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这两日安静得可怕。
不仅早朝时,奏事的少之又少,连每日递交到内阁的折子也少了五成。
在京的官员几乎是用一种集体静默的方式在表达他们的不满。
两日后,这种静默从京都开始蔓延到其他行省。
林烨明显感觉到了朝堂氛围的异样。
他冷眼看着朝中那些大臣,透过他们严肃的脸上,看到了深藏在他们心中的怒火。
哼,不说话?是在憋大招吧?
现在算什么?大招前摇?
前摇越长,威力越大?
朕就看看你们能憋出什么大招来!
魏征和海瑞入狱后第五天。
内阁在这一天第一次没有了三品以上官员的奏折递上来。
文渊阁内,一众阁臣竟然无所事事的坐在一起喝茶。
自从王安石去后,杨廷和成了内阁的次辅。
和王安石相比,杨廷和与张居正的关系就亲密多了。
两人的配合也十分默契。
“真是笑话,偌大一个大夏竟然无事上奏!”杨廷和黑着脸道。
苏轼笑道:“次辅大人何必和清闲过不去?我若不是在内阁,恐怕也只想着去喝酒赏月咯。”
“子瞻不可妄言!”张居正喝止了苏轼的抱怨之言,“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吃着朝廷的俸禄,要么挂冠而去,要么就好好做事。”
杨士奇摇头道:“首辅大人的话是不错,可难的是人心啊,人心难测啊。”
“好了,内阁既然没有诸位大人的事了,不如去各自负责的部衙一趟,去看看六部九司在做些什么?”张居正抬手止住了话题道。
几个阁臣只好起身离开。
最后只有杨廷与张居正留在了文渊阁中。
“太岳,朝中如此反常,你作为首辅,为何不出手管一管?”杨廷和言语之间有点冲。
张居正在上次扛鱼出宫后,再也没有提及魏海两人入狱的事,甚至对都察院连起码得安慰都没有。
杨廷和实在看不下去了,今日也终于找到机会和张居正聊一聊。
张居正肃容道:“怎么管?我难道还要强令他们上折子?”
“统领百官,协调阴阳,这本就是内阁的职责。更何况皇上还未亲政,内阁可谓是代行皇权,你身为首辅,怎么能袖手旁观?”
杨廷和话说得有些重了。
他对张居正一直是很敬重的,甚至认为在诸葛亮之后,也只有张居正才能撑起大夏的未来。
可在徐琨案后,张居正就有些畏手畏脚,不再是那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张太岳了。
在杨廷和看来,此时正应该是张居正挺身而出之时。
谁知张居正扛了一袋鱼出宫后,就一直当闷嘴葫芦,多余的话一句没有。
张居正倒也不在意杨廷和说得难听,反而劝道:“介夫,此事我不会再管,我也奉劝你一句,你千万也别管。”
“你这是何意?”杨廷和终于忍不住了,拂袖而起,“你难道要让我也做个尸位素餐之人?”
张居正叹道:“我并不是这个意思。”
他也不知道如何向这个挚友解释,只好道:“总之,你听我一句便是了。”
杨廷和以鼻音嗯了声,也不再说话,甩袖出了文渊阁。
魏征和海瑞入狱后第六天。
今日早朝依旧草草结束。
阁臣们晃晃悠悠地回到文渊阁时,却见到通政司抬了足足四筐奏折候在了文渊阁外。
阁臣们面面相觑。
这是闹哪出?
昨日一本折子都没有,今日突然来了四筐折子?
旱时干死,涝时淹死?
通政司已经把折子做好了分类,等到如小山一般的折子全部码好时,阁臣就明白了,为何今日折子如此之多。
这些折子中一半出自各行省知府以上的文官,另一半则出自京都五品以上的官员。
这些折子几乎是在早朝开始前一刻同时送达通政司。
当阁臣翻阅了几个折子后,几乎同时吸了口凉气。
折子的内容大同小异,甚至可以说是几乎一致。
那就是要求内阁立刻释放魏征海瑞两人!
张居正几人的脸色极其难看。
什么叫用折子淹死你,这就是了!
“哟呵,不是说昨日内阁都没折子看了么?这不是折子都堆成山了么?”
林烨的声音突然响起,张居正等人都一怔,连忙迎出来,三呼万岁。
林烨挥手让他们去忙,自己随手拿起了一本奏折翻开看了一眼。
张居正陪在边上连忙道:“皇上,这些折子不看也罢。”
林烨看了眼道:“呵,好大的口气,让内阁放人。”
他扔下手中的折子,又从折子堆中捡起了几本。
越翻他的脸色就越难看。
最后他将折子往地上一扔,怒道:“这是在威逼内阁吗?这是在威逼朕!”
怒吼声在文渊阁内回荡,阁臣只好放下手上的折子,跪下道:“皇上息怒。”
林烨闭上眼,似乎在努力平息心中的怒气,许久才道:“所有折子全部留中不发!”
张居正刚想应是,杨廷和却抢在他前面道:“皇上,本朝的规矩,大臣的折子不能留中的,哪怕折子积压过多,也需要内阁给出明示。”
林烨横了他一眼:“朕说留中就留中,怎么杨大人有意见?”
“皇上,不是臣有意见,而是朝廷自有定例与法度,即便是皇上也不能违背,更何况…更何况皇上还未亲政,尚不能发中旨…”
杨廷和不卑不亢地应对让林烨的脸色越来越阴沉。
“别说了!”张居正出言打断了杨廷和的话,“内阁首辅现在还是我张居正!皇上既然说留中,那就留中!”
张居正回首瞪了眼还要抗辩的杨廷和。
杨廷和从未见过张居正如此可怕的眼神,把后面的话生生咽了回去。
林烨看了眼依旧不忿的杨廷和,怒而出阁。
出了文渊阁,林烨的情绪立刻恢复了正常。
刚刚的生气,是他装出来给内阁看的。
他早有准备被文官上折子喷了,如果没有这么些折子,和昨日那样干干净净地才叫奇怪。
从眼下的情况看,大夏的文官系统比他知道的所有文官系统更加团结。
京官和地方官能以如此一致的步调行动,林烨是闻所未闻。
可林烨不相信,没有一个统一调配的人,文官系统能同步到如此可怕的地步!
这就是他们酝酿了几日的大招?
还会有后续吧?
来吧,朕等着你们!
当日,所有奏折被留中不发的消息再次震惊朝野。
虽然张居正表示是内阁的意思,可林烨在文渊阁中当着众人的面“下旨”留中,怎么可能瞒得住?
于是第二天,第二波奏折潮接踵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