加的抽奖有六万两现银,可以随时使用不设时限,却会累积爽快值。

因此,她最先拿出来的银子,就是抽奖得到的六万两里边的四万两。

最后两车才是大礼包里设定了消费时限的那一万两。

这是她的小心思。

买粮是分散消费,单笔消费不会高。

之后去衙门买地才是最花钱的大头。

将那一万两集中消费出去。

单笔可能达到几万两的消费里,这一万两属于一次性消费金额,若有爽快值定然会高得多。

为了多赚爽快值,她也是机关算尽,拼了!

韩家人拿去买粮的银票只有九千两,还有一万一千两已被韩郎中悄悄交回到她手中。

又是半天之后,剩下的三万两银子也总算陆续清点完成。

钱庄也很体谅客户的感受,满足一千两就结算,一边验看一边就将银票兑换出来了。

同样是整齐的百两面额,苏意将大礼包所属的那一万两单独存放。

韩郎中与钱庄掌铺寒暄了两句,就带着苏意匆匆往衙门赶,就连板车和箩筐都暂时扔在钱庄了。

衙门里,李城守也没耽搁时间,已写好了几封书信,还有调粮手令与路引。

这是两手安排。

书信寄给应州附近几州城守,希望各州能募集到一些米粮,与应州一起广搭粥棚、救济难民。

这是私人书信而非朝廷文书,这也是个人私募而非朝廷赈灾。

这些书信寄出去不期望一定会有好的回应。

主要目的是传达一个应州正在广搭粥棚、官民一心、共同援手救济难民的消息。

除了传达这样的消息,也是在为李城守的功绩第一步铺路。

快马加鞭、五百里加急,书信几天时间就能送往各州去。

手令将由衙门捕快加急送往应州各县镇衙门。

遇到难民必须施粥接济,就地安置,若有弄假敷衍必严惩不怠。

身为一州之首,李城守有治下之权,这手令并不越界,本就是他管辖之权。

而路引则是给苏意他们自用的,有了路引至少在应州地界所有县镇皆可自由通行。

去其他州县也是身份证明。

那些逃荒人所属家乡的衙门并未给他们路引,他们只带着自家的户籍文书就逃出了家门。

若在平时有户籍也能证明身份,可以进城。

但蝗灾历时月余,受灾的州县越多,逃荒的人也越来越多。

各地皆已知情,秉着自保的心思也不会放他们进城。

受灾州县没给开具路引,也就没人去想,便真给了路引,在南边其他州县又是否好使。

但应州不一样,应州并未受灾。

书信盖上了私印,交给衙门的邮马加急送出,纯私人往来甚至没有动用衙门官权资源。

手令已写好,盖上了官印,这个是管辖之权,当下就交给衙门下属,仔细叮嘱之后就让他们赶紧出发。

路引加盖官印准备了一百条。

苏意他们过来的时候,李城守正与苏胜和叶云寒在说话。

似乎正商量着之后安置的事情,还有一本土地鱼鳞册搁在桌上。

这本土地鱼鳞册上记录的,并不是整个应州地界已有属主的那些田地,而是还未放出的荒地。

其中包括荒芜无主的属地、山地、山头等,但不包括像枫河岭那样的大面积的山脉。

那样的山脉是不会放出去的。

一直都是当地衙门统管的朝廷领地,不会变成私有归属。

防止被坏人或是别国之人在此搞小动作,悄悄卡住大夏国喉舌、腹地。

而荒地有的能够种植、有的方便施建、有的可能毫无价值。

应州多山川河流,属于地产富饶之地。

应州百姓平均生活水准不低,没有十足穷山恶水、缺衣断粮之地。

苏意一到,立刻拿出厚厚一大叠银票。

李城守目光闪过一道复杂微芒。

他看了韩郎中一眼,没有多问什么,而是直接摊开桌上那本鱼鳞册。

“整个应州今年能放出来的荒地,能种庄稼和粮食的约莫有万余倾,这个不能全部放与你们,也无必要。”

“你们目前主要是起屋、搭棚,图个安身之地,因而,可以多买那些不太能种的荒地,以安家为主。”

“不能种粮的荒地、小山头,今年能放出来的约莫是两万余倾,而这两种荒地在应城外,约占十之一成。”

“我可以按不善种的荒地价,给你再搭些能种的荒地,以十之一的比例,就看你们要买多少倾了。”

李城守未按亩来说事。

因为他们双方现在面临的是几州县的难民,不说几十万人,也得是十几万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