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趣阁 > 萌青之路 > 第 2 章 第 2 章

第 2 章 第 2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清晨,东西屋两大炕的同学们正在熟睡中,就隐约听到厨房外传来了“呼哒呼哒”拉风匣的声音。点长王治家坐了起来说到“哎哎哎,老农都起来做饭了,咱们快起来吧,别叫人家笑话咱,今天是第一天,别耽误了掉链子。”在大家的迎合声中,男同学们动作很快,迅速穿好了衣服。等我们拿着脸盆走到外屋时,看见东屋的女同学陆陆续续端着脸盆走了出来。

我们从缸里舀了水,把那清凉的水泼在脸上,顿时消除了那昏沉沉迷迷糊糊的感觉。有的同学边洗脸便打趣着“这农村的井水凉嗖嗖的,别说还真提神那!”“这叫山村村外水,要用得需勤快汉。”“干嘛?”“挑啊!”“啊?”“蠢蛋,小孩子不懂”“你们以为这是城里自来水呀,用的那么方便!”“嗨!井水走地下,用了还得从井里挑回来”“小脸洗的干净点,别叫村姑不待见。”同学们七嘴八舌的戏笑着,把用过的水泼在门前的泥地上。

饭前,我们要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同学们在青年点门前,排成两行,手捧着□□语录小本本,做那早请示晚汇报的活动。同学们边跳边唱着当下最流行的歌曲。“敬爱的□□,我们心中的红太阳”跳着□□最时兴的忠字舞。接着,我们共同喊着“祝伟大的领袖□□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林副主席永远健康,永远健康。”

在做完这“三忠于四无限”的早请示活动后,大家才到厨房大碗柜各自去拿着碗筷,在锅前,每人盛了一碗萝卜丝汤,手拿一个玉米大饼子,这是我们到农村的第一顿早饭。

饭后,等我们听到钟声走到后街的集合点,有几个社员已在那等着我们啦。到那一看,原来挂在树上的所谓大钟,就是挂在井边树上的一段铁轨而已。孔队长对东西两个组的组长说:“老杜,你一会儿带10个知青,老尹,你也带9个知青上山干活。你们刚来,就由点长把男女搭配好,分成两拨人,由老杜和老尹分别带他们上山吧。今天咱开始起花生,你们就跟着社员一起干吧。”

我们这拨10个人,就跟着孔队长和西组组长老杜上了山。当我们一行人走到后山坡上,老远就看见山上的大田里,几个男社员正一手扶犁一手挥舞着鞭子,赶着那拉犁的黄牛,在“大大咧咧”的吆喝着。原来,那上工的农民比我们先来了,当我们走到近处,只见那刚被犁起的花生,东倒西歪的散落在被翻起的泥土中。那些头戴各式花头巾,穿着鲜艳颜色的年轻女社员们,正忙着抖落掉刚被起出花生上带的泥土。在快速的抖落泥土中,渐渐显露出的那串串白色花生,犹如那颗颗欢跳着的珍珠,一下从泥土中袒露出来。

生产队长站在地头,对在地里干活的社员喊道:“奥......大伙儿都听见了,从今儿开始,咱们这些知识青年就和我们一起干活了。大家一定要把他们带好,你们听清楚了没有!”在地里劳动的社员们七嘴八舌的应承着。生产组长老杜回过头来对我们这几个同学说:“去吧去吧,看他们怎么弄你们就怎么弄,不懂就问,我已对这帮小子说过。走,过去过去。”

我们跟着老杜头进了大田,在他的指挥下,很快插入了社员的劳动队伍。同学们第一天来到大田里和社员一起劳动,感到新鲜又好奇。他们学着社员的样子马上干了起来。

在劳动中,我发现,原来那葱绿的颗颗花生叶子都沾上了很多露水,拿在手里的花生轻轻一得瑟,泥水就溅到裤子和衣服上。当黄牛拉着犁经过时,由于着急干完自己负责的那一段,这样越急越溅到自己身上的泥土越多。当抖落完自己这段花生的泥土,刚抬起腰来,第二波黄牛又来到了眼前,一时又显得手忙脚乱的。在我旁边的青年社员看到我窘迫的样子,笑着赶到我眼前,把花生往外一抖,再往回地上一带,顿时花生上的泥土全部掉了,不澎不溅。如此简单的操作,叫我干的埋里埋汰的。学着他的样子我干活也觉得轻松了许多。在我加快了干活的速度后,终于也有了直起腰来的时间了。在这短短的伸直腰的过程中,忽然我又有了一个新发现,原来,这些年轻的社员在干活时,有时在偷偷的打量着同学们,他们瞅着这些白白净净的城里人,充满了羡慕和好奇的眼神。在偶尔两眼相对时,小脸还微微泛着红,然后微微一笑,其实心里美着呐!

青年点的那女同学,在劳动中,也学着社员的样子,认真的快速的提起大把的花生,抖落掉泥土,她们把干净的花生,按照社员的要求几垄几步远,堆成一堆。看起来甚是整齐利索。

随着太阳的升起,地里花生上粘的露水,已开始渐渐消失,我们也越来越熟练,还有了一些少许的空间。趁着起花生的老牛再次经过身旁垄边的间隙,我直起腰来环顾一下四周,老远看见对面东山坡上,也有几头黄牛在地里拉着犁。那些在地里的社员们,时不时的弯下腰,也在劳动着。那定是队里东组的人在干着相同的活计喽。看山坡下面,有一条马车道,它往北婉婷申延着通向村口。在东西两山之间,有一大片长长的高粱地,那高粱上长着红红的穗子,恰如一条宽宽的红色彩带,飘落在两山之间。在我们站着的西坡的山脚下,一条弯曲的小河直通村里。这是我第一次在高处俯视着我们的烧酒沟。

我们老杜头组长,在劳动中望了望天上的太阳,招呼使牛的把头:“哎,该歇歇了,告诉你们这帮小子,让牛吃点草吧。”牛把式们在“吁吁”声中,放倒了犁耙,卸下了牛套,把牛赶到了地旁的树栏子沟里,几只老黄牛开始悠闲地啃吃着青草,我们也坐到地头旁的树荫地儿。

休息中,喜欢磨牙开玩笑的社员又动起嘴来“我说他四哥,怎么又没精神了?是不是昨晚又忙活了一宿没干好事。”“去去去......小生蛋子,没有一句好听的话”孔四急忙笑着说道“是你趴在俺家床底下听着什么了?还是个小崽子,哪懂什么大人的事儿,一边去。”

杜组长打断了他们的的话“你们这帮孩崽子,守着城里这么多学生,说话别太下道了”

我向坐在身旁的女青年打听问道:“刚才咱这老杜组长休息不说休息,怎么先说牛该吃草了呢?”

她笑着答道:“这个牛啊,吃过草料后,每天也得定时倒嚼。你没看见那头牛只啃了几下草,一直就这么嚼吗?不倒嚼的牛啊,说明恐怕要生病了。”

另一个小子过来继续说道:“老杜头是我们庄稼的老把式了,他呀,能看天会种地,老厉害了。他领着干活,可会把时间啦。你想多休息会儿或早休息一点儿,那是一点儿也别想!他是个既认真又倔的老头。”

正说着,点里于守财同学凑了过来“那么说,他就是一个活时钟啦!”说着就从兜里掏出一块破手表来,拿在手里看了又看,故意在女社员中显摆了起来,好像他挺趁的。其实他就是一个嘚瑟精,一次,同学们送了他个外号“于寡妇”。他这破手表动不动就不走字,有时得拿草棍扒拉两下才能动。他显摆时,同学们又在逗他,不知道是谁说了句“于寡妇,现在几点啦?”只听于守财“喔”了一声,又摇了摇那表,引的同学们一阵笑声。那他红着脸坐在了那旁边的大石头上。

我说:“大姐,今天在地里干活的,怎么大都是年轻人呢?”

那边尹姓的女社员搭腔道:“别叫我大姐,都给我叫老了”

旁边的女社员接话:“呦呦呦,再叫你两声,你还能当奶奶了,你也不是那小嫩葱那。”

“哎哎,别再扯了”小尹嘿嘿笑了两声接着说:“秋收活累,当然是咱这咱这大田组年轻人干啦。没来的那些,都是咱队副业组的。比如像是队里的铁匠炉、瓦房、粉房。打石头的,牲口点、喂猪什么的,都是他们干,咱年轻人当然干这些粗活啦。”

刚才开玩笑的社员接着说:“这起花生的活,把队里所有的牛都使上了,活虽然忙到点,不过几天就抢完了。”

休息了一阵子,老杜头组长起身,拍了拍粘在身上的泥土,赶牲口的社员也跟着起身,各自套上了自己使的老黄牛。老杜头回过头来,对还坐在地上的我们说:“别再坐在地上舒服了”调皮的社员笑着说:“不能再叫俺舒服舒服会儿?”“想舒服的回家上炕头吧。”老杜笑着说完径直走向田里。

我们和社员立刻起身,重新回到地里,才干了不长时间,就感到被太阳晒得热乎乎的。我抬头望了望那瓦蓝的天空和高挂在头顶上的太阳,觉得它是那么的不着人喜欢。回头再看看地里弯腰忙碌的个个包了花布头巾怕晒黑的女社员,和她们那副本来就不显得怎么白的脸。在烈日下继续劳动中的我,一会儿感到浑身是汗,脸上脖子上都晒出油来啦。那些赶牛的小哥们,脸上挂着辛劳的汗水,还在扬鞭“大大咧咧”地吆喝着......黄牛在瞪大眼拉着犁杖在不知疲倦地走着......那犁杖连续的翻着地......连刚起出的花生也在东倒西歪地气着你......。八壹中文網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工人叔叔农民伯伯。这农民伯伯只比工人叔叔大了那么一点,看来这个伯伯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就这样,我忍着,坚持着。最后,终于熬到听老杜头对大家喊道:“该回家喂脑袋喽!”

等我们收拾完那点余活回到青年点后,觉着肚子已饿的咕咕叫了。得抓紧是该喂喂这脑袋啦。于是,等饭一好,我就拿着饼子白菜汤,一口一口的吃了起来。一会儿那一大块饼子吃完了,肚子还觉得不饱,忽然间我发现自己比以前吃的多了,胃口也比以前大多了。

酒足饭饱后,不!应该是汤足饭饱后,那第一件大事就是“歇歇啦”。于是我立刻抓紧时间躺在炕上,闭着眼使自己好好地放松放松筋骨。不过,才觉着休息一会儿,就听到那上工的钟声又敲响了,我只好和同学们拖着懒散的身体走出了青年点的大门。

在地里我们又顶着烈日,重新体验着“农民伯伯”辛苦劳作的滋味。同学们都能在又晒又累的情况下,努力完成自己负责的那段活。他们都想了不能落在社员的后面叫人家小看了自己,以为我们这些从城里来的孩子娇气吧。不!我们也不愿做那温室里的花朵,我们要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道路中,努力百炼成钢!

不过,提高无产阶级觉悟,坚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是我们的目标追求,但那劳动的体力消耗也是真真实实的存在。我抬头看见于守财,他一有空就看看太阳,有时还不时的瞅瞅那块破表,恐怕是也累了,想舒服吧。此时我突然想到父亲给我讲过古时那段“秀才找舒服的故事”。秀才向老农请教,怎样才能找到舒服。老农在大热天,领着他锄了半天地,也没告诉他。等到秀才累的实在坚持不住的时候,老农才说,舒服呀,就在当下。虽然当时听了觉得是个笑话,不过现在才有了当时和秀才同样的体会.

好不容易才等到了老杜组长那句:“哎,牛该吃草啦,大伙歇歇,舒服舒服吧!”老杜的话音一落,我们便很快钻到树荫下,去享受秀才那一样的“舒服”啦。

当西下的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阵阵清凉秋风迎面扑来,顿时感到一阵惬意,也立马赶走了一天的劳累。收工的时候,我站在山顶,回眸一看,这大山已大变了模样。映入眼帘的片片黄土地,被那葱绿的簇蔟花生点缀着,又重新显得那样娇小可爱。这漫山遍地的堆堆花生小垛,就像排兵布阵的士兵,整齐的在田间列阵,为我们一天的劳动成果在庆贺。此时,我的心情就像大山一样波动起伏,充满了胜利丰收的喜悦。

在起花生的最后那几天,我们收工回到青年点,就见队里铁匠炉的小尹师傅捧着一大捆镰刀来到了青年点,刚收工的同学马上围了上去。小尹师傅放下镰刀对同学说:“这镰刀是政治队长叫俺给你们准备的,队长说,待两天准备割苞米,叫俺赶快送来,别耽误你们使唤。”

几个男同学顺手拿起镰刀,就在手里端量了起来。大家异口同声地称赞着。点长王治家说:“头几天队长还跟我说,为咱们打几把,没想到这么快就送来了。”

点里王宝峰摸了摸刀刃:“还真快,这镰刀是咱自己打的?”

小尹师傅答道:“就是咱在旁边那间铁匠炉打的”

宝峰又问:“就凭着一个铁墩,一把锤子?真了不起!”

小尹师傅:“嗯哪,咱农村不像城里管什么都得买,这捆镰刀把是搁山里树栏子里砍的,拿回来刮一刮就行了。一般干活用的都是自己做。”

点里孙宏力说道:“谁说农民只能干粗活,看这镰刀多精致,全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大小全都一样!真是巧活巧活啊!”

程大鹏忙说:“对对.....。这才是真正的自给自足的农民大伯伯来!”

队里几个和我们比较熟悉的社员小伙子,知道我们发镰刀的事,主动找来了磨刀石来到青年点,要帮我们磨刀。

在磨镰刀时,社员周杰边磨边比划着对围着的同学们说:“这刀呀,要它在干活时快才好使省劲,就需要开好刃,刃开的好它才更省力!”

社员小白接着说:“对。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咱把镰刀磨得棒棒的,省的干活时上火多费力。”说着,他找来了几根枝条,把磨好的刀按上把,拿在手里,对准枝条手起刀落,只听咔嚓一声,枝条被齐刷刷的砍断。同学们立刻接过枝条试着,在咔嚓声中,同学们惊奇的喊道:“快...快....快极了!拿他刻铅笔当刀子用都行!别说砍那玉米杆了”黄勋功深有感触的说道:“这就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么”,古人说的太对啦。对不对?”同学们都点头道:“那是自然啦。”

在社员的指导下,使我明白,原来这看似简单的磨刀,还有这不少道道那!在磨刀的过程中,我逐渐体会到这刀下边的刃,磨的倾斜的角度要小一些,而它上面的刀刃,磨的倾斜的角度要相对大一些,这样刀薄而锋利,这也是我下乡以来学的第一门手艺。

到了收割玉米的这一天,同学们和社员一早就拿着镰刀来到村北那片玉米地啦。

我们看见地里的玉米,在秸秆上青叶子和渐黄的干叶子中间长着大玉米棒子的尖上,它那干瘪的玉米须下垂着,像是不耐烦的老朽在向我们诉说着“你们看,我早已成熟透了,还不快来收割!”

领着我们干活的社员白吉玉大哥,只见他走到地边上,弯腰向前一跨步,手持镰刀,只听一阵清脆的“刷刷刷....”声响,转眼间砍下五六棵玉米,胳膊顺势往外一拢,一捆整齐的玉米放倒在地。然后说:“就这样,一个人把着二垄干,今天争取把这块地干完。”

我们十几个人立即按垄排好后,学着他的样子,右手紧握镰刀把迅速的砍起玉米来。一时间地里只听见“刷刷刷,咔嚓咔嚓”砍玉米的声响。在收割中,我逐渐找到了窍门,就是右手拿镰刀在前伸胳膊的同时,左手同时外挽玉米杆,镰刀逐棵砍下,虽然多用了力,但却快了不少。这样,我很快就割到了前面。由于用力猛了点,浑身很快热了起来。汗珠从额头滚下,衣服沾满了碎叶,很快就湿透了,感到闷热了起来。

我想刚才在地边时,还觉得有点凉呼气儿,当自己冲在前面时,这周围的玉米,把风都遮住了,现在哪里去求风呢?隔着几垄玉米,我看见干到前面的白大哥在一声不响的“刷刷刷”地干着,这时我想,决不能被他落下,就咬着牙又继续干了起来。

突然,我觉着脖子和胳膊一阵疼痛,低头一看,那粘有碎叶的胳膊有一柳柳的红印上浸着汗水。原来这玉米叶子就像小刀子一样,那胳膊是被划破的,刚才是只顾着干活了。再回头看那些女同学辛苦的样子,这时哪还有在校那温文尔雅天真活泼一脸清秀的学生气质。她们头上的花巾,身着湿透的衣服上都沾满了黄色的秸秆叶子,再配上那红红的小脸蛋,已彻底失去了那学生时代的花容月貌。我们这些干到前面的同学,顿时生了恻隐之心,就力所能及的帮着几步砍下几棵,以减轻她们的体力消耗。等女同学干到眼前,看到了几棵稀稀落落的玉米,立马明白了男同学的意思。觉得我们青年点在艰苦的条件下,真是体现了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它是更加激励我们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中激发拼搏精神的动力源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