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启坐着明黄软轿从皇宫出来,得了父皇的旨意,定下了处理办法,他心里踏实了许多。
然后,又想起另一件事,不由得忧心忡忡起来。
“父亲咳嗽成这样,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他念头刚起,心里又骂了自己一句,作为儿子,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
父亲治理天下二十二年,国力日渐增长,朝中百姓安居乐业,境外匈奴南越都有交好之意,看似蒸蒸日上之际,
然后,有汉五十余年至今,高皇帝所封的关东诸侯国日渐强盛,吴国、淮南国都有不臣之心,难免成为心腹大患。
而朝中那些军功大臣,外戚勋贵,也颇为强横,今后也是腋肘之患,不得不防。
看似繁花似锦的大汉朝,父亲在世还好,一旦大行,很有可能会再现腥风血雨!
为了江山永固,现在就得寻找可靠的人,以便将来辅佐自己!
想到此,他不禁忧心忡忡。
一路想着事情,不知不觉间回到了太子府。
“开门。”刘启在、栗姬和申屠通的陪伴下,站在刘荣门前说。
听到父亲的声音,刘荣立即起身,垂手肃立。
他眼尖,父亲一进门就发现他面色凝重。
“父亲,莫不是刘贤之事,需要我……”他低着头,小心翼翼地说。
“刘贤之事,你皇爷爷已经下旨让刘礼去办理了。你不必多虑。”父亲捡一张软塌坐下,伸手招了招:“你近些说话。”
刘荣赶紧趋步上前,静候听命。
“你今年十二有余,可以订婚了。”父亲看着他说,同时又看了看栗姬。
“嗯。是可以了。我们当年也是,十二定亲,十四成婚。”栗姬笑着附和。
刘荣心里一惊,我去,这就要给我找媳妇了啊!
他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虽然心智是二十多岁,可这身体……想到这里,他不由得老脸一红,口中婉拒:
“父亲、母亲,孩儿尚且年幼,学业未成,武艺不精,是不是再缓几年啊?”
“由不得你,我只是告诉你一声,你等着吧。”栗姬轻描淡写地说,不过内容却很是严厉。
“申屠通,明天你就开始准备,拣选朝中二千石官员家中未嫁女子名册。”刘启笑着说。
“是。太子。”申屠通恭敬地回了一句,似乎想到什么,却又没有说出来。
刘启感觉到了,于是站起身,关切地说道:“我先回去,刘荣,你也早些歇息。”
“对了,你明天可以去城墙遛马。”他走到门口,说了一句:“上次比武你赢了,还没出去,欠着你的!”
父母离去以后,刘荣关上房门,听到门外守卫撤去,回身坐到了床上。
“这是什么节奏?”他有些想不明白。
眼前的大事,不应该是处理吴国太子刘贤的事儿么,怎么就扯到自己婚配上来了?
“晴儿!”他大喊一声。
晴儿是他的贴身婢女,穿越过来那天伺候洗脸的那位。
听到刘荣在叫,她掀起二门帘子,低头走了进来,口齿清晰地回道:“皇长孙!”
“我想用钱,该怎么办?”
“……”
刘荣看了一眼晴儿,她脸上的神情表示,她不知道。
“皇长孙是需要什么物件吗,奴婢找申屠大人去领就是了。”
“那倒不必,我只是想去府外走走,想要揣些钱在身上。”
他暗暗叹一口气,听晴儿的口气,只能拿到东西,却拿不到钱。
前几天想溜,找半天没找到一文钱,现在想出去逛逛,还是没钱。
皇子皇孙也不能财富自由啊。
“哦。那倒好办,可以让乌孙驹陪着,他会带钱。”晴儿小心地回道。
!
乌孙驹能带钱,我不能带!
“好吧,我知道了。你传乌孙驹备马,明早朝食过后,陪我出府。”
“是。”晴儿脆生生地应着,随即退了出去。
看着她出门,刘荣踢掉鞋子,一头扎在床上,想到明天就可以出门去城墙根遛马,不由得心花怒放。
长安城,我来了!
第二天一大早,刘荣早早地起床,在婢女的伺候下,梳洗完毕,吃过早餐,然后对着镜子左右照了半天,给自己配上一条绛红发带,再插一根象牙发髻,才心满意足地推门出去。
乌孙驹早已候在门口。
“走。”刘荣拍了拍乌孙驹的腰,欢快地问:“今天你备的什么马,可是汗血宝马?”
乌孙驹有些费解地看着他,他并不知道什么是汗血宝马。
“哦。”刘荣想起来,汗血宝马要到汉武帝以后才有这个称呼。
“走吧,抓紧时间。我还没见过长安城呢!哈哈。”刘荣一推乌孙驹:“带路。”
主仆二人快步向府门外走去,刘荣一路又蹦又跳,雀跃欢呼,无法压制内心的激动。
等一下就可以在十三朝古都纵马驰骋了,真是快哉!
半个时辰以后,冬日暖阳照耀下的长安街道熙熙攘攘。
刘荣走在西市南大街上。
这条街真不是一般的热闹,突兀横出的飞檐,高高飘荡的商铺招牌旗号,粼粼而来的车马,川流不息的行人。
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还有脚店,街道两旁的空地上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
路上行人神情各异,有的匆忙,有的悠闲,匆忙的嘴里喊着“借过”,悠闲的嘴里哼着小曲。
刘荣皱着眉头走在前面,身后跟着乌孙驹。
他走了一阵,停下脚步,扭头忿忿地对乌孙驹说:“这就是城墙根遛马,马呢?”
“小爷,我大汉缺马。所谓遛马,其实就是逛街。”乌孙驹一本正经地说。
一路上,刘荣问这个问题已经是第三次了。
刘荣无奈,扭头继续前行,逛街就逛街吧。
想当年,曾祖父刘邦出巡,找不到马拉车,也坐的是牛车而已!
五十多年过去了,还是缺马,以至于整个大汉朝上下,都把缺马当成了心病,把“逛街”说成是“遛马”。
可见大汉朝,对马的渴望,有多强烈。
刘荣意识到这一点,暗暗下决心:不等刘彻征西域索名马了,我就要把“缺马”的问题解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