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远和李翁签完收据后,今日之事就告一段落了。
杨明远将铁石坊住址告知李翁后,约定好时间后就去了一趟刺史府衙。
因为过所的30日期限马上就要到了,杨明远得去找户曹续一下。
塞点钱,一张新的过所就办好了,这次只需益州户曹盖印即可。
回到铁石坊,杨明远又开始思考接下来的茶肆装修、人员配置等各种事项。
他感觉脑子里乱七八糟的如同一团浆糊,真的是万事开头难啊。
一个人的脑子和精力始终是有限的,等六娘到了成都后,一定要把她培养成大管家,自己当个甩手掌柜。
想到此处,杨明远不自觉又想起了那个笑脸和那具身体,不由得就痴呆了。
杨明远感觉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后变了好多,原来的他有点玩世不恭、自由散漫的花花公子样。
可是来到了这里,被节度使女儿扇巴掌、被人敲闷棍、被人殴打、被人卖身,这一桩桩一件件以前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就在短短的一个月内一一在他身上发生。
他不敢再玩世不恭,也不敢再自由自在,因为这是封建社会,能像现代人那般自我存在的只有一种人:贵族官宦子弟。
这一世作为农民的他,没有资格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就连活着,都很艰难。
所以,他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他的本性被压抑了,他的过去被尘封了。
为了在这个社会好好活着,他开始变得谨小慎微。
在这天翻地覆的生活里,六娘就是目前的他心里唯一的光明。
他想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些,不再花天酒地,不再随遇而安。
“努力奋斗吧,少年,你还年轻,你还有大好时光。”杨明远轻轻地对自己说。
第二天一大早,李翁就带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登门拜访。
李翁开口即告罪:“二郎,这是小女盼兰,排行第六,你也可呼她六娘。还请恕小女不请自来之罪,昨日小女听闻了二郎你的创举,心生好奇,百般央求于我。无奈之下,只能带来一见,望二郎原谅则个。”
“李翁严重了,此事小事耳,无妨无妨。”
“还不快来拜见一番?”李翁催促那女子。
“李氏盼兰见过杨二郎。”那女子微微福礼。
“兰娘有礼了,快请入坐吧两位尊客。”杨明远不想叫她六娘,因为六娘只有一个。
杨明远邀两位到厅堂坐下,然后倒了两杯开水,歉疚地说道:“万分抱歉,寒室简陋。茶水也无,只能请两位喝这自然之水,见谅则个。”
“自然有真趣,无妨。时间紧迫,我们还是说正事要紧。”
“也好,李翁这勤恳认真的态度,让明远我心生敬佩。”
那女子听得翻白眼,看他小小年纪长得人高马大的,说话做事却像个臭书生。
“我们隋朝人人商武,益州作为剑南西川21州的首治之所(省会),其中气氛尤胜。而我们成都府是益州的治所,更是汇聚了西川21州的各路武行好手,其中享誉府城的就有西北的武担山、西边的青羊宫,以及东边的菩提寺,此三大高门内皆是数一数二的高手。只是他们一心修佛修道,很少与人较量,因此并不能算是武行中人。”
“除此三大高门外,谁家武行实力最强?”
“西北依附武担山的问道武行、西边从青羊宫出来的三羊武行、菩提寺下领的东郭武行,名为成都三大武行,各个都有百十号人,个个都能打的很。”
“这三大武行都靠什么为生?”杨明远还是挺好奇的。
“收徒弟拜师费和孝敬费,是他们最重要的钱源。另外他们也靠商人生钱,让徒弟们给商人当护院、教武术、保护货物,徒弟们获得的钱都要孝敬一部分给武行师父。另外还有一些社团的孝敬费,虽不多,但胜在长久。”
“社团?”
“是的,西边成都县最大的社团永和社,每月要给问道武行一笔钱。东边华阳县最大的社团常乐社,也是每月要给东郭武行钱。”
“这些社团都是混街头的混混吧,他们这些不良人怎么还要给武行钱?”
杨明远不大理解,他一直以为黑社会很能混的开呢。
李炎笑了笑,说道:“社团能打的顶多就那么几个人,哪能和武行比?这些社团要想在府城收商家的保护费,没有武行的许可那就是做梦。其实武行暗地里也会和一些官商勾结,指派这些社团去做一些不法之事。做恶事毕竟来钱快啊,很少有武行能够拒绝的。”
“李翁一番话,真是令我打开眼界啊。三大门压三大行,三大行压各社团,简直就是大鱼吃小鱼,一环套一环啊。”
“确实是如此的,下至各行各业,上至各州各道各官各吏,哪一个不是大鱼吃小鱼呢?”
“不知道李翁看中的是哪一个武行?”
“成都县和华阳县交界,文翁坊附近的文昌武行。”
“文昌武行?一个武行,竟然起名叫文昌?也是挺奇怪的。”
“哈哈哈,确实如此。文昌武行的张师父,从小就仰慕蜀地先贤文翁,恨自己读书不入道,于是愤而入武。也是希望自己能够以武传文,因此他的徒弟们不仅习武,也学文,行风严谨,为人正派。他的徒弟们大多做了官府的不良人,帮着治理府城,也有不少参军当了兵卒。”
文翁(公元前187~前110),西汉时被汉景帝任命为“蜀郡守”,为蜀地倾注了后半生心血。
他到蜀地第一件事,就是兴修水利,引水灌溉灌县蒲阳地区,增加灌溉面积一千七百顷。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那时候,“蜀地僻陋,有蛮夷风”,于是文翁“立文学精舍、讲堂,作石室”,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办学校——文翁石室。
因此,文翁也被称为“公学始祖”,而“私学始祖”就是儒家大圣人孔子。
在当时,文翁石室既是传播儒学的学校,同时也是祭祀孔子等先贤的场所,庙学合一。
不仅如此,文翁还广招蜀地各县学子,免徭役,带他们观习政事,送18名出众的学子去长安学习。
这些学子学成归来全都在蜀中任职,极大地促进了蜀地的文化发展,将蜀地的学术渐进地融入到汉代大一统的儒家文化之中。
文翁办学大大地改变了当时蜀人的思想观念和民风民俗,使得汉初仍有蛮夷之风的四川变为了“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后来游学京师、仕于全国各地的蜀人不计其数,仅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落下闳、林闾、司马相如、张宽、王褒、扬雄等全国闻名的文人。
从此巴蜀仕女乃爱好文雅,蜀地成为出人才、出文学,甚至“文章冠天下”的地区。
文翁不仅以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四川的落后文化,更是让汉武帝下令全国各地兴办官学,改变了全天下的教育方式,是当之无愧的“公学始祖”。
一个安徽人,跑到蛮夷之地四川,奋斗了大半辈子,最后也死在四川,这种精神气节怎能不让人动容呢?
杨明远听完李翁对文翁的这一番介绍,顿时肃然起敬,这是一位真正值得尊敬的教育大家。
同时他也好奇,这个以“文翁”为精神领袖的文昌武行,又会是什么样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