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云州城外三十里的山路之上,一辆马车急促的行驶着。紧随其后的还有四人,他们带着玄铁的面具,将整个连都包了起来。只有一双眼睛露在外面。不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双眼如同一汪死水般,深不见底。
马车飞速的行驶着,扬起一阵尘土,像一团迷雾般将后方的道路遮蔽。马车中的人正在不停的催促着车夫,恨不得让马车直接起飞,冲向目的地。车夫怕马车中的人生气,发疯似的用鞭子在马的身上宣泄自己的情绪。
可能是眼花了,也可能是没注意。不知什么时候,马车前边出现了一僧一道,按照马车行进的速度,此时再想停止已经不可能了,他只能闭上眼晴,拉紧缰绳,祈求前方的人能躲开。等到马车停下之后,他环顾四周,未见有人受伤。
但在车子后方,那戴面具的四人正死死地盯着那一僧一道。凭刚刚躲开的身法,四人便知道眼前的一僧一道,武艺已达到化境,即便是四人合力,也未必能胜的了他们。只见这一僧一道仙风道骨,一看便知道是得道的高人。
细看之下才发现,那身穿道袍的竟是位女子,四十岁上下;那位身披袈裟的是位大胖和尚,五十岁上下。他们的组合不管放在什么时候,都会显得有些奇怪,但毕竟是出家人,也没有人会多想。
一僧一道若无其事的向前走着,但护卫马车的四人却警惕的盯着他们,不知道这两个出家人意欲何为。这时马车中的人说话了,他向着四人说道:“我等有要事在身,惊扰了两位,请勿见怪。”
“出家之人不理俗世烦扰,施主不必挂怀。”
“混沌,赶路要紧,天黑之前一定要进京。”说罢便扬长而去。四人向一僧一道点头致意后,便跟了上去。
这一僧一道留待日后详说,先说说这马车中的人,正是林夫人的父亲,前任丞相。说起他的名字,几乎是无人不晓,即便是放在历史上也是个知名人物。他便是----鳌拜。与历史上被康熙皇帝杀掉不同,在钟山国,这鳌拜可是混的风生水起。
当年扶持老皇帝上位的人,除了一位神秘人,便只剩下这位鳌中堂。老皇帝与他可以说是亲如兄弟。他们两人再加上宇文化及,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而鳌拜是他们三人中年龄最小的。今年也七十岁了。
这便能说清楚老皇帝为何会对宇文家手下留情,数十年的交情怎能轻易忘却。传闻宇文家还有一名男丁,寄养在乡下,老皇帝晚年听到消息之后也没有追究。可能是人老念旧的缘故,也可能是于心不忍。
老皇帝驾崩之时,这位老大人正在闭关,两天前刚刚出关,便听闻林家遭了大难,自己的女儿被人害死。便连夜奔驰,从扬州赶来京都。终于在入夜城门关闭之前来到京都。他要为自己的女儿讨个公道。
“大人,林府到了。”说话的是混沌,是鳌拜训练的“四凶将”,剩下的三位分别是、穷奇、梼杌、饕餮。他们对鳌拜忠心耿耿,是鳌拜最忠实的仆人。
鳌拜走出马车,看见林府上下一片狼藉,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味,想想一个月前进京面圣,住在林府,一片其乐融融的景象。上次女儿讨要的北海夜明珠,本想出关之后就给他送来,谁曾想,短短一月,便已经天人永隔。
还有老皇帝,硬拉着自己陪他下了一晚上的棋。如今自己再次进京,故人不在,女儿也不在了。正趴在母亲棺椁前哭泣的林月娘见外公来了,连忙上前挽着鳌拜的手,哭着说道:“外公,我娘死的好惨。”
鳌拜拉着她的手,安慰道:“外公就是为了此事而来,一定会为你娘讨回公道的。”鳌拜看着林月娘,这个十八岁的小姑娘,本是花一样的年纪,却失去了母亲如太阳般温暖的关爱,都怪那个畜生,哼,老夫要将他碎尸万段。
来到棺椁前,看到自己的女儿静静的躺着,心中更加悲伤。哭着说道:“是爹没有保护好你。”一个人不管再强大,总归会有脆弱的时候。有软肋,有缺点。鳌拜这一生也算是轰轰烈烈,但晚年丧女,白发人送黑发人。
“大人,张洪范求见,正在外边跪着请罪。”
“要请罪让他去宫门口跪着去,老夫无官无职,受不起他这一跪。”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鳌拜不管身在何处,也没有敢轻视他。若是他重归朝堂,三派中的大多数人都会转投他的门下,这不只是实力,也是个人魅力。
张弘范之所以战战兢兢在门口请罪,不是因为他有多尊敬这个长辈,只是因为因为鳌拜想整死他比捏死一只蚂蚁都要容易。不管他的后台是谁,鳌拜都不会畏惧。
“你们都回避一下,月娘,你先回屋去吧。”鳌拜在赶走张弘范之后,似乎预感到了什么,将四凶将和林月娘全都屏退。他知道,来人独来独往惯了,不喜欢热闹。很显然,这是一个他不能拒绝的人。
“你这个老东西,还是老样子,永远都是这样无声无息的”
“哈哈哈,我已经极力隐藏了,还是被你发现了,你的功力又精进了。”那人来到鳌拜面前,笑着说道。但他的笑可比哭都难看。此人便是当时与李惊天见面的老人,也是暗影的首领。
以他和鳌拜说话的语气,便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好。老人向着鳌拜说道:“林家发生这样的事情,是我疏忽了。”
“你我相识多年,你的心性老夫知道。林家这么多年对亏的你的照顾。感激的话老夫就不说了。老夫明日要进宫面圣。顺便去祭拜先帝。此事....陛下想如何处理。”
“陛下说了,你劳苦功高,朝廷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作为皇帝,他不会寒了功臣之心。陛下终究是仁厚的。”
“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