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我的纪录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视小说在线观看 > 第三百一十五章:第四集:上善之水!!

第三百一十五章:第四集:上善之水!!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蓝星上已知的人类文明,大多都诞生在江河之畔,亚州最重要的大江大河,一多半发源于藏地高原。”

“雪山冰川,为下游的十几亿人口提供了充足的淡水,这里有数不清的湖泊和神奇的温泉,在水的滋养中,水的力量不断增强。”

还是那熟悉的旁白声。

一如既往的充满磁性,听的想让人怀孕。

但是跟旁白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藏地高原上的各种湖泊。

在这一片没有被污染的净土。

这里的湖泊都自带某种洁净的光环。

在4k的镜头下,干净的能够当成镜子。

时而欢腾、时而平静。

一会又波涛汹涌的如同山洪喷发。

镜头一转,宁静的如同神佛修行的道场。

水的力量,在藏地高原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

画面一白,本集的标题也随之出现。

上善之水!

普兰,华印边境。

强拉山,一座山隔绝了两个国家。

一群疲惫却兴奋的印渡人挨个排队检查护照准备进入华国境内。

他们从恒河平原来到海拔五千米的高原就是做一件计划了一生的事情。

翻过山口,早有大巴车在等候。

一路向着目的地形势,他们的心情激动不已。

“(印渡语)这一次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自我,我们来这里是为了打开眼界,神把我们带到了这里。”

车内时常能够听见这种话语。

每个人的手都出奇的一致,放在胸口,一脸虔诚的模样。

......

小朱一愣。

翻山越岭徒步来到华国?

这得多大的信仰才能够支撑他们走这么远啊?

......

画面给到一座椭圆形的雪山。

在阳光中山顶的白雪像是帽子一样覆盖在上面。

冈仁波齐。

是大雪神山,雪山之宝的意思。

传说中,他是几大宗教的教义中共同认定的世界中心。

是印渡教主神湿婆的天堂。

围绕着冈仁波齐有两百多条冰川。

他们的融水最终汇聚成四条河流。

这些河流就是雅鲁藏布江、恒河、印渡河等几大亚州的主要源头。

冈仁波齐,雪山大神,众水之源。

在冈仁波齐山脚下还有一篇雪山融水形成的湖泊。

圣湖玛旁雍措。

传说中天神沐浴的地方。

圣湖之水能够洗去心中的烦恼和污垢。

翻山越岭而来的印渡教徒们,赤脚走在湖边。

手中挽起一捧湖水,高高扬起。

心中的烦恼如同手中的流水一样倾斜而出。

虔诚的信徒,在湖边盘腿打坐。

在圣湖边,他们还举行神圣的仪式。

将黄色的颜料涂在额头,代表他们此刻倾听着神的教诲。

“(印渡语)我把这一次的旅行当作送给我丈夫的一个礼物,我们都希望再来一次。”

妻子跟丈夫走在圣湖的边上。

希望圣湖和仪式能够见证他们的爱情。

旅行结束,一生中那个重要的承诺也至此完成。

......

原来是为了仪式啊。

小朱不禁有些感叹。

这种为了信仰能够不远千里奔赴的坚定是久坐在办公桌的小朱所不能够想象的。

不过却也让坐在电视机前的小朱有些动容。

......

在过去的许多年里,人们热衷于寻找水的源头。

因为那有助于了解自身。

江河的源头为文明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画面一转,一条湍急的河流出现在画面中。

跟圣湖的平静不一样。

澜沧江更像是一位屹立在藏地的勇士。

翻腾的江水就是它身上流淌的血脉。

它发源于唐古拉山,在进入横断山脉之后变得蜿蜒曲折。

河的两边居住着两个以盐为生的民族。

上游是藏族,下游是纳西族。

上游的藏族多信天主。

下游的纳西族多信佛陀。

两个民族,两种信仰,和睦相处。

两种盐也出自相同的传承。

......

小朱一愣,有些惊讶。

这倒是神奇啊!

一条河,两个民族。

居然还有两种信仰,但是制盐的手法确实一样。

......

跟传统的盐田不同,这里的盐田是由上万根杉木所支撑。

每一根都饱含盐水。

女人们掌握了制盐的秘密,江边提供了含盐量很高的卤水。

盐田由泥土制作,泥土的不同,盐田的颜色也不同。

上游产白盐,下游产红盐。

阳光、空气和水,一边游戏着一边生产着盐。

一块盐田,产上中下三道盐。

女人做盐,男人买盐,翻越横断山脉,马帮带走了他们的盐。

这是在复杂环境中,人类展现出与自然合作的想象力。

画面一转,一个身着袈裟的喇嘛骑着摩托,开心的行走在山间小道上。

这样颇具喜感的一幕看的小朱一乐。

乃果寺负责采购的喇嘛刚刚在集市上买到了新鲜的盐。

用盐田生产的盐做的菜,不需要再放其他调料品,就会很有滋味。

在这座古老的寺庙,不止是僧人喜欢盐。

画面中,各种雀儿、土拨鼠、甚至是狐狸都趴在地上啃食着这些盐。

盐和青稞让山里的动物们定时的来享受定时早餐。

很多动物把这里当作了家。

......

看着土拨鼠不怕生人的从僧人手中吃着青稞。

小朱突然觉得这样的画面有时候也很和谐。

也许只有才藏地高原才能够看到这样的场面了。

......

ls河,在汇流进雅鲁藏布江之前。

流经了一个小小的村庄。

村民白玛来到河边,从河水中取出一块牛皮。

这里是村子里熟皮子的方法。

白玛叫来七八个帮手,开始把水中拿出的几块牛皮缝制成某种形状。

不用事先画上线条,全凭经验下刀。

把牛皮细细剪成长条用来穿针引线。

牛皮被用一些柳木架起来。

不用一根钉子,全靠皮子自身的弹力和木棍之间预留的卡口。

一条船形成了。

以地里出产的菜籽油涂抹船身,油充分融入皮子船就做好了。

这种船叫做牛皮筏。

曾经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拥有上千年的历史。

在这个叫俊巴的村子,牛皮筏是用来捕鱼的。

每做完一条船,都要进行庆祝。

因为信仰的原因,藏地人对于捕鱼和吃鱼是由忌讳的。

不过也出于某种传统,产生了这个藏地唯一的渔村。

一条船相当于一面鼓,震荡着江河的力量。

“(藏语)俊巴人捕鱼从很早就开始了,因为这里耕地少,只能捕鱼。”

白玛面对镜头有些羞涩的介绍道。

新船下水,有一次捕鱼开始了。

熟悉的气味,让渔夫心情愉悦。

江面上,渔夫们洒下渔网,口中哼唱着藏语小调。

跟湍急的江水形成了某种共鸣。

今天捕到的鱼,被出售到拉撒的水产市场。

......

牛皮做成的渔船看的小朱大开眼界。

不需要厚重的底板,只靠着牛皮自身的弹力就能够支撑住两个人在江面上自由的活动。

这种古老的技术在小朱看来颇有神奇的味道了。

毕竟没有学过物理,单靠牛皮就能够横行在江面上,还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

这让小朱不由得萌生了去藏地看一看的想法。

......

在高原上的人们看来,每一条河流都住着神明。

每一条河流里也都有鱼。

不过在一条叫做曲江的河流里竟然一条鱼都没有。

曲江蜿蜒曲折,并没有澜沧江那么宽广。

它更像是山间的一缕色彩,高高低低的起伏着。

在曲江里面遍布着水车。

这些古老的水车被河水推动着。

传说当年因为要建水车,官员高令所有的鱼类禁止入内,以免伤及性命。

所以至今无鱼。

如此兴师动众保留的水车是做什么用的呢?

“对啊,做什么用的呢?”

场外的小朱发出同款疑问。

仁多和妻子,隔一段时间就要把家中的柏木锯上一段。

将柏木放到水车下面。

水车带动柏木在石板上擦除木泥。

将柏木泥放到特制的方形模板内,固定形状。

等到柏木砖被晾晒后,仁多开始调配各种药材。

主要材料是纳吉、藏红花、麝香等。

这三种都是比较名贵的药材。

不管价格怎么贵,这三种都必须有。

药粉与柏木砖搅拌混合,用牛角制作成的工具把它们挤压成线条。

一次挤成型的功夫,需要多年练成。

这种带着高原阳光和流水味道的东西就是藏香。

闻到的气味有些是苦的,有些是甜的。

就像酒一样,不甜不苦才是好酒。

好的气味对人的心灵有净化作用。

......

看到繁琐复杂的制作过程。

小朱此刻对于这种神奇的藏地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细细长长的藏香点然后,烟雾丝丝缭绕。

被描述的气味更添加了一丝神秘感。

他迫不及待的掏出手机想要看一看网上有没有这种所谓的藏香购买。

一搜还真有。

产地:江南。

emmmm....小朱停下了付款的手。

还是等有时间去藏地再买吧。

......

藏香主要用来供佛。

年过四十的当曲是敏朱林寺的主持。

也是寺庙的藏香传人。

这里的藏香有着神秘的配方,也有着更特殊的用途。

敏朱林寺拥有佛学院,吸引了很多年轻的僧人来这里研习。

年轻的僧人通过激烈的辩论来验证智慧。

寺庙的课程安排的满满的。

不过有一门课会让他们轻松起来。

制作藏香相当于一场课外活动。

每个地方制作藏香都有不同的智慧,做好的香得到老僧人的认可才能进入最后阶段。

念经!

加持!

......

哇塞!

小朱瞪大了眼睛。

还要加持啊!

这是上buff吗?

......

画面一转,年轻僧人丹增喇嘛提着桶离开了寺庙。

风沙中,他穿越一片沙漠。

要去寻找一种特殊的沙子。

雅鲁藏布江边一座山上出土一种质地松软的石头。

取回的白沙在寺庙里被染成各种富有寓意的颜色。

燃香,念经。

年轻僧人即将和老师一起研习一年中最重要的课。

大殿的地板上,僧人们用染漆的线条勾勒出比例严谨复杂的图案。

彩色沙砾从指尖洒落。

心中的形象开始入画。

四十多个僧人,分别在四个不同的位置凝神构建一个神秘的建筑。

细沙逐渐构筑的建筑在佛教被叫做坛城。

它是佛的居所、佛的城市、佛的宇宙。

据说佛陀当年也是这样与弟子作画。

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却是由沙砾构成。

做好的坛城,等待着萨格达瓦节的开始。

......

小朱还没从藏香的神奇中回过神来,转眼就看见了更加让他感到神奇的东西。

近看是沙砾,远看却是一副色彩斑斓的画。

再没有航拍镜头的帮助下,小朱是很好奇这些僧人是如何完成一副这样工整,结构严谨的画作的。

难道说在高原之上真的有神奇的佛法?

......

萨格达瓦,发生在藏历整个四月。

相传是佛陀的诞生、悟道、圆寂的纪念月。

信众们相信,这个月念经、行善、放生能获得数倍于平常的功德。

渔村的水大多都会被买到拉撒的水产市场。

这几天买鱼的人多了起来。

城里的一家人买了三千多块的鱼。

用充好氧气的口袋封口装好,沿着雅鲁藏布江行驶。

在一片开阔的水域旁,他们停下车子。

打开口袋,口中默念着经文,让鱼回到水中。

敏朱林寺。

在撒格达瓦节中最重要的一天,人们来到画好的坛城边。

手中拿着一只香等待。

他们将见证一个色彩斑斓的沙砾世界变幻消失。

可以辛苦的拿起,也可以轻松的放下。

念完经的僧人们,亲手把沙砾扫起。

一幅艺术品就这样消失。

一次次被抹去,因而一次次的建立。

沙子又变回了沙子。

正如佛陀所说。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

小朱看到精美绝伦的沙砾画作被僧人们没有丝毫犹豫的抹去时。

心中感到无限的惋惜。

但是他也知道这时他们的传统和信仰。

他只觉得自己没有亲眼去见证。

或许有时候消失也是一种艺术吧。

水的力量在藏地变换成多种多样的形态。

从藏盐到藏香。

从捕鱼到放生。

似乎一切都是一个循环。

以水为中心,围绕着整个藏地高原。

人们的生活从水中来。

僧人们的信仰又从水中看得到。

就好像佛陀所说。

万事万物都有它的规律,缘起缘灭这其中的规则又很难猜懂。

也正想本集的标题。

上善之水。

这一刻的小朱内心很平静。

他也不知道这种平静从哪里来。

但是内心莫名的感到安宁。

伴随着这种安宁,《第三极》第四集落下帷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